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玲
(攀枝花市實驗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幾乎所有的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都會根據自己當天的教學內容寫教學反思。每一學期結束,根據自己教學的教學成績況,還會寫期末反思。由于所任教的班級較多,除去每天上課和改作業的時間,以及處理一些班級瑣事、輔導學困生的時間,教師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寫反思的機會較少。所以我認為在教學反思這一塊,仍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兩大主體。教學反思對教師、學生甚至教育整體都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專業素養。學生在教師教學改進后學習狀況得到改善的幾率較大,學業成績上升。但是在現實中,教師對教學反思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教學反思對自己教學的促進作用。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只將反思看成學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學校硬性規定需要完成的任務。認為沒人細看,根本就沒有必要認真寫,只需要寫上反思內容應付檢查即可。部分教師對反思不夠重視,認為反思對自己的教學沒有實質性的幫助,甚至是自己的累贅,導致在寫反思的時候只是為了應付工作,用紅筆簡單摘抄幾句話或者概括課堂教學的過程,定期拿到學校教務處檢查蓋章。長此以往,教師的反思只是停留在機械性地完成任務,保證了數量卻沒有質量。這種流于形式的教學反思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都是毫無意義的。
教學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即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教師的反思需要教師花費精力和時間認真梳理,在相關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重新認識自己的教學。而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教師一般都忙于處理教學事務:上課、批改作業、備課,一般在上完新課的時候,教師坐在自己的辦公桌上,花幾分鐘時間寥寥數筆將自己剛剛上課感覺處理的比較好的環節和存在問題的方面簡單羅列出來。有些老師是在期末結束,要檢查教案的時候才開始把一學期的反思在短短的一兩個小時里全部寫出來。在這樣倉促的時間里,教師寫出來的反思質量肯定是不高的。有些教師也指出,自己確實想好好寫反思,但是苦于自己雜事太多,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寫反思。
前面提到教師在寫反思的時候花費的時間很少,有些教師在一兩個小時內把反思補上,或者在自己上完那節課很久之后才想起補反思,因為時間隔得比較長,老師們肯定已經把自己當時上課的情景忘記了,純粹是在編造反思,以應付檢查。那么這樣的反思就是失真的,沒有還原當時上課的真實情況。這樣的反思缺乏一定的真實性。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老師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用任何設備記錄自己上課的真實狀況,既沒有錄音,也沒有錄像,只是憑借口頭講解,有時候課堂預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發生改變。老師們在反思的時候只能憑借自己零碎的記憶來寫,具體當時怎樣表達的,個別學生、大多數學生是什么樣的狀態已經不能細細回想起來。
在寫反思的時候,可寫的范圍較廣,可以側重在教師,比如:教態、語言、對教材的處理、對課堂的掌控、課堂組織水平。也可以側重在學生,比如: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活動體驗、學生的交流互動等等。在寫反思的時候,要深挖自己哪里做的好,哪些方面還有欠缺確實比較困難。因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方方面面概括到位。本人在寫反思的時候,多數側重在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自身的教學存在的問題寫的較少,因為這種不全面的寫法,本人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容易忽視,且在課堂教學這塊很難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教師教學反思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僅僅是自身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夠導致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師本身反思水平有限,不知道該用什么好的辦法提升自己的反思水平。那么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呢?本人有如下思考。
在每一學期內通過一定的教學設備錄制幾節常規課,教師通過觀看自己上課的錄像,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學姿態是否妥帖,在每一個環節的處理中,更加清楚地觀察學生的參與狀況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沒有視頻的有力支撐,只憑記憶回想自己上課時的某些環節,回想學生的課堂表現難免困難。如果一學期能夠錄制兩到三節課,教師的教學案例也能豐富起來,有利于積累自己的教學資源,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保存下來的教學視頻中,教師可以從中不斷查找自己的問題,做到“溫故而知新”。在現有的教學實踐中,很少有老師能夠利用現有信息技術保存自己的課堂真實影像,從真實的教學影像中反思教學。
老師們的反思多數都是課后反思,即教學活動結束之后的反思。對于教學前和教學中的反思是很欠缺的。課后反思也大多是一節課的內容總結,除了每個課時的反思,可以豐富其他形式的反思,如積累課堂教學的照片,學生課堂作業或者家庭作業的照片。可以增加單元教學反思,在一個階段的教學任務結束后,對整個單元的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通過教學教師和學生的收獲以及沒有解決或者沒有處理好的問題。制作表格類反思,將自己課堂的優劣用表格呈現出來,清晰明了,也便于后期改進。撰寫教學反思日記,及時記錄課堂教學內容,隨時寫下自己的思考與感悟,以便在后期教學反思過程中有本可依,有助于教學反思的持續長久進行。堅持撰寫教學反思日記,為教學反思能夠從意識轉化成行動提供保障。
