王曉韌
(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河南 商丘 476000)
物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概念多、規律多、公式多、實驗多是該學科的基本特點,對于不少高中生來說,存在較大學習難度。不置可否的是,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遠沒有達成目標,距離新目標還有較大距離,為此,需要在教師積極努力改善課堂的基礎上,加大互聯網技術的介入力度,則可減輕教師教學壓力,相信學生也將成為一切努力后的最終受益人。
早在2015年,李克強就在《政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戰略,自此以后,“互聯網+”就得到廣泛流傳,成為各個行業轉型與革新的必要動力,隨即也影響到了教育行業,融入教育行業成為一種必然。
在“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微課、翻轉課堂等新興模式開始出現和流行,給教育教學帶去了重大沖擊,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適應和轉變中,學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成為各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有助于傳統教學課堂過渡到現代化課堂,方可改善教育教學現狀、助力學生成長和發展[1]。
總體來說,“互聯網+”背景下,各類事物都在積極轉變,新形態、新業態是基本產物,在對教育領域的沖擊和影響下,一所學校、一位教師、一間教師的傳統教育模式被全面顛覆,教育專用網、移動終端等開始備受歡迎和推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展現,選擇性空間大大提升。有關于“互聯網+”的特征可歸納總結為六點: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在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上,可以此為參照,相信會有不錯成效。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要調整教學思維、轉變教學思路,更要大膽啟用互聯網技術,使得高中物理課堂重獲新生、迸發全新生機和活力,可通過以下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采用“互聯網+”營造輕松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高中物理課堂,氛圍極具枯燥、乏味,甚至會存在一絲絲緊張氣氛,容易讓學生產生焦慮、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將直接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印象和學習感受,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勢必會影響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當務之急,還是要采用“互聯網+”營造輕松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如采用生動、新穎、有趣圖片和活潑的音頻打破沉悶氣氛,帶給學生一些輕松、愉快感受,即可讓課堂可以瞬間“生機勃勃”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積極學習,對學生改觀物理學科印象起到積極影響[2]。當然,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還需圍繞學生需求和興趣針對性使用互聯網技術,才會緩解高中生學業壓力并有望讓其真正喜愛上物理學科,學習效率自然事半功倍,教學有效性才可更順利提升。
例如在《摩擦力》一課教學中,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種存在摩擦力的視頻或圖片,包括走路過程中鞋底與地面產生的摩擦力,防滑鞋底會與地面產生更強摩擦力,避免滑倒;又或是踢出去的足球會受到摩擦力影響而速度上逐漸變慢直至停止等等,吸引學生眼球,從而對物理學科改觀并產生學習興趣。
(二)采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擴寬學生眼界
以往高中物理教學,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對教材有著強烈依賴,只因過去豐富教學資源的途徑較少,一些經濟實力不強的學校,自然沒有能力為教師提供更寬廣的素材搜集平臺,導致學生眼界受限、思維發展受限,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并扎實物理基礎,為防止這類問題再次出現,還需高中物理教師積極采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資源,擴寬學生眼界。
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搜集和補充更多學習資料資料,包括動力學發展史、研究力和運動關系方面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伽利略理想實驗的具體內容等等,讓學生可以盡可能地見識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素材,擴寬視野、活躍思維、不被教材過多束縛和更具創新意識,對學生真正意義上學好和掌握物理知識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三)采用“互聯網+”將抽象內容轉變為直觀內容,降低學習難度
要知道,物理學科是一門極為抽象、復雜的學科,讓不少高中生叫苦不迭,也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難度,許多學生依靠想象很難吃透物理知識,鑒于此,還需采用“互聯網+”將抽象內容轉變為直觀內容,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如此一來,教學有效性便可大幅度提高[3]。
例如在《向心力》一課教學中,為讓學生更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向心力,還需物理教師采用“互聯網+”搜集和呈現動畫形式的向心力運動,讓向心力運動更直觀、更形象,從而彌補學生想象上的不足。還可向學生播放向心力相關解讀視頻,讓學生對向心力有更多了解,且對向心力有更準確理解,方可避免在解答向心力相關問題時出現思路和方法上的差錯。
除了做到“互聯網+”的合理應用,教師也要積極深入學習群體中,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遭遇的難題,更可賦予學生發表言論的機會,借機闡述學習上的吃力問題,讓教師做到“互聯網+”的針對性使用,方可讓學生的學習難點一一化解,則可保障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提高。
(四)采用“互聯網+”開展實驗教學,彌補實驗不足
實驗是物理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實驗中,學生可以印證原理、鍛煉動手能力,還可加深知識印象,總之,有助于扎實學生物理基礎,對提高學生物理成績有較大幫助。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思路使用“互聯網+”并提高教學有效性:
1.采用“互聯網+”展示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等內容,讓學生做到一目了然,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忘記下步操作,還可通過查看屏幕中來回顧,保障學生后續實驗操作順利,減輕教師負擔、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等[4]。
2.采用“互聯網+”演示實驗,尤其是一些大型實驗或復雜程度極高的實驗,又或是存在安全隱患的實驗,可以理解為當前不具備條件的實驗,保證實驗順利開展、保障學生生命安全,從而透過演示實驗揭示現象背后的原理,則可避免學生眼界和思維被限制情況。
(五)采用“互聯網+”落實全方位測驗,扎實與了解學生學習成果
以往想要探查高中生物理學習成效,往往通過測驗來實現,測驗方法較為單一且準備工作較為繁瑣,因此,想要全面探查學生學習成果及能力,往往耗費較大人力、物力,進而導致過去教學中測驗活動較少的狀況,不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并優化教學手段。“互聯網+”背景下,這種現狀可以得到較大改善。
具體來說,就是要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協助下,展開線上測驗,除了包括理論類試題,還囊括操作實踐類試題,借助動畫和一些軟件實現,在虛擬世界中完成操作,學生打完的“試卷”可立即上交,可進行自動化閱卷,方可減少試卷評分的等待時間,如此一來,便可提高教學效率,對高中物理課堂發展有較大好處。
“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只會聯系的愈加緊密、融合的更加充分,需要相關教師做好萬全準備,為了助力相關教師更好的應用互聯網相關技術和產物并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任務,這里提出幾點建議:
(一)互聯網技術融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前提是教師要非常明確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從而形成正確的應用思路、教學思路,才可以確保“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清楚“互聯網技術一把雙刃劍”的事實,從而做到針對性使用、避免盲目使用,才可更好的避免教學失誤、教學弊端出現。
(二)拿捏好互聯網技術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切不可因為過于器重互聯網技術而過多地使用,這樣無形中便會讓教師的地位削弱、讓教師變得沒有存在感,甚至會讓學生產生錯覺,認為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可有可無的角色[5]。總而言之,不管互聯網技術多么強大,都不可能取代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三)高中物理教師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互聯網+”背景下對于教師的各項素質更為看重,為更好地完成新時代的新任務,還需高中物理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僅要具備互聯網思維,還要具備互聯網技術操作能力,更要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才可確保基于互聯網應用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煥然一新、迸發全新生機。
(四)采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要多思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更要深入學生群體中進行溝通和互動,加深對學生學習各種訴求的認知和把握,則可保障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更合理,則可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不足。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還需不斷提升,需要高中物理教師做好萬全準備,除了積極轉變教學思路,還要積極轉變教學手段,將互聯網技術融入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可減輕教師教學壓力,可迅速完善和升級課堂結構,再加上對學生需求和興趣的滿足,相信高中物理課堂將發生巨大轉變,教學有效性提升也將更輕松、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