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北部灣大學,廣西 欽州 535011)
21 世紀新時代,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社會進入了一個智網時代,進入了一個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互聯網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智網越來越不分彼此。學校教育與智網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比之以前的傳統教育方式有著迥然的差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必開必設課程,大學生必修課程,雖被稱為“公共課”,但其地位在高校教育中可見一斑。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下的要求,也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F代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中是智網時代下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是趨勢,勢在必行。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課中,如何充分運用、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政課中的作用,值得深思與探究。
教育進入新階段,新發展時期。智能互聯網下的高校思政課程,也要有新的發展方式,傳統的教育方式需要調整、改變。以此適應新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教育的目標要求,這也是當今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需要。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是相輔相成的,而教育則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沒有教育的現代化發展,精神文明發展也難以跟上社會發展以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我國發展已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中國各個方面相較于以前,都有了巨大的進步。尤其在我國科學技術方面,智能互聯網也逐漸排在了世界前列,5G 網絡更有引領世界發展的趨勢,我國的發展方向逐漸轉向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不僅是我國現在及將來發展的方向,同樣也是世界發展的走向,教育也必然是如此。
社會智能化、現代化、網絡化的發展,教育領域必然要引入智能互聯網,引入智能教育、現代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因此,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是必然,是潮流。只有這樣,教育才會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跟上我國快速發展的步伐,同樣也是教育本身發展的內在驅動需求。高校思政課作為我國教育中很重要的課程,必然需要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思政課的智能信息現代化:就是運用先進的網絡、多媒體等電子方面的先進手段融入思政課程中,轉變我們傳統的授課方式,將現代信息技術或現代化信息融入課程的講授中,改變上課的授課方式、方法的一種現象,與傳統的思政課相比,具有了明顯的智能、信息、現代化。
社會的智能化、現代化、信息化,致使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等途徑多起來,也快起來。尤其是通過智能互聯網獲取他們的所需,基本成了他們獲取信息、知識的主要途徑。高校思政課傳統的授課方式已不能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需求,不能滿足引領學生認識社會的意識形態的發展需要。高校思政課堂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方法,改變傳統的意識形態的引領教育方式,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中,運用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的新型的授課方式,勢在必行。
“現代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和電信技術的有機結合,它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涉及范圍廣等特點,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已經作為重要的傳輸媒介被廣泛應用。”[1]高校思政課堂中如何揉入現代信息技術是智網時代下必須面對與解決的問題。這里談的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指一些有助于上課運用的多媒體設施、移動客戶端以及現代化的軟件、聯網的課堂管理等工具。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國生產力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改善提高,人們生活需要的物質文化已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求。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已不是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十九大明確了闡釋了新時代下的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沖突。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后,教育也進入了新的時代,教育方式、方法等業已發生了變化。高校思政課作為國內高校必修的公共課,擔負著樹立大學生正確“三觀”,確立“四信”等重要教育責任,是培養社會主義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接班人所必需的。因此,高校思政課授課效果是不可忽略的,而必須予以重視。
不同于傳統的授課方式,智能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政課引入了只有在智能互聯網時代才產生的現代信息技術。這個也是智能互聯網時代下教育發展所不可避免的趨勢??v觀國內思政課授課情況,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中運用的參差不齊。從總體來看,大概呈現階梯式狀況分布,東部沿海,經濟發展良好,開放程度比較充分,教育理念比較靠前,學習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等比較前沿,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程中的運用也是比較前沿。而中部地區相對而言次之,西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欠佳,教育落后,理念相較前兩個地區而言落后,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運用相對貧乏?,F如今經常會用的就是幻燈片PPT,相較于傳統的授課方式,PPT 基本取代了粉筆板書。當然,有時還會附帶一些其他的現代信息技術,比如課堂派,中國大學慕課。
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社會發展情形,導致教育方式相較以前有了改變,使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政課中的運用成為了常態,但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認識不足。有一些思政課教師認識不到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中的充分運用利于思政理論課的教授以及學生的學習,對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探索不足或者不主動積極的融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中,更強調傳統的教育方式,不過這方面的相對較少;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在思政課程中過于依賴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絢爛,而忽略了思政課中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失去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初衷,忽略了傳統授課里面需要繼承下來的東西。