在實踐領域中,教師多是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多是反思自己的一節課達成的效果,做的比較好或者有欠妥的地方。單一的反思內容讓教師在教學中和教學后比較多的關注教學的過程評價以及教學達成的效果,而對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微點存在疏忽。如果能在教學反思的內容中,適當調整增加教學對象、教學突發事件、教材教法、教育觀念等的反思。相信教師在教學中的視野會更開闊,能夠嘗試將教育學相關理論與教育過程結合起來,將教學中發生的突發情況詳細記載,為自己撰寫相關材料提供參考,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也會更加精準,更加貼合實際。
教育理論是教學的依據和指導,是有效反思的保障。在課堂教學中待得時間越久,在一線待得越久,就越脫離教學理論。所有要將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當課堂教學不太順暢的時候,在教學理論知識中尋找一些靈感。理論知識越豐富,越能指導實踐工作,從而少走彎路。教育理論對教師反思的意義和價值在于能為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提供某種解釋,使教師在接受某些啟示或指導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實踐,進而有效地改善實踐活動。因為很多教學理論知識都是一些前輩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過反復實踐得到認可的。多研讀教育著作,汲取教育教學理論對自己課堂教學和教學反思都是良好的促進,在教學反思的環節,視角可以更加開闊,寫出更有深度更貼近現實的反思,也能發現更多的優點和不足。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能發現身邊的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學習,學習教育專著,學習當下的新思想新理念,結合自身教學不斷改進。而有些教師的反思沒有理論的蹤跡,只是就事論事,將教學事件進行簡要概括。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專家舒爾曼主張將實踐經驗的反思與教育理論理解的反思結合起來,可見將實踐與理論融合對于反思的重要性。
《學記》記載:“獨學則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個體的發展離不開與他人的交流和互動,教學反思也是一樣的道理。教師在群體反思中,借助集體的力量,通過與集體中的成員交流互動、觀摩學習和集體研討,可以將自己在群體中最新獲得的信息與自己原有的圖式發生碰撞和認知沖突,以此對教師自身產生質疑,對自身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重新審視,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自己的課堂如果總是不能突破自我不斷創新,就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從別人的課堂中尋找亮點,可以模仿學習借鑒的地方,并對照別人的課堂發現自己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了比較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教學,從而不斷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彌補教學中的缺陷。平時在組織教學交流活動時,經常有其他老師來聽自己上課。課后與聽課老師多交流,請求對方真實給予評價,看其他老師評價自己課堂教學的角度以及課堂教學達成的效果與自己平時教學反思的差距。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和反思。在實踐中,多數教師都是進行個人教學反思,很少利用集體的智慧發現自身的不足,這也可以解釋了一些教師在具備一些教學經驗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愿意聽取他人的建議,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或觀點不肯改變的原因。
意識是行動的先驅,是教師能夠做好教學反思的首要條件。教學反思的意識的形成是建立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之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積極向上的個人品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堅持,對學生極度的責任感可以促使教師自覺進行教學反思。能夠自覺反思的老師其專業發展也是很迅速的,能夠不斷認識自身教學教學的優缺點,保持自身優點的同時不斷修正不足,教學水平自然逐步提高。而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們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是穩定的鐵飯碗,旱澇保收,因而不思進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把反思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需完成任務即可,至于質量如何不去思考。這樣的心態寫出來的教學反思肯定是毫無價值的,對自身專業發展也是沒有幫助的。教師從職業道德和個人專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將反思與自身的教學風格、專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認識到反思對于自身的重要作用,認真對待教學反思,持之以恒地寫好反思,提高自覺反思的意識。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是教師提高教師自己教學能力的活動。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構建。通過反思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策略,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學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只有自己重視這項有益于自身教學的活動并不斷嘗試利用新的方式和角度進行反思,才能深刻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并不斷改進,從而提升反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