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宏
(湖北省隨州市第一中學,湖北 隨州 441300)
老師的及時鼓勵,會給學生莫大的動力!
小玲在高中的時候,本來是決定要讀理科的,卻因為一個意外,“被自愿”到了文科班,小玲哭了一場。我幫她分析形勢,鼓勵她勇敢面對,根據她的各科成績制定提高學習成績的計劃,使她有了學好文科的信心。
小玲愛看世界名著,上課的時候經常不務正業,偷著看世界名著,在一個數學晚自習的時候,被我抓了現行,我沒有嚴厲批評,也沒有撕毀那本世界名著,而是帶有鼓勵性的批評,要她認真學好數學,寒暑假和周末休息的時候可以看,上大學后可以在圖書館盡情地看你想看的世界名著。
后來小玲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
“張老師,有沒有看到今年的第一場雪?我能坐在北大明亮的教室里,欣賞北京的初雪,應該感謝的人中,第一個就是您了”。
這是1995 年畢業的一個叫小玲的女生在當年寄給我的新年賀卡里寫的一段話。
小玲當年高考,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大家回憶一下,這年頭,能考上省線,就相當的艱難,更何況是考上名牌大學——北京大學。
我常掂量這段話的分量!感覺很溫暖,也很有成就感。小玲考上了北京大學,要感謝父母、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為什么我是第一個要感謝的人呢?那是我還很年輕,只有20 多歲,為什么還特別用一個“您”呢?
小玲讀完高一后,她的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下等位置,升高二的時候學校就要分文理科了,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各學科情況,選擇讀文科或者讀理科。小玲十分糾結,最后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她選擇了讀理科。
她父母在離隨州很遠的外地工作,暑假她到了父母那里,在征求了家長的意見后,就寄出了填報的讀理科的志愿表。可是小玲的志愿表竟然沒有按時寄到班主任那里。眼看要開學了,學校要按照學生填報的志愿表進行分班,班主任老師非常著急,那時候沒有電話、手機、網絡可以聯系,班主任老師根據這孩子物理、化學基礎較差,讀理科考省線希望不大的實際情況,“擅自”決定給她填報了文科。
開學的日子如期而至,到學校一看,小玲發現自己被分到了文科班,她傷心地大哭了一場。
看到這一幕,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一個選擇讀理科的學生,卻被自愿到了我的文科班,這工作從哪里開始做呀?
再看看這孩子,長得怪機靈的,很可愛,感覺就像是我的小妹妹。
有了,就當我的小妹妹,面對“悲催”的現實,最要緊的就是跟小妹妹以心談心,做通她的思想工作,鼓勵她讀好文科。
我幫她冷靜地分析現狀:物理、化學處于劣勢(那時理科不考生物),語文、英語有明顯的優勢,數學勉強可以,這樣的情況選擇讀理科很吃力,上省線希望渺茫,而讀文科,只要攻下數學,考重點大學沒有問題(那是也沒曾往考上北京大學這方面想),特別是你的語文功底很好,這是文科考高分的基礎,語文功底好,政治、歷史拿下是沒有問題的(那時文科不考地理),你要相信老師,相信自己!
這時,她抬頭看了我一下,我看到小玲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心里明白,她對讀文科有信心了。
這孩子文科成績很好,還與她的喜歡閱讀是分不開的。小玲喜歡看名著,跟別的孩子不一樣的是,她特別喜歡看世界名著,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一本接一本地看,免不了上課“不務正業”,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看,把名著藏在課本下偷著看。
終于在一次上數學晚自習的時候,我在窗外發現小玲在專注地看著墊在數學復習資料下面的一本較厚的書,而且十分的專注和陶醉。我斷定,她應該是在看世界名著,我悄悄地走到她跟前,一不留神就收掉了她正全神貫注“偷看”的一本世界名著——《漂亮朋友》。
按照通常的做法,這孩子免不了一頓嚴厲批評甚至是大聲訓斥,這本《漂亮朋友》會遭當場毀掉的厄運,可是,我沒這樣做。
我把她叫出來,語重心長地對她說,怪不得你的文科成績不錯,原來是看了很多名著,視野開闊,積累很多。但是呀,上課的時候還是要務正業,要在正確的時間里做正確的事情,這名著呀,最好是寒暑假、周六日休息的時候看,考上大學后還會有更多的時間到大學圖書館去看遍你想看的名著。
這次談話既批評了她,又鼓勵了她,我想可能更多的是鼓勵起了作用,讓孩子感覺到了老師是真心對她負責,真心為她的前途著想。
從此,她上課專注聽講,認真做筆記,特別是上數學課的時候,更是高度專注,數學成績慢慢提高,各科成績越來越好也是情理之中了。但是世界名著她也沒有少看,畢竟是她的興趣所在,當老師的不應該扼殺。
這孩子的高考成績果真實現了我們最初的設想:語文絕對優勢、數學攻下來了,歷史、英語和政治考出了高中以來自己的最高分,順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學。
有意思的是,在她考上北京大學之后,我把那本《漂亮朋友》還給她,她接過書對我說,老師,我在上面簽上我的名字,送給老師作個紀念吧。這本《漂亮朋友》現在還在我的書架上珍藏著。
我常想起這孩子在賀卡上給我寫的本文開頭的那段話,答案也許就是老師不經意間的及時鼓勵。也許,我們覺得沒什么,但是,學生是很在乎的。對學生的及時正確的鼓勵,給學生無形的力量真的很大。
請老師們以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每個學生,學生成功了,感謝的第一個人就非你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