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策
(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學好中文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做到的事情。在高職教學中,中文教學是教育的增效器與催化劑,開展中文教學有利于創設自主學習環境,這不僅是新時代教育與高職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夯實學生根基的關鍵環節。然而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中文教學仍有不足,像是學校、老師及學生的不重視,教學方式單一,教學設施落后等等,不僅使得中文教學效果不佳,也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中文課程不僅是一門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其背后所蘊含的中華文化與人際社交相關知識更是學生所必須掌握的技能,而自主學習本質上就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將課堂所學單一、分散的知識點進行連接,拼湊出完整的學習結構內容,從而形成更加完整的中文知識體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能鍛煉其思維邏輯能力,主動學習課本及課外的知識,更好的感受五千年文化及語言的魅力。由此可見,中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幫助學生打開中文知識大門的鑰匙。
以往的中文教學課堂,教師的講授時間居多,學生大多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學習積極性自然也不高。在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會逐漸轉變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更多的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通過設立問題等方法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精神,并通過實踐方式開來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影響,從而更好的記憶并掌握知識點。這一過程不僅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還能是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習其他課程與之后步入社會均有助益。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中文教師都將教學重點放在知識講授上,加上中文課本內容的有限性,課堂教學多由教師講解,學生聽,成為了“一言堂”。這樣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僅教學效率較低,也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也就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由于在課堂上無法體現很好的體現出學生主體,使得學生一味的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環境。同時,隨著社會發展腳步逐漸加快,學生獲取信息、接受新鮮事物的渠道也逐漸增多,如果仍舊沿用傳統教學方式,不與時俱進創新并轉變教學方法,不但無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會使得教學效果低下,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調查發現,許多高職學生認為進入高職學習之后,學習的重點在于專業課程,像語文、數學這種基礎學科并不重要,在畢業后也用不到,且他們多認為,高職的中文學習與中學并無不同,都是平常的說話與寫作,只要上課簡單學習就能應付考試。這種觀念導致學生對中文學習不夠重視,不愿花費較多時間與精力,也因此很難積極主動的投入中文學習,也就無法培養出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中學階段長期的被動學習使得很多學生養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從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中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堂教學是雙向的,教師的講授離不開學生的配合與反饋,只有雙方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沒有意識到合作對教學的重要性,教師也無法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配合,加之很多學生會認為自己的中文水平不低,足夠滿足日常所需與應對畢業后的工作,自然也就不會主動學習中文。在這種學生缺乏合作意識與學習積極性,教師也沒有起到引導作用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難度較高。加上當代學生大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學習且不會進行預習和復習,更別說課下會利用時間二次學習與吸收知識。
俗話說: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還能幫助其改善生活狀態,逐漸成為積極向上、樂觀陽光的人,提升其綜合素質,在步入社會后也能更快的適應。中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大量積累,而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則能夠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減輕學習壓力。首先,培養學習習慣不能強硬,教師需要先對學生本身的學習習慣進行了解,并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開展學習習慣培養計劃,像是一開始不要特意強調寫作的規范與要求,尤其是針對中文學習基礎并不好的學生,要以提高其學習興趣為主,如果一開始就使其感到較大的學習壓力,會直接令其放棄學習。其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重視中文學習,但又不能使學生對中文學習產生恐懼,教師需要掌握好尺度,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幫助其建立學習信心并逐漸擁有自己的學習節奏,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當階段性學習取得一定效果之后,教師還需要給予適當鼓勵,以使其能夠長久堅持下去;最后,教師需要不斷轉變教學計劃與目標,確保適合學生的學習節奏,使學習具有層次感。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慢慢養成,無法一蹴而就,教師也不能急功近利,以免適得其反,要逐步引導學生提高自我主動性,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相互幫助與監督,以更好的促進全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能夠顯著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并在導入環節選擇能夠最快吸引學生目光的方式,像是音樂、視頻、圖片、小故事等,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第二,設立問答環節,可以由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再進行回答,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把控好課堂教學節奏,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多年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的中文教學方式單一,課堂形式固定,不但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畢業后難以很好的融入社會。對此,教師需要做到逐漸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調整自我角色定位,從課堂主導者變為引導者,減輕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的依賴性,從而主動探究課本內容,積極思考并發問,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其實高職學生的思維邏輯性與創造性均較強,教師需要正確引導以最大程度將其激發。教師只有明確自我角色定位,做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好幫手,才能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逐漸提升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