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攀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魏村中學,河北 保定 071100)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而經久不衰,在我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蘊含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和傳統習俗,其中包括我國不同民族的民族風情和風俗習慣,還包括文人墨客在歷史發展中創作出來的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等,為我們現代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隨著初中歷史新課標的改革,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中也融入了相應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了解到古人留下來的傳統社交禮儀和優秀傳統文化等。很多初中歷史教師都認識到了在課堂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或者教師的歷史文化素養有待提升等問題,導致傳統文化教育沒有更好地發揮其作用[1]。有些初中歷史教師在教授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時融入了相關的傳統文化,但是缺乏一定的感染力,或者融入傳統文化不夠深刻、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區別,聯系不夠緊密等,這些就導致了傳統文化教育過于狹窄的問題。
(一)充分挖掘歷史教材因為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很多都和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有聯系,所以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首先就必須充分把握初中歷史教材,去深入研究歷史教材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2]。例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書畫藝術,從來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我們的書畫藝術經過幾千年的流傳仍然受到現代人的追捧和熱愛,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中可以將我國的國畫藝術融入其中。例如教師在講到有關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文化時,教師可以選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傳的書畫藝術,向學生介紹東晉時期王羲之的生平和書法作品,還可以介紹東晉顧愷之的優秀書畫作品,同時教師還可以穿插一些其他時期的優秀書畫作品,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幾千年來優秀書畫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際上,初中歷史教材中,大多數的知識點都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緊密的聯系,而教師能否在歷史課堂中將這些知識點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串聯起來,關鍵就在于教師對歷史教材深入研究的程度,以及教師的自身文化素養。
(二)提高學生對史實的認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等途徑搜集到和歷史教材中知識相關的史實,但是學生對史實的了解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對于史實中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也不能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南京自古以來的名稱變化,由此來引導學生對我國的取名文化產生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查閱書籍或者網站,了解南京自古以來的所有稱謂,如“金陵、建業”等,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將學生搜集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使學生明白我國古代地方取名時一種是依據地理位置、特點,一種是根據當朝的統治者的主觀想法或相應的歷史典故進行取名的,使學生了解到我國歷史中的取名文化。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古代書籍和詩詞,從中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史實。梁啟超曾經做過一個研究,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研究中,關于史學的研究最廣泛,在初中的歷史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都和完整的史料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教師首先要對歷史教材有充足的把握,其次通過各種途徑查詢和教材內容有關的史實故事,并將史實故事講述給學生,使學生對教材中的歷史事件進行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對南唐文化的認識,了解南唐時期的史學文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南唐拾遺記》等史料,提高學生對史實的認識。
(三)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在歷史課堂中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3]。初中的歷史教材內容很豐富,但是學生只有三年的學習時間,所以歷史教材中的內容并不能全部將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全部納入其中,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將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拓寬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課堂中的教學渠道。例如,教師在教授有關屈原的事跡時,教師可以將我國的傳統節日融入其中,使學生對端午節的習俗來源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對屈原的敬佩之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屈原的作品呈現出來,使學生在既定的環境中感受到優秀的歷史文學作品的魅力,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屈原的愛國情懷。同時教師還可以融入我國的剪紙文化,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剪紙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漢代、宋代等不同時期的剪紙特色,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在實際的剪紙過程中,感受到不同時期的民間文化特點,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中了解到不同時期的社會形態。
(四)做好價值觀引領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本身就包含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基本上初中歷史教材中每一章都會對發生的歷史事件或者人物進行點評,所以初中歷史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例如,教師在講授抗日戰爭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選取歷史教材以外的英雄事跡進行擴展,使學生認識到更多的抗日民族英雄。例如抗日英雄董存瑞,當國家民族受到侵害時,他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國家的獨立。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不斷挖掘和歷史教材有關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熏陶,增加學生的民族情感體驗,不僅是新時期初中歷史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也是促進初學生文化教育的必然趨勢。教師通過不斷改進初中歷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知,并能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國家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