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禮婷
(江西省崇義中等專業學校,江西 崇義 341300)
在高中校園內部,大多數的課程內容都是由義務教育這一階段中藝術課程內容所引用的,所以高中階段音樂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促進性的作用。校園對于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修養培養,需要通過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的課程實際的進行展現,所以音樂課堂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基于德育教育滲透的思想理念,提出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夠發揮出這一教學方法所具有的優勢,從而保證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第一方面就是考核整體體系相對比較單一。大部分高中音樂教育仍然采用的是考試制教學方法,期末成績是對學生專業學習效果評價的最終標準,整個考核的手段相對比較片面。這也導致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重點都放在最終考試的成績之上,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注重自身的練習,無法真正的體會和理解音樂課程上所想要傳遞的內容以及核心的意義。這樣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學生清楚掌握基本樂理知識,也很難提高學生音樂的素養以及音樂鑒賞的能力。
第二方面就是音樂課堂教學的方式相對比較傳統。對于高中內部的音樂專業教學活動來說,很多學生在日常都是以音樂課程為主,但是不管是教師在教學的方法上,還是學生學習的方法上,都存在著欠缺先進性理念的現象。我國目前高中中所倡導的就是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學習態度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從而真正的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能夠在研究性的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識。但是目前音樂課堂專業教學活動開展階段,研究性教學受到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大部分依然是老師教學生學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存在著問題,很難自主地對知識內容進行探究。
想要真正地發揮出音樂課堂上專業的社會育人功能,就需要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改良,重視音樂知識和技巧課程的傳授,并且把其中的育人功能進行有效的滲透,轉變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三管齊下協同發展的理念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保證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
不僅如此,隨著音樂教學工作改革理念的不斷推進,各種教育的目標也相繼出現在教學活動之中,這一點對于課堂教學的設置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所以為了迎合社會育人這一功能在課堂教學設置的過程中,還需要遵循最新的理論以及實踐的原則,把課程教學的比重有效地進行增加在課堂上理論課程的比重,與實踐課程的比重相互平均,并且詳細地把社會中育人的功能進行有效的滲透,這樣才能夠為學生開辟多元化健康成長的平臺,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例如:在教學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就可以把音樂教育與傳統文化之間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音樂藝術所具有的魅力,從而發揮出音樂教學所具有的優勢,不僅僅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讓音樂教學活動中所具有的社會育人優勢有效地進行凸顯。
在育人功能的指導下,高中內部音樂教育工作需要對內容不斷推陳出新,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能夠對更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這樣才能啟迪其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想要真正地把其中所具有的社會育人這一功能進行展現,就需要在課程的設置以及設計上有所傾斜。在這其中利用理念和行為進行有效的指導就是一個先行的方法,對于高中來說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也是如此,利用巧妙音樂教育的理念,能夠推動社會育人這一功能有效實現。在這其中比較值得關注的就是高中內部,對于音樂教師也需要有效地進行培訓,使教師接受最為先進的思想意識,提高其教育工作整體開展的效果。因為音樂專業中知識傳播是需要通過課堂教學的,傳統的音樂領域理論和技能知識僅限于課堂教學工作之中,但是無法發揮出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所以音樂教育工作還需要樹立起全新的理念,不斷與時俱進,凸顯出育人的功能和特色,才能夠利用有效的指導方法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高中內部可以采用年級拉歌對唱這一形式,讓學生能夠對音樂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內容,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拉歌對唱的過程之中,使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之間的交往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保證學生能夠在一個最佳的環境下,吸收更多的知識,得到健康的成長。
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良好的引導,能夠讓學生發現歌曲中所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內容,所以在歌唱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通過歌曲演唱的形式和方法,盡可能地把歌曲中所包含的細節和情感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感同身受地了解到作者在演唱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內心,進一步進行道德情操,培養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洗滌、情操被陶冶,這樣才能夠達到潛移默化地開展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音樂歌曲演唱的學習中,要求注重學生利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歌曲能力的培養,在課堂進行中,音樂教師也需要把高中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作為教學的基礎,利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把教學的知識和德育滲透相互融合,在多個角度激發學生內心所具有的情感。例如:在學習《國歌》的演唱上,教師可以把自己的愛國情懷,以及祖國大好河山和祖國的強大,用激昂的語言進行演講,以此當成課堂的引導和鋪墊,隨后向學生滲透《國歌》被創作出的時代背景,在背景的了解下,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進而達到德育培養的標準。
在音樂歌唱教學中,需要注重技巧的滲透,讓學生能夠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起到一定的帶頭性作用。首先對歌曲進行演唱融入自己的情感,讓學生對于歌曲的內涵和作者的內心有著直觀的了解,增加其印象,激發學生了解這首歌曲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詞歌曲和節奏的含義,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依然以《國歌》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打節拍、哼唱旋律等,塑造出整個歌曲所具有的形象,并且對其進行深情的演唱,充分的表達出國歌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樣學生通過分析觀察、打節拍和聆聽,就能夠更好地激發出其愛國的情懷。
在高中階段音樂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除了歌曲的演唱,還有一項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關鍵的教學內容,就是音樂的欣賞,在對優秀音樂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同時也能夠接受到歌曲中所具有的情懷思想感情,進而受到德育教育。我國有相關教育文件中,曾經明確地提出想要在高中階段實施美育教育,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開展音樂課堂。而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進行中,還需要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從最初級的辨別美丑能力開始,防止學生庸俗低下審美觀的形成,也能夠有效避免社會中不良審美對學生思想觀念的侵蝕。
結論:綜上所述,縱觀我國高中校園內部,音樂學科教育工作開展的情況可以看出,一直以來,教師都忽略了這一學科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其所能夠關注到的僅僅是學生考試所取得的成績,認為只要讓學生得到良好的成績,就能夠實際在高考中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也能夠讓學生未來成長的道路上一帆風順,但是在這其中卻忽略了學生德育教育理念的培養。所以本文也基于以上的內容,分析高中階段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德育理念的具體滲透方法,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研究和思考,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效果,從而為我國學生的后續良好發展找到最佳的教育工作實施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