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益
(烏魯木齊市藝術劇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引言:當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對此,我國教育界不斷加大素質教育的改革力度,來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其中,小提琴教學對于少兒文化素養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來,少兒學習小提琴的人數不斷增加。本文分析小提琴教學對少兒全面發展的多種效應,指出當下在小提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策略,以期為今后開展小提琴教學提供參考,促使少兒身心全面發展。
小提琴作為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在演奏中需極強的演奏技巧才能提升演奏水平和演奏質量。對于少兒來說,學習小提琴需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打下堅實的基本功之后,才能為后期水平的提升提供扎實的保障。小提琴在教學過程中,基本功的訓練涉及到許多方面,如學習態度、演奏技法、音樂表現力以及細節處理技巧等,因此,小提琴教學可通過各項有針對性的基礎訓練,極大的提升少兒演奏技巧,促進少兒全面發展[1]。
小提琴音色優美,表現力極強,對于少兒來說,學習小提琴不僅可以提升自身演奏技巧,更可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節拍律動和旋律推進,感受小提琴獨一無二的音樂感染力和音樂表現力,提升少兒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提升其審美水平[2]。
1.提升少兒道德素養
音樂從古至今都被看作是提升自我,促進健全人格和正確三觀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古代,重大考試中必有音樂方面的內容,這也體現出音樂的重要意義。而小提琴作為重要的樂器之一,盡管從出現至今僅有幾百年歷史,然而自其出現之后,即在樂器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少兒教育時期開展小提琴教學,可潛移默化的影響少兒提升自身審美水平,凈化少兒心靈,促進少兒道德素養的提升[3]。
2.培養少兒良好學習習慣
小提琴由于其自身音樂表現形式的特點,其在演奏中親和力和感染力極強,可完美駕馭各種音樂表達形式,更能呈現出多元化的表現力,在音樂表達上與人聲十分接近,可極大的感染聽眾,更對表達樂曲中情感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少兒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由于小提琴在演奏中需集中注意力,準確表達情感,可提升少兒專注力和責任心,提升少兒對于學習的自覺性,對于少兒學習成績的提升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可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4]。
3.提升少兒綜合素養
小提琴教學是一門技巧性極強的學科,在演奏時需大腦、手、眼睛和耳朵等身體各個器官的配合和協調才能更好開展,可對提升少兒靈敏度和身體協調能力以及大腦反應速度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少兒創造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小提琴的演奏過程中,手指動作越靈活、越復雜、速度越快,對大腦神經鍛煉越強,對促進少兒身心發展越有利[5]。
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和演奏技巧的主要傳播者,其主要教學目標則是提升少兒演奏水平,培養少兒音樂感知力,促進少兒綜合素養的提升。但在部分少兒小提琴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小提琴重要程度認知不足,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少兒演奏技巧的提升,對于少兒音樂感知力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提升重視程度不足,只將學生等級的提升作為檢驗自身教學水平的唯一方式,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小提琴教學的積極作用,不利于少兒身心的全面發展[6]。
在小提琴的教學過程中,少兒作為教學的主體,其對小提琴的學習興趣可對自身小提琴演奏水平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少兒由于年齡較小,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且往往憑借興趣來決定參與度。小提琴演奏技巧性較強,在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很容易因難度較大導致少兒喪失學習信心;且小提琴演奏對于基本功要求較高,少兒需反復長時間練習才能更好掌握基本功,為后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不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極為容易使得少兒產生厭倦心理,不利于少兒小提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家長在少兒成長過程中,作為少兒的第一任教師,其言行舉止對少兒性格的形成和習慣的培養可起到極大的影響。而在小提琴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家長由于存在對小提琴認知程度不足的情況,十分容易出現對少兒要求過高的急切心理,且由于與教師之間溝通交流較少,家校合力教育力度較弱,不利于小提琴教育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多重效應。且很多家長要求少兒學習小提琴僅僅是從自身望子成龍的角度出發,沒有真正考慮少兒興趣所在,使得少兒在學習中僅為完成家長要求,沒有處于本心,導致學習積極性不強[7]。
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盡管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出多年,當下在部分學校中,仍舊存在著重視語數外等考試科目的教學,對于音樂美術體育類課程重視程度不足的情況,經常出現音樂美術體育類課程被主要課程所占用的情況;部分學校盡管加入這一類課程,但僅作為輔助教學而存在,相關考核評價體系并不完善,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在小提琴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要的傳播者,需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少兒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綜合素養提升中,不僅要重視少兒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提升,更要重視對少兒音樂感知力的培養,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小提琴教學的真正積極作用。在演奏技巧的提升過程中,教師需注重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的指導少兒各項小提琴演奏技巧,促進少兒小提琴演奏水平的提升。于此同時,教師更要端正自身教學態度,認清小提琴教學在提升少兒綜合素養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少兒音樂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力度,積極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少兒身心全面發展,最大限度的發揮小提琴教學在少兒身心發展中的多重效應。
少兒作為小提琴教學的主體,其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少兒年齡較小,身心發育尚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極為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轉移注意力,不利于小提琴演奏水平的提升。針對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少兒實際情況和身心發育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嚴格控制少兒練琴時間,避免少兒因時間過長出現厭倦心理;更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降低小提琴學習難度,吸引幼兒注意力,提升幼兒對于學習小提琴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少兒課堂參與度,促進少兒演奏水平的提升。
少兒由于年齡小,喜愛表現自己,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對于教師而言,需為少兒營造出合適的教學氛圍和音樂氛圍,可組織競賽類教學活動,鼓勵少兒積極參與,對表現突出的少兒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得少兒感覺自己被鼓勵,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習興趣[8]。
家長作為少兒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存在,其可對少兒成長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小提琴的教學過程中和少兒小提琴演奏水平的提升過程中,家長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于家長來說,首先需重視少兒興趣點,避免出現強制要求少兒練習小提琴的情況,尊重少兒意見;其次,家長需加大與教師的溝通力度,了解少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與教師合作,開展家校合作,共同解決少兒存在的問題,提升問題解決效率;最后,家長可加大對小提琴的學習力度,可從掌握基本知識開始,以身作則,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音樂氛圍,從而潛移默化的促使少兒提升學習興趣,促使少兒演奏水平的提升,促進少兒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我國現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相較從前均有較大的提高,這就促使教育界不斷推動改革的進程,從傳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提升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力度。落實到具體工作過程中,社會各界需提升對學生音樂素養和藝術素質提培養的重視程度,提高其在教學中的占比,避免被其他課程占用而導致課時不足,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更要完善相關藝術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完善考核制度,促使教師和學生提升對其重視程度,將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少兒綜合素養的提升。
結語:小提琴由于自身特點,其在演奏中技巧性極強,開展對小提琴的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少兒的演奏技巧,更能提升少兒樂感,提升少兒審美水平,促進少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多重效應。但在小提琴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種種因素制約,在開展教學中存在一系列問題,不利于教學順利開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提升對其重視程度,從各個角度來完善相關教學所需,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少兒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