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賢
(汕頭市鮀濱職業技術學校 信息技術教學部,廣東 汕頭 515041)
如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在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個環節,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育人目標,這是作為新時代教師的一項重大職責。在專業性極強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力求在傳授學生信息技能知識的同時,夯實學生做人做事的品德,實現培養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個人修養教育目標。
2016年12 月7 日,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是課程思政的源起。他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2019年3 月18 日,習總書記在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2019年8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要求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和中小學學科德育,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
職業學校學生大部分人在初中時都是受教師冷落的學生,沒有體味到學習成功所帶來的樂趣,文化基礎差,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怕苦怕累,過于嬌氣,以個人為中心,集體主義、奉獻意識缺失。喜歡玩網絡游戲、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家庭教育不夠完善,部分家庭選擇職中,是考慮到學生年齡還小,擔心在社會上惹是生非,在學校混多幾年。部分家庭接觸相對素質較低的社會群體,在無形中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上職業學校就是學技術的,不愿意學習文化課。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一門具有前沿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接觸計算機科學就等于整天與信息爆炸的世界交往,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大量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通過課程思政,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大量信息做出職業性的評判,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
習總書記講,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做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探索新時代計算機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育人新思路、新方法。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在“專業課程思政”的道路上落地見效。
計算機專業課程中蘊含的鉆研精神、愛國精神、責任擔當、技能操守、理想情懷等“思政元素”,對于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業教師基本上都能根據學校德育教育要求,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在教學中實現課程思政過程,但對課程思政的了解還比較模糊,沒有完整系統體系,而且對思政的度掌握不到位。
所謂課程思政,是指在專業課程教育教學中“挖掘”出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也就是在專業課程中“挖掘”其蘊含的“思政元素”,然后將該元素作用于學生,讓學生不僅學到專業知識,還學到專業知識須具備的專業思想政治素養、職業綜合素質等“育人元素”。
1.利用麥客表單和問卷星,共享二維碼,定期與學生就“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質量與改進策略研究”進行競賽測評,并收集數據,促進學生課程思政目的。
2.在班級教學中設計考核“小程序”,將課程思政納入學生考核方案,將計算機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教育融為一體,體現學生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學生吃苦耐勞、不畏困難、認真務實、誠實守信,團結協作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等。
3.假期通過“曉黑板”給家長、學生群發通知、布置課程作業,與家長、學生單向互動、溝通、利用計算機專業技術及時傳遞、全面交流、拓展分享,促進家校與課程思政同步。
通過研討課形式對理論或實訓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授課教師安排的課后習題、思考題,采用研討課形式促進專業課程思政教學,以便于學生對教學內容、思政目的加深理解和掌握。給一線專業教師開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又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課程思政水平。
課程思政要在春風化雨潤物細聲的課堂教學中展開,教師要把握思政元素融入的尺度,時間,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中滲透講解,使之為中職學生學習和接受并踐行。
在專業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圖像處理》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思政元素普遍通過抗疫英雄、歷史人物、國家時事、政治熱點、地方傳統文化等,引導學生敬佩英雄、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奉獻社會。
1.《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思政融入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主要學習的內容有組網技術與網絡管理、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數據庫、網頁制作、計算機網絡與應用、網絡通信技術、網絡應用軟件、JAVA 編程基礎、服務器配置與調試、網絡硬件的配置與調試、計算機網絡軟件實訓。計算機網絡是按照網絡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
對計算機網絡概述時,介紹當前我軍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重大成激發學生愛國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勵學生學好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為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做出貢獻。
通過案例分析小型無線網絡——校園網面臨安全威脅因素,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教育學生要掌握無線網絡安全防范知識,切實保證個人、企業、國家網絡信息安全。
2.《計算機組成與維護》課程的思政融入
構造與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引導學生對主板上一排排需要連線的插針-“跳線”示范講解,理順學生對主板上繁雜的跳線的認識以及外接1394 接口這些很明顯的整合型標志口的區分,從而延伸對學生敬業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培養。
電腦芯片與民族認同感
電腦芯片就是電子零件,一個電腦芯片中包含了千千萬萬的電阻、電容以及其他小的元件。電腦上有很多的芯片,內存條上一塊一塊的黑色長條是芯片,主板、硬盤、顯卡等上都有很多的芯片,CPU 也是塊電腦芯片,只不過他比普通的電腦芯片更加的復雜更加的精密。由電腦芯片講解引出2020年的全球芯片貿易戰故事,了解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樹立民族自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思政融入
以Python 程序設計課程為例
Python程序設計課程學習先了解程序設計語言發展過程,理解 Python語言的特點,掌握Python 語言開發環境和運行環境配制方法,理解編寫程序的IPO 方法等。并配備了實訓指導的操作演示和業務流程圖示,為學生準備了大量的教學案例和開發案例,訓練學生軟件開發的能力。將主流的思政教育理念、價值觀、方法論應用到教學內容中,采用榜樣示范、實踐教學、典型案例、網絡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有效達成Python 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思政目的,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習本課程基礎知識與技能知識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Python 程序設計課程具有智育教學目標和德育教學目標,在考核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將立德樹人作為德育目標的首要考核指標,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評價。
4.《產品包裝設計》課程的思政融入
以月餅包裝盒設計為例
產品包裝設計與中國、地方優秀傳統文化
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月餅是中秋文化的代表、是中秋感情的濃縮,包裝文化中主打民俗特色能夠讓人有一種親切感。
月餅作為中國傳統產品,月餅包裝設計必需同中國傳統文化、地方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相聯系。在月餅盒包裝設計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設計的燦爛歷史,培養學生認識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又要培養他們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也要培養他們成為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踐行者,只有真正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中,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努力鉆研,持續創新。愛專業,忠誠職業,并立志為中國文化創意設計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產品包裝與創新精神
月餅包裝設計是由產品功能與產品的藝術、節日歷史與表現形式、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應用圖像處理Photoshop、CorelDRAW 等軟件,將藝術與信息技術手段的結合,對其背景、現狀以及方法和理論研究,加上科學嚴謹的態度的融入,如此才能實現需求、技術和創新的綜合價值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產品包裝與團隊合作能力、集體精神。
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一種新嘗試,是一項系統的大工程,在課程思政視覺下的專業課程,只有基于系統思維,潛心研究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挖掘各種思政資源。這就需要每一位一線教師都能很好地用好課堂這個陣地長期不懈地提高思政意識,加強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組織方式、評價機制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和創新,在潛移默化中把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學子心中,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才能卓有成效地開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