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平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南留莊鎮中心校,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體系的構建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探索,汲取經驗與思想摸索。既然新課標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以激發學生積極性與能動性為教學目標。那么教師們就需要思考突破目前單向性的灌輸性教育模式,摸索新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本,塑造全新的教學體系,提供給學生們開發動腦能力與動手能力的空間。
小學生處在人生的個性萌芽于思維啟蒙階段,其心智固然不成熟,但已經有了自己的性格特征與思維模式。在數學老師的課堂講學過程中,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或者對一個講解方式會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方向與結論。例如:老師在講到平行四邊形一課時,首先對平行四邊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平行四邊形是對邊相互平行的四邊形的一種,這時一部分學生首先反應過來,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對邊也相互平行,時候屬于平行四邊形的一種。一部分學生則想到若是只有一對邊平行,那么這個四邊形又屬于什么呢,其面積計算有沒有規律等等問題。老師這時并不深入講解,而是讓學生將自己對平行四邊形的看法在課堂上以舉手發言的形式大膽的說出來,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并得到老師的肯定后,對自己的意見有了成就感,在課堂上會更加積極地思考老師的講話與問題。學生的思想觀念與成果被尊重與肯定消除了其對數學這門抽象性學科的不適應感與恐懼心理,帶來了對該科目全面深入掌握的自信,是激發其大膽思考,深入探究知識的前提。
要想學生積極的對數學課堂投入精力去深入探究,不禁要使學生對課堂教學有學好的信心,還要讓其對數學課堂有學習的興趣。小學生性格較為天真散漫,其對課堂教學是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還是自覺聽老師講學,主動思考甚至與老師交流主要是來源于其對老師授課方式與內容的感興趣與否。數學代表著無數枯燥的數字與符號,學生天性對數學感興趣的極少,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的知識傳導方式上多下功夫,豐富教學形式,是課堂氛圍生動起來,來拉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工具,以豐富的色彩或生的視頻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還可以將找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感受到數學的現實用途從而主動思考。例如老師在講述一元一次方程式之前,引入了一個生活問題,老師昨天去買菜的時候,正好遇到集市上有人在賣橘子,上前一問進口橘子的單價是本地橘子的兩倍,老師買了三斤進口橘子與10 斤本地橘子一共花了64 元,學生們可以算出老師的買的橘子的單價各是多少錢嗎?學生們一聽說是老師做過的事情,紛紛來了興趣,主動開始了演算,經過列舉法,比較法等計算方法學生花費了較大的時間與精力將老師的問題解答出來了,老師肯定了率先算出答案的部分同學,同時說道,這個問題有更加簡單的計算方法并適時引入方程式的講解,學生由于這個理論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部分聽得比較仔細,一節課結束后大部分學生對方程式有一個基本的理解。
實踐是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并根據結果得到驗證與加深理解的過程,數學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極強,有部分數學原理通過老師的理論性闡述或是板書演算,學生亦是難以理解。但以實踐的方式,以實踐結果反推理論學生反而因為實踐過程比較具體而可以感受數學院里的推導過程,并最終深入理解掌握該數學原理。老師在講到分數一課時,感覺到大部分學生在初步接觸分數時,難以理解分數的代表含義,對分數這一抽象性表達難以掌握并運用,因此在第二堂課老師準備了許多畫有圓形的卡片發給學生,使學生根據量角尺將圓劃分成10 等份。老師讓學生將圓看做一個整體分母,里面的扇形格子看做分子。老師說分數,讓學生以彩色筆涂格子的方式將分數表現出來,經過反復的練習,學生終于對分數有了一個直觀的理解。在課后的應用作業的上也表現出對分數應用的掌握更為透徹
老師的教學方式的改進與豐富是讓學生從自身出發養成更好的學習心態與學習方法,但要讓學生在結果上真正達到成績的長足進步,與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形成所謂的有效教學。老師在注重教學方法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掌握與評價,全面分析學生在數學理論認識與應用熟練程度各個方面的值得肯定之處與需要指導糾正的地方。并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或是評語等手段將自己的分析客觀的反映給學生,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度有一個清晰地認知。在此層面上,老師還應注意,多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即使學生有知識掌握不到位的地方也不要用斥責的語氣,保持學生對學習的積極,良好心態。
小學數學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老師在努力提升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與對數學情感態度的積極培養。才能科學的使學生形成數學素質的全面發展,達成真正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