新時代下,我國的教育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面對智能現代化的社會現狀,該如何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中,有效銜接高校思政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理念是行動的指引。社會發展,需要先進理念匹配之,這樣才能相輔相成,均衡發展。行動的開始,離不開理念的指引。教育的智能化、現代化,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與之應和。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運用,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引進現代化、智能化的教育理念,指引高校思政課扭轉傳統教育方式,融入現代信息技術,開創高校思政課堂的智能化、現代化?!敖柚嗝襟w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實施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創設出案例情境、問題情境、歷史情境和社會情境等符合大學生思想教育規律的教學環境,不僅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育人功能,而且構建起師生互相促進、雙向交流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盵2]
教育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教育理念、環境、方式會隨之發生一定變化。高校思政課的授課并不意味著上課過程中完全的花里胡哨的現代信息手段,以此博取學生的眼球,若是如此,那就是忽略了應有的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教授。過度依賴PPT 等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而忽略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授”的過程、環節,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開展。更甚的是,有些教師慣于運用多媒體上課,設備出現意外或者現代信息手段突然失靈,導致教師們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開講,不知如何授課,從此也可看出過度依賴多媒體手段的弊端。作為一名教師要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而不能為了創新授課方式而忽略了教師本身授業與解惑這個責任。另一個就是對進入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現實認識不到。否定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堂中,采取傳統教育方式。對于高校思政課這個為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確立“四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教育方式效果大打折扣。對于天天面臨海量信息的大學生來說,以往的說教很難進入他們的頭腦中,必須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內,調動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采用視頻、音頻、Flash 動畫、圖片、網絡信息、網絡調查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引導他們的思想,并指導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學到它們愿意學的、需要學的東西。
現代信息技術不但可以在課堂內靈活運用,通過人的視、聽、觸多感官并用,提高記憶效率,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還可以延伸到教學課堂之外的運用,比如QQ 群、微信、電子郵件等交流溝通更能很好的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這種現代化的信息手段解答學生課堂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疑惑。
如何靈活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堂,要看高校思政課教師本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理解及運用。有不少高校思政課教師沒有經過專門系列的培訓,他們在思政課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僅限于自己的摸索以及與同事們的交流學習,這樣就限制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發展。能否良好地在課堂中協調合理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關鍵看是否有一個專門的培訓與系列指導。因此,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政課中的融合運用,需要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與理解,以及如何良好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程的培訓學習。
了解智能互聯網下學生的動態很重要。充分了解學生運用智能互聯網的方式與目的以及從中獲取那些信息內容,才能更好地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政課堂中展現思政課理論知識與社會現狀的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出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的優點。只有了解智能互聯網下學生的動態,才可以在高校思政課堂中相應的運用適合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而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思政課引導教育的目的。這其實也是備課過程“備學生”所不可缺少的一環。
激勵機制是推動人類不斷創新、突破、發展的不二法門。每年國內甚至每個省市地區都會有多媒體課件比賽的活動,但是,這還遠遠不夠,不能夠充分推動現代化信息技術良好融入課堂中。需要高校設立專門的激勵制度,不是推動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精美,而是需要在課堂中統籌協調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有效銜接授課內容,展現出現代化的教育方式方法。重點是合理科學的運用,課堂內容看起來和諧自然,并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應用的效果與目的,而不是五彩繽紛的現代化課堂操作,而學生被絢爛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所吸引忽略了最該重視的課堂內容,致使與目標背道而馳,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及效果。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也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動力源泉。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教育理念、方式等相較傳統都有了不少的改變,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運用順應了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教育的發展要求。高校思政課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探索響應了國家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內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