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兵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近年來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在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在網絡時代飛速發展背景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也越來越受到了網絡信息的影響,傳統的學校安全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要求。所以在安全管理方面如果仍然保留原有管理方法和模式很可能對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這也說明在學校工作中高校學生安全管理問題尤為關鍵。現代化高校管理工作主要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基礎目標,在這一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十分關鍵。高校安全管理涵蓋了預防、教育和服務多項職能,在當前教育改革大力發展和推進背景下,信息化管理系統也顯著帶動了高校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是構建良好校園管理環境的重要基礎。為此,下文將詳細論述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在現代社會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作為一項直接影響高校工作質量的工作也受到了更大的關注,在實際工作中,高校也要加強對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在信息網絡技術幫助下實現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內容的豐富發展,切實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與系統性[1]。高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將保衛部門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為基礎要求,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學校教研工作的開展也逐漸加強了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師科研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有效的幫助,實現了高等院校教研水平的全面提升[2]。對于學校整體發展而言,仍然存在信息化管理程度偏低情況,部分學校由于信息化水平較低,所以沒有構建起自己的網站,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構建起信息化管理意識,缺乏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確理解。
此外,高校保衛部門還需要承擔學校政治保衛、消防管理、安全教育和戶籍管理等多個任務。安全保衛人員編制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通常其編制人員要占學校常住人口的百分之三左右,但實際研究發現,當前絕大部分學校的安保人員數量并沒有達成這一要求,這也嚴重影響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進。高校保衛部門的實際工作存在較強繁雜性,安保人員不僅要加強對科學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在科技力量幫助下構建起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搭建穩定、科學的網絡安全教育平臺,只有這樣才能為學校教師和學生整體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3]。
一直以來,學校安全保衛管理工作重點以人防為主,雖然重點場所都會配置保衛人員巡邏管理,但是人防工作中仍然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疏漏。如果人防問題不能引起必要關注或重視,很可能發生學校安全問題。因此學校在重要場所和偏僻位置也要加強對監控設備的安裝,在關鍵區域加裝自動報警設備,在信息化監控管理系統的作用下實現人防工作的全面管理,在人防和技防工作的有效融合背景下,進一步提升高校整體安全管理實效性,避免在校園內或是學校周邊發生安全問題[4]。
在高校安保工作中,消防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高校消防管理工作涉及內容眾多,因此不管是報警裝置、消防網格還是電氣設備、滅火裝置都應該引起必要關注。高校中人口數量較大,電氣設備和管線分布方式存在較強復雜性,因此學校火源較多,往往存在較大的火災安全隱患,以往學生宿舍、教學樓和食堂都是火災發生的主要位置。所以安保部門也要在消防管理中加強對重點區域的劃分,在安全隱患較大的位置安裝自動火災報警裝置和滅火裝置,在信息化技術幫助下構建起現代化消防安全管理系統,降低高校內火災問題的發生概率,以免火災問題發生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在根本上實現對校園內人員生命安全的全面保障。
除了要積極開展消防管理和監控管理外,學校安保部門還要加強對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視。安保部門工作人員要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組織校內人員全面參與安全教育培訓活動,全方位提升教職人員和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保證其正確理解和掌握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提升高校學生和教職人員的自救能力和防衛能力[5]。在某種程度而言,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培訓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在學生和教職人員主動接受安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保衛部門也要適當減少講座式活動的開展,而是在網絡信息技術幫助下不斷創新和探索安全教育全新形式,充分調動人員參與積極性,實現校園安全教育整體覆蓋面積的提升。
在學校信息化安全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尤為顯著。但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內部網絡都存在較為明顯的管理問題。據研究發現,高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是當前校園網絡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由于校內網絡設計存在問題,形式不規范問題突出,所以校內人員在對網絡進行應用期間,很可能出現各種問題,無法瀏覽相關界面或是網站等。并且,部分校內網絡用戶缺乏對信息網絡的準確理解,經常出現隨意改動網絡數據的情況,不利于學校網絡的管理,基于學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受到影響,因此很可能出現學校信息丟失問題。雖然我國大部分高校并沒有很多機密文件,但是經常性出現非法訪問也將嚴重影響高校安全管理的正常秩序[6]。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高校出現的安全問題絕大部分來源于校內網絡使用人員,部分校內管理人員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私自進行校內信息變更或是刪除,并且部分不法人員利用漏洞還會對高校安全管理系統進行破壞,致使高校出現了信息丟失等負面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校園網均采用共享網絡結構模式,網絡用戶和主機之間、用戶和用戶之間需要借助網絡連接校內網絡,從而進行線路傳輸。校園網絡覆蓋范圍比較大,這就意味著網絡線路繁多,其覆蓋的網絡區域也更為廣泛。此種形式的網絡結構使得校園網絡安全問題也需要受到格外關注,在生活中出現的網絡病毒、黑客攻擊和用戶隱私曝光等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校園網絡受到影響,使得校內網絡用戶受到了網絡安全困擾。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網絡計算機用戶均采用Windows 操作系統,但研究發現,該系統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定缺點,比如防御病毒能力較差,在系統應用中很容易受到網絡病毒的侵擾[7]。此外,我國高校內部應用的校園網絡均屬于校園網絡中心服務器的分支,這種操作方式的預防能力和抗入侵能力相對薄弱,缺乏穩定、有效的殺毒和防御系統,所以在后續發展中就要加強對服務器的升級管理,從而在提升高校網絡安全程度的過程中,有效保障高校信息資料安全性。
要想全面推進高校安全管理系統和教學信息的協調推進,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員在管理技術和行政機構領域制定科學優化對策。在行政機構發展期間,應該堅持化繁為簡原則,確保高校安全管理系統與學校行政部門工作的協調性,降低和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在條件允許情況下,行政部門的具體工作要由專門工作部門進行統一協調和指導,在協調工作過程中,對于具體工作計劃要嚴格貫徹和落實,確保工作任務的順利推進,在始終堅持大方向工作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發展小目標。此外,在技術領域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設備與技術手段,在有效提升系統整體工作能力的同時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為信息管理系統整體穩定性發展奠定良好基礎[8]。
當前高校管理基層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忽視安全管理的問題,對于上級部門提出的安全管理方案缺乏重視,因此在落實過程中實施力度不足。出現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正確理解安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引發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問題。所以在后續安全管理中就要將信息化安全管理重要性作為基礎,全方位推進安全管理工作。在教學期間不能因為教學效率提升而忽略信息化安全管理,而是要站在高校全局發展角度上進行管理。對于學校教學中可能出現安全隱患的每個問題都要進行充分掌握,將信息化安全管理提高到高校建設的戰略高度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高校制度和措施的全方位貫徹和落實。
在學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設中,除了要在網絡領域中明確安全責任之外,還需要對各個方面的責任進行明確,構建健全的責任追查制度,在學校層面上將網絡與信息安全責任明確到每個部門,保證網絡信息安全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形成追責補救機制。如果在工作中一個項目缺乏責任人,其發生安全漏洞的風險就會明顯提升,因此更需要明確責任人和事故處置方法,通過此種方式提升人員對安全管理工作的正確認知[9]。此外,在管理制度上也要加強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確保管理工作整體便捷發展,在有效簡化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實現信息傳輸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在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建設中,高校管理者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原則,主動服務于全體師生,推進安全信息互通,最終為廣大師生提供更為有效的管理服務與幫助。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提升背景下,信息技術在高校發展中的優勢作用越發顯著,因此高校安全管理系統也要緊緊跟上時代發展潮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強對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融合,實現校園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動高校整體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