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碧
(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05)
引言:企業文化就是在企業中長期形成的作風、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的總稱,還是企業管理中創造的擁有自己特色精神財富的總和,對企業當中全體職工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以及感召力,可以將眾人的目的、興趣以及由此形成的行為相統一。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同甘共苦是分不開的,進而使得企業員工為其自覺奉獻以及奮斗的企業文化。員工在奮斗過程當中,才能夠和企業目標保持相同,才可以加快其發展,才可以使得企業核心的競爭力獲得有效增強。基于此,應當努力建設先進企業文化,這才是實現其和諧發展、科學發展重要的手段。
首先,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一個主要價值觀,可以把各種內部的力量統一于一起指導經營哲學下,匯聚成共同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其次,企業文化形成的文化觀念,進一步減少公司內部的消耗以及摩擦,以此形成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一定的凝聚功能。最后,企業文化創建的文化環境,進一步地增強每名職工責任感以及榮譽感,使得他們可以自覺地維護企業聲譽。譬如,在上世紀60 年代,石油大會戰當中進一步地培養形成的鐵人精神以及大慶精神,已然成為了石油人為此自豪的精神力量。
企業文化建設是促進自身發展重要動力,還是確保和諧企業發展環境的基礎,已然成為了企業發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企業發展中,相關管理人員不夠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并且不能夠認識到其重要的作用,使得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得不到支持以及指導,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以及方向不可以充分符合自身發展形勢以及管理運行需求,嚴重限制企業文化建設效果的提升,不能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積極作用,無法對企業發展形成有效的支持。
隨著中國時代的發展,企業對文化建設具有進一步認識,不斷加大投入以及支持的力度,確保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的提高,可以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大部分企業管理者的文化建設思想相對傳統,太過注重經濟的建設,缺少人本思想的有效滲透,使企業文化建設的工作并不可以形成良好成效。而在當前的企業文化建設中,管理思想落后,并不能結合企業和職工的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文化建設,使得企業文化并不能直觀展現企業發展戰略和管理思想。
企業文化建設需要相關管理部門,結合到文化建設實際需求和發展環境,有效開展文化建設的活動,實現文化思想對企業管理運行的有效滲透,促進企業文化建設效果的提升。然而,在文化建設的工作當中,缺乏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建設,注重企業文化活動的開展,但是卻忽視掉企業文化思想的融合,使得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不可以形成較好效果。
企業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文化建設思想,對文化建設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支持。要加強對先進思想理論知識和方針政策的學習領悟,準確掌握企業發展環境,對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科學的優化,制定明確的文化建設方向,推動文化建設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要加強企業文化宣傳力度,積極拓寬宣傳渠道,利用網絡優勢,加強對網絡社交平臺的管理,推動宣傳效果的提升,提升企業形象,增強社會和行業影響力,激發職工群眾的工作積極性,推動文化建設的高效開展。管理部門要加強與干部職工的溝通交流,將企業文化思想進行有效的傳遞,并對企業生產管理一線進行深入的調研,及時掌握職工群眾的實際需求,充分踐行以人為本的思想,對職工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跟進,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解決職工群眾的實際困難,增強職工向心力。
由于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偉大民族,創造出來燦爛的中華文化,除了能夠為自身提供一定滋養之外,還可以為人類作出來卓越的貢獻。需要將企業文化扎根到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以中華民族良好傳統文化作為養料,汲取文化的內核,把具有規律性以及豐富的管理思想,進一步地代入到企業管理工作中來,以此突顯企業的中國特色。我們可以從儒家思想當中,學到“愛人、重民”這一思想。從道家學說當中,學到“無為而治”這一理念。以管理的制度作為核心,這才是法家學根本的思想。與此同時,還需要充分汲取企業內部當做的不同觀點,大膽拓展新的企業文化內涵,但決不可以讓錯誤的東西、落后的東西滋生蔓延,創建出來風清氣正的企業文化生態。
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對企業發展形勢和職工群眾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對職工群眾的思想動態進行及時地掌握,制定針對性的文化建設策略,將人本思想對企業管理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高效滲透,使相關管理部門能夠充分結合職工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管理工作的高效推進,在日常管理中實現對文化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同時要加強與人資管理的高效融合,將職工發展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結合職工崗位工作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教育,為職工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建立完善的職位晉升通道,為職工制定科學的發展途徑,提升其主動學習意識,增強對企業的向心力,并將企業文化理念在培訓工作中進行科學的融合,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與企業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念,推動文化建設成效的提升。
黨、政、工、團的組織能夠在文化建設當中,各自肩負起重要的任務。群眾組織能夠在企業文化建設當中,具有特殊促進作用,譬如工會組織能夠加強教育的引導,努力培養職工主人翁的責任感,進一步地幫助他們正確處理集體、國家以及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為企業以及社會整體的利益而艱苦奮斗,為企業做出來更多的貢獻。根據相關法律,維護企業職工民主的權利,組織民主管理企業,參加企業管理,監督企業當中的各級干部,行使自己當家做主的權利,組織企業職工展開合理化的建議,確保企業職工生活的福利。共青團組織就需要擔負起塑造以后企業文化建設的重任,充分地發揮出企業導向作用,有效提升青年職工整體的素質水平,充當企業文化生力軍,需要加強培訓以及教育新職工以及青年職工,使其可以體會企業文化的熏陶,宣傳現有企業文化,譬如組織演講活動,征文比賽,推廣先進經驗等。
結論:綜上所述,企業就是我國社會的一部分,優秀企業文化,這就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把企業實際和我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通過企業文化的有效建設,將此觀念滲透到在企業當中,在每名企業員工當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