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夢
(河北省永清縣別古莊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環節的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小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小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才能夠逐漸地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意識,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閱讀的體驗感,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逐步地讓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小學語文的自主閱讀教學是教學內容中的重要部分,它能夠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自主閱讀教學能夠體現小學生課堂中的主體性,同時增強了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閱讀教學需要有效地開展與給予很高的重視。
隨著現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的主體逐步由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轉變,通過不斷地創新和探索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和邏輯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如果單純地采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處于開始的新鮮感會產生暫時性的興趣,但是長此以往下去,學生會感覺非常疲憊,從而逐步地對閱讀的興趣走向下坡,所以,單一化的教學模式的持久性不強,不能夠長期地保證學生的興趣處于一個飽滿的狀態,這就是說,單一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教學質量帶來作用,但是對學生的興趣而言,不能夠起到持久性的作用,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需要一個系統完整的促進系統,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價值,從而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學習中,另外,教師可以在原有課本內容的基礎上,不斷地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利用課余時間等來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的同時能夠擴大他們的見識,從而更好地豐富教學的環境。
往往在一定的理論上是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但是在實際中則不以為然,遏制了閱讀教學有效開展與推進的步伐,閱讀的教學是難以預料和規劃的,提前規劃好的閱讀方案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是不利于擴散的,因此,需要構建一個新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促進學生讀后有感的意識,在課堂上或者課堂下要學會分享,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在溝通中激發自身思想的活躍性,從而提升閱讀的能力。
學生除了自主學習之外,現代教育最提倡的就是合作性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就是將知識的學習過程與同學們進行分享,或者是針對問題進行合作性的探討,從而將一個人的進步變成多人的提升,小組合作是教學中最常見的形式,在學習一篇文章中,對生僻詞或者不懂得的語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討,通過大家之間的溝通交流將問題一一解決。
同時課文填補、編寫故事等方式都是閱讀提升的有效途徑,如果填補得精彩,會提升閱讀教學的生動性,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之后,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升了思維的發散性,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逐步地提升,學生有了學習的能力,就可以自主參與到學習當中,為將來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繼續地提升自我的素養,不斷地創造或者發明,這就是學生掌握學習方式之后的自我價值的體現。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不斷地引導他們學習的參與性,不斷地激發他們的思考能力,讓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閱讀過程中的成就感、喜悅感。
學生的進步往往離不開教師正確的評價,所以,在閱讀過程中評價的環節不可缺少,教師需要了解學生閱讀的實際能力,不斷地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差異性進行分層式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每一位學生閱讀興趣,從而開展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學生建立一個自信、積極的閱讀心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心,對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表現不好的學生一定要適當地批評和指責,在表揚的過程中要遵循適當、適量的原則,不能夠過度的表揚,否則學生會形成自負的心理。相反,教師也不能夠過度地批評,否則會促使學生形成自卑的心理。另外,評價的過程也是教師本身自我的反省、反思的過程,通過點評學生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能夠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閱讀的實效性。
身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知道朗讀對閱讀素養的養成十分重要,朗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相關研究表明,通過大聲地朗讀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利于對內容的記憶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另外,朗讀能夠培養小學生的交際能力,也就是表達,一個是書面表達,一個是口頭表達,無論是哪一種,朗讀習慣的養成能夠幫助學生對詞語、語句的良好把控,朗讀能夠加強對閱讀內容的印象。
朗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利于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對各種句式的掌握,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教學環節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們創造朗讀的氛圍,這樣很大程度上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同時促進學生對朗讀后的有感而發。所以,在講解課文之前,教師要充分地做好朗讀教學環節的準備工作,促使學生能夠在各種指定的環境中有感情地朗讀,這樣能夠培養學生朗讀能力,也能夠引導學生一種欣賞美的心態去閱讀,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良好的閱讀習慣、正確的閱讀方法等,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更好地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