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飛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是以成績高低為導向,而是以學生的實際能動性為目標。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同時提高,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的涉及面更廣,內容豐富。高中數學和實際的聯系更加緊密,教材內容由初中數學單一簡單化向復雜全面化邁進。很多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思維方式和知識面的變化。例如:高中數學概率一章,直接將數學和生活中所有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結合。學生通過題目給出的一些條件,計算出該事件發生的比率。這和初中簡單的邏輯運算完全不一樣,高中數學同時考察學生知識面和思維的全面性。
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習環境。高中和初中的學習環境完全不同,除了教師的要求之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學習的關鍵。如果學習的環境相對開放,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大家相互探討,相互進步,這樣的環境對高中數學的學習顯然起著積極的作用。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本身的知識素養和人格魅力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高中生的思想尚在成長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教師的行為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教師本身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個人的價值觀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
初中數學結構簡單單一,教師在課堂上有著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檢測,因此,知識在短時間內會得到鞏固。高中數學知識面廣,知識靈活性強,課堂知識容量大、時間有限,知識內容豐富,教師進度相對較快,所以學生剛學習高中數學時會感到吃力。
高中生的心理在慢慢的成熟,對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在成熟。由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同,教學從以前的督促變成了自主學習。
除了上面的幾個因素之外,高中數學教學方法還和學生個人的情商和智商有關。學生對問題理解能力的快慢和自身的心理素質都會影響學習進度的快慢。
教學過程是教學的基本程序、過程,針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過程改善,即教師對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進行具體的安排,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應再是一成不變和按部就班執行預定教學設計的過程,而更應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過程,是師生基于平等地位展開的對話和交流,是一個信息相互交換的過程,體現鮮明的生成性,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賦予學生應有的主體地位,從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合作與交流,這要求教師要能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我教育能力、學習能力,卓有成效地改善整個數學教學過程。
教師是傳統高中數學教學的主體,主要采取單方面灌輸知識模式。在實際學習中,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實踐。高中數學相對枯燥,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依照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樂而好學,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因此在主動探索的過程當中,發現新知識和問題。
在新課改中,教師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模式都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要創新教學模式。如:教師建立興趣小組。針對同一個問題,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方法進行解題。小組成員參考其他成員的解題習慣,揚長避短,消化知識。比如:概率這類題目,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對概率并沒有一個概念。這時教師可以將概率放在實際當中,展現概率題目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給學生一個真切的模型,讓學生更快掌握概率。
近幾年,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運用多媒體,可以將抽象和邏輯性強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比如:在立體幾何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針對立體幾何的特點,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展示如何運用向量解決立體幾何類的題目。還有解析幾何題目,教師通過多媒體對X 軸和Y 軸的變化,讓學生理解隨著變量的變化,幾何圖形如何變化。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減少教師的板書時間,讓學生在短時間掌握數學知識,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不能脫離其他學科而單獨存在。數學題目的理解是依靠語文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新課改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讓學生有偏科嚴重的情況出現。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學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個人能力和知識素養。
總之,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掌握一些思維方法,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作為新課改下的指導者,必須注重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通過建立興趣小組,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解題方法,揚長避短,進而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