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歌 張寶中 錢莉嬌 楊軍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306)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是從事三全育人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實施者、指導者、組織者。以2017年9月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第43 號)為例,該規定明確提出了高等學校需要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整體規劃、統籌安排,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相應的,如果想保證整個輔導員隊伍的健康發展,必須從上而下的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職業規范、構建專業的理論體系、提高素質要求、規劃合理的晉升途徑。具體來說,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是指輔導員需要根據自身職業發展規劃,通過個人和學校共同努力達成職業目標、實現個人職業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輔導員職業要有統一的行業規范和職業發展路徑。輔導員職業發展既是輔導員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又是高校輔導員這個職業本身的發展。職業發展是輔導員自我提升和演進的過程,是輔導員與學校共同發展的過程,是輔導員、學校、社會和國家等各方面綜合因素發展的結果。開展輔導員職業發展平臺研究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組織保證和重要機制。
輔導員在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實踐知識是典型的隱性知識,很難通過系統內的物質媒介直接傳遞。要依靠專門的學習團隊,通過面對面的接觸,實現知識共享。輔導員要提高更高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動性,只進行入職前的培訓和職場中的培訓是不夠的,更快的進步方式是通過實際育人實踐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反思學到的理論知識是否適用于實際的育人工作。目前省內外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就輔導員工作平臺、輔導員工作能力的提升進行探討。例如張宏如提出了輔導員應當從管理學角度捋清自己的職業規劃、共同構建合理完善的職業平臺,保證輔導員隊伍建設可以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為個人以及團隊的發展提供有力輔助[1]。高玖偉通過調研高校輔導員目前的發展現狀,提出輔導員的個人綜合能力和高校建設的輔導員發展平臺有機統一的結合,整個團隊都可以更為有序的向職業化發展[2]。現有關于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發展平臺打造、職業路線規劃的研究往往流于輔導員制度歷程、理論探討以及現實情況分析[3],這些研究多從理論角度剖析,流于理論,疏于實踐,沒有將輔導員與其團隊、學校看做有機的統一體,導致分析問題不全面,實際應用不貼合等情況,因此目前的輔導員職業平臺及相關體系需要更為科學的梳理提煉,由淺入深,全方位形成立體化框架。
相關調查發現:因發展限制或生活壓力,存在部分輔導員剛步入該行業就著手考慮未來如何離開。在自身職業發展規劃上,部分輔導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部分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部分可能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只有少量輔導員向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方向發展。高校輔導員過度更換,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在自身專業素質上,輔導員對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基礎知識和學校各類規章制度了解不夠透徹,導致學校多年未在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取得好成績,學生不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以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基礎知識測試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內容為核心,每學期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理論測試。通過引導鼓勵學習、善于鉆研、注重總結的良好風氣,逐漸形成并完善輔導員研習探討與反思總結的長效機制。另外,建立并完善多種信息渠道,為輔導員提供了解并認識國內外形勢、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針、各高等院校相關工作優良經驗等信息的平臺。在培養輔導員工作中,應堅持技能培訓與理論培訓相銜接,集中培訓學習與個人總結領悟相結合,在輔導員培養工作中善于使用新方法、新理論與新知識。將輔導員培訓工作作為師資培訓工作的一部分,通過篩選優秀輔導員,選派部分參加相關的輔導員骨干培訓、生涯規劃師、就業指導師培訓及心理咨詢師培訓等,提高輔導員工作的專業性與實效性。
每月召開輔導員沙龍,圍繞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學生工作理論與實務等方面開展線下交流討論。征集輔導員工作的相關案例,如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幫助、學生資助工作等領域有特色與有新意的案例記錄并歸檔,在學生服務、管理與教育工作中,對富有新意與特色的工作案例可在輔導員相關會議中集中交流與展示,并進行適當的宣傳與通告,既搭建輔導員相互學習、相互了解的平臺,促進輔導員業務能力的提高,又增加學生了解輔導員工作的渠道。
