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暢 周丹
(河南虞城廣播電視臺,河南 虞城 476300)
新媒體的快速崛起,打破了傳統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傳統媒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受眾減少,經濟收益下滑,在這種新的媒介環境下,如何揚長避短,準確把握自己的節目定位,尋找生存和發展空間,這是縣級廣電人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認真分析當前的傳媒市場形勢,縣級廣播電臺仍然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聽眾的數量在不斷增加。新增加的聽眾包括兩個群體。一是隨著農村汽車數量的增加,有車族收聽廣播的群體在日益增多。二是農村中老年人擁有的“唱戲機”數量在不斷增加,這些“唱戲機”都具有收音功能,一個唱戲機其實就是一臺收音機,這也是一個新增加的聽眾群體。比起電視獨領風騷的時期,農村收聽廣播的群體呈現上升的趨勢。
2.縣級廣播電臺離老百姓距離更近,更容易了解群眾的需求,所辦的節目也更接地氣。
3.縣級廣播電臺機構小,管理更加靈活,可以發揮“船小掉頭快”的優勢,更容易制作出靈活多樣的節目。
總之,作為縣級廣播人,必須克服自卑心理,認清形勢,樹立信心,發揮優勢,在夾縫中開辟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廣播電臺是個特殊行業,要想得到領導的肯定、群眾的觀注、社會的認可,就必須采取措施,加強自身特性、功能和優勢的宣傳。
1.可以利用除自身以外的形式和各種媒體向社會公開宣傳自身的特殊性質、特殊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讓社會了解廣播的性質和特點。
2.可以設些固定的欄目、節目,經常邀請社會的專家、學者及相關行業的領導談廣播的宣傳優勢,爭得理解和支持。
3.可以主動和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互利互惠的牢固關系,爭得他們的扶持和幫助。
4.要根據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特設些欄目、特辦些節目,讓廣播靠近農民,讓農民走進廣播,讓他們在廣播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和市級以上大臺相比,縣級電臺覆蓋面小。傳播本縣以外的新聞,顯然比不過上級臺。但是,聽眾對新聞資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他們既需要國內外的新聞資訊,也需要和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本地新聞資訊。這些新聞是上級臺無法提供的。這就為縣級電臺提供了用武之地。就我們虞城縣電臺來說,我們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圍繞黨和政府工作搞好欄目定位,突出差異性
黨和政府每項工作部署,大的方針政策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地情況不同,如何落實這些方針政策,總是有差異的。作為縣級電臺,就是要配合縣委縣政府,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宣傳本地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政策的情況。開通了以“替百姓說話,為政府分憂”為宗旨的《行風熱線》欄目,其欄目定位是:以事實為基礎,以現場音響為手段,主持人、職能部門有關人員及大眾參與,達到雙向交流的目的。
2.圍繞農村聽眾需求搞好欄目定位,突出服務性
雖然都是農民聽眾,但是由于縣情不同,各縣的聽眾需求也有差異。開設對農欄目,必須針對本縣的情況,因地制宜地設置欄目。比如,《果農之家》,《法律講堂》,《老年之友》欄目,再如,目前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村級公路路面較窄。每當節日和祭奠日,交通堵塞情況日益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春節、中秋節和清明節、農歷十月初一,開設了熱線直播《虞城交通指南》特別節目,及時告訴大家道路交通情況,提醒大家避開堵塞地段,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3.圍繞廣告客戶需求搞好欄目定位,突出互動性
為了爭取廣告客戶,我們針對客戶的需求,發揮廣播優勢,經常性地策劃一些營銷活動。以活動的參與性代替原來的單向廣告宣傳。今年以來,我們先后和多家廣告客戶公共策劃了評選虞城“十大孝子”“十大好媳婦”“十大好婆婆”“十大好門婿”活動,還有“蘋果王”比賽活動、鋼卷尺生產操作能手選拔活動等等。由于這些活動貼近百姓生活,又加上廣告商家的獎品贊助,所以大家參與的熱情很高,既增加了廣告收入,又傳播了社會正能量,可以說是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當前,以互聯網和移動多媒體為主要形式的新媒體業務快速發展,對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主導地位形成巨大挑戰和威脅。因此,如何應對新媒體的競爭已經成為傳統媒體不可避免的艱巨任務。所以要做好幾項工作:
1.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拓寬節目傳播渠道,擴大宣傳影響面
2.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改革用人機制,把事業單位體制下的“養人”變為市場經濟下的“養事”
3.樹精品意識,躋身主流媒體之中。作為全媒體時代的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要具有會講、會說、會寫、會編、會網上上傳的技能,如果只會其中的一兩項,那是不能適應現代全媒體時代的宣傳工作的,只有精心搞好策劃,樹立精品意識,才能有求得生存的空間。
由此看來,在各媒體日益競爭的新時期,廣播只有練好內功,發揮優勢,為生存和發展做出不懈努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