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飛 高雪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高校階段不僅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地方,更是建立正確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黃金階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需要以傳統教學模式結合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以傳統教學為主,互聯網平臺教學為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上教學學習理論知識,課下實踐運用所學知識來增加學生們的知識儲備、思維能力,既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又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通過大量調研,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仍是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思政課堂主要是以大班教學為主,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少有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開展活動和課程實踐。由于近幾年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教學方式上引入了許多線上的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對課程進行資源整合,在課前會通過Q 群、微信群或其他的輔助教學APP,上傳即將要上課內容的PPT,提供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與此同時教師也會收集和制作相關的視頻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課后借助輔助教學平臺布置課后作業和下次教學的預習內容。但總體來說,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方式較為單一,過于固定和制式化,教師講課的主導性太強,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習的過程,以至于學生學習的熱情度并不是很高,上課參與度亟待提升。
現在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其教學投入的側重點都是在于本專業的課程教學,會忽略和弱化對于思想素質、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學。其次是沒有比較新穎的方式去教思想政治理論課,依舊是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去講課,這樣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也難以接受大量的枯燥的理論知識。在此,教師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大量素材對理論知識進行整合和重構,結合當今國際形勢、社會熱點等案例完善豐富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通過課下的集體實踐活動回顧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再者也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通過探索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里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是以大班教學,再加上思政課教師數量偏少,導致教師忙于課堂的課程教學,用于研究教學改革和課下實踐活動的時間偏少,課外提升專業信息化技術的時間偏少,也會普遍導致信息化技能偏弱,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教學的弊端開始顯現,教師們需要與時俱進學習新型信息化技術,利用互聯網的資源輔助教學,這樣才能做到教學內容不脫節,教學用例緊跟時事,多搜集視頻和新聞等案例用于課堂上理論知識的講解會很有幫助。
當今是互聯網信息資源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內容通過互聯網平臺誤差別、無篩選的進入大學生的視野。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平均年齡低、心智發展尚不成熟、辨別優劣能力差、規避風險能力差、理性思維不健全、情緒容易沖動等學情特點。在高校學習生活中,基本上做不到人為的剛性規避互聯網當中劣質資源向大學生的傳播和滲透,由大學生自發的構筑思想防線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起著無比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大學生自發樹立堅實防線抵制不良信息資源的侵蝕。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們往往需要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學習和解讀,結合互聯網對知識點進行重構,然后結合學生的情況和當今社會發展形勢進行整合上課教學內容,教師們可以通過搜集社會熱點、國際形勢、歷史故事等組成視頻、圖片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也可以采用慕課、微課,錄播或者直播的形式進行教學,除了課堂上的教學,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課下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參觀博物館、做公益志愿者活動等開展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線上教學包括指導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課中借助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和考核工作、課后在平臺進行課后作業、復習、預習、考核、評價等工作。“另外還有慕課等免費學習資源網站進行線上的學習。在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授課時間的限制”[1],能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和實踐。由于擺脫了課堂教學的模式,就需要教師、助教、平臺和班委的共同協作完成。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更迭和發展,高校普遍開始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這既是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也是強化理論教學和實訓實踐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高校思政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可以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當地紅色資源,通過搭建場地、錄制視頻資源、采用VR 虛擬仿真技術等手段,將課本中的黨史內容、當代楷模事跡等形象而生動的再現,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受思想理論照進現實生活、改造客觀世界的力量。這能有效地消除思政課與學生間的距離感,能更好地做到入腦入心,從而指導大學生的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互聯網極大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所獲取到的知識很多都是碎片化的,并且從網絡上獲得的信息資源非常復雜,急需大學生對這些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整理,可是以大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很難完成鑒別。因此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理性分析案例、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所需要的知識,展開發散性思維學習知識點,通過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成長,從而讓學生在大量的學習和思考當中成為網絡的主人,學會篩選和辨別,杜絕網絡異化,建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對于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高校的課堂教學也要緊跟時代腳步,將傳統教學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2],無論是課前的教師準備教學資源、課堂上的教學過程和課后的教學反饋等等,都必須與互聯網相結合,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在上課前,教師要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當下時事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去搜索相關視頻圖片資源進行整合,充分的準備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將教學PPT 發給學生們進行課前的預習。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預習題和發散性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多于學生進行互動能調動學生的上課熱情和專注力。下課后可以準備一些作業以便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同時也可以發布課堂上的視頻資源以供學生的二次學習。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應把理論課堂、時政熱點、實踐課堂三個目標有機整合起來,以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當前國際、國家、社會和學校都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正確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課堂教學與課下實踐活動相結合,制定相應目標要求,通過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的知行轉化,達到開發內化的效果。
課程的教學評價可以評估學生對本門課程學習的掌握程度,能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檢查,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需要應用到教學評價方案,以適用于新型的教學模式。一是要課前的學生的預習情況評價、二是課中學生的參與情況和表現情況評價、三是課后對于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情況和復習質量情況評價、四是學生在線上資源學習如慕課、微課等的線上評價、五是學生之間的互評、師生之間的互評。“通過這樣的一套完整完善的評價系統,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3]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涉及到學校、教師、學生等多方面的因素,當前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優化創新要從學校層面和學生層面來著手。從學校角度來說,要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教學評價等多維角度出發,采用傳統教學和互聯網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實現整體推進,改變現狀,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讓思政課不再枯燥無味,激發高校學生們主動學思政課的興趣,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要充分的利用時代優勢,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通過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