為全面落實《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和中央、省委關于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具體部署,進一步加強我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提升輔導員隊伍職業化與專業化水平。通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設,增強和擴大優秀輔導員的引領示范效應,打造我校特色的輔導員工作品牌。
深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和輔導員素質能力研究,推動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梯隊發展和整體職業能力提升,提高獲獎頻次和檔次。集中資源優勢,立足隊伍發展,培育學校輔導員名師骨干和代表,推動“輔導員年度人物”“最美輔導員”評選榜上有名。提高輔導員隊伍的科研素養與能力,促進輔導員由“實踐型”轉向“實踐研究型”,提升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打造工作品牌。
由于學校處于新的發展期,學生的增加,專業的增加,導致學校對輔導員的需求大量增加,再加上本身學校的發展重點為工科,因此輔導員大多存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深、思想政治教育不夠硬的問題,這勢必會和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要求相悖。因此,學校專門開設了“一期一測”輔導員專項學習平臺,該平臺致力于提升輔導員對專業知識的專注度,通過每期的政治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宣講培訓和評測,每期解決一個輔導員的知識盲區,并通過考試保證輔導員學習并掌握,教考結合,使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和專業理論方面有了顯著提升。同時,“一期一測”平臺的授課老師都是學校有經驗的資深輔導員前輩,通過課程提問互動,輔導員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歷,進一步查漏補缺,并將實際教育中的困惑盡數提出,不僅是一個考核平臺,更是一個經驗交流平臺。老師們還可以通過傳授經驗,為輔導員未來的職業規劃提供新的思路。依托于“一期一會”,輔導員加強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增強了理論素養,提升了職業規劃能力,對未來的學生教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期一測”平臺雖然有老教師提供教學經驗分享,但主要任務仍是教課,因此學校專門設立了經驗交流平臺,即“輔導員沙龍”,通過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輔導員進行“傳幫帶”,保證了新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解決自己實際的工作問題。在沙龍中,需要保證每一位年輕輔導員都有專門的導師進行結對,這里的導師即具有多年輔導員經驗,同時在學生和老師中廣受好評的資深輔導員。該沙龍不僅是資深輔導員教學年輕輔導員的過程,結合目前“互聯網+”的潮流,年輕輔導員也可以將最新的互聯網教學方法傳授給資深輔導員,如目前年輕輔導員多用微信、QQ、微博等和學生交流工作,各種活動也通過這些平臺進行傳播,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往往從QQ 空間、微信朋友圈等就能有一定的體現,是一種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的重要渠道,但資深輔導員往往由于年齡等問題,對這些新技術了解不深,漸漸在當今的教學工作中脫節,沙龍可以起到很好的反向“傳幫帶”作用,資深輔導員也可以獲得最新的互聯網工具,提高工作效率。這種老中青多層“傳幫帶”機制,將學校各老師有機統一的結合在一起,將較好地解決學校輔導員年輕化的問題。
學校由于快速發展,輔導員出現短缺,因此大量老師出任兼職輔導員,這就導致輔導員的各個層面素養不齊。雖然有“一期一測”平臺和輔導員沙龍,但是很多層面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如輔導員對學生的緊急救助問題等。因此本校設立“名班主任工作室”,通過聘請各個領域的專家、教授,對全校學生及輔導員的各方面專業知識進行全方位提升。如為輔導員和學生專門邀請南京市紅十字會的專家,對緊急救助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傳授,提升了輔導員們在緊急救助方面的能力,從生命救助角度提升了職業素養。如為輔導員和學生專門邀請了雜志周刊的編輯,通過文化雜志編輯的文學知識探討,提升了輔導員在中國漢語言文化方面的素養,輔導員對中國文化更加認同,勢必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亦是一方面素養的提高。“名班主任工作室”堅持從各維度提升輔導員能力,讓輔導員的層次立體化,多維化,可以在無形中影響到學生,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同時,也對輔導員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保證兼職輔導員有平臺進行學習和提升,減少因專兼結合造成的輔導員隊伍不專業問題。
通過詳細的分析本校輔導員發展存在的問題,本文因地制宜的提出解決方案,通過設立“一期一測”平臺、輔導員沙龍,“名班主任工作室”,使得學校輔導員更深層次的結合為有機體,互幫互助,傳承經驗,提高了老中青三代輔導員的職業素質水平,保證未來職業發展路線的專業化、職業化和全面化,從而從根本上克服了學校輔導員隊伍結構存在的年輕化程度較高、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偏少、專兼職人數相當等方面的不足,使南機電輔導員隊伍提高到了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