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 龐彥娟

大河之北,太行山下。
從抗日戰爭的晉察冀邊區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西柏坡,再到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國共產黨在燕趙這方熱土浴血奮戰,從這里進京趕考,走出一個新中國,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人民電業為人民。追隨黨的腳步,傳承趕考精神,一代代電力工人接力奮進,建成沕沕水水電站、葫蘆旺電廠等一批發電站,為國家新生提供了動力;謹記毛主席回信,全力確保供電安全可靠,保障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新時代,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加快推進電網建設,為一方富強繁榮貢獻電網力量;在黨中央國務院宣布成立雄安新區后,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簡稱國網河北電力)以數字化主動電網、近零碳示范區等一系列部署探索建設國際一流能源互聯網,以一項項實際行動“當好先行官,架起連心橋”,成為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在冀落地的強力支撐。
燕趙大地曾是一片革命的土地,建黨百年的歷程中,從赤岸水電站到沕沕水水電站,光明隨著黨的足跡,如星星之火,逐漸亮起。
1948 年,黨中央、毛主席來到西柏坡,三大戰役在這里指揮,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點亮了當年西柏坡的,正是太行山深處的沕沕水水電站,百余里的線路蜿蜒翻過崇山峻嶺,送達西柏坡。
異常珍貴的電力,不僅解決了黨中央在西柏坡的生活和辦公用電,也改變了當地兵工廠生產全靠手工操作的落后狀況,生產能力提高了30 多倍。以沕沕水水電站發出的電力為動力,黨中央毛主席發出了408封電報,為指揮三大戰役和解放全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照亮了“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那段輝煌的歷史。
1949年,國家新生,百業待興,從敵人手中接收的電力設備卻事故頻發。石家莊電業局職工向毛主席寫信表決心:“保證安全生產,堅決消滅事故。”
“希望他們團結一致,努力工作,為完成國家的任務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奮斗。”毛主席的親筆回信,給了河北全體電力工人極大的鼓勵,點燃了電力人的奮斗激情,河北電力事業迅速發展起來。
經過3 年恢復生產,石家莊熱電廠、邯鄲熱電廠等一批大中型火力發電廠相繼建成,在發電容量僅增加0.36%的情況下,全省發電量增長62.75%,供電量增加69%,河北電力工業以優異成績支撐了全省國民經濟恢復發展。
上世紀70 年代開始,河北省經濟加快發展,工業等電、農業盼電,人民群眾需要電,河北掀起了大規模電力建設。到“七五”期間,全省已經形成了以220千伏為主的輸電主網架。
“十一五”期間,河北省南部電網的電網投資、最大負荷、供電能力、網內裝機實現“四個翻一番”。
2006 年6 月29 日,河北南網“戶戶通電”工程全面竣工,78 歲的老漢時群群拿來他家用了十幾年的那盞煤油燈送到供電公司領導手中說:“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電力人。”
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黨和國家持續奮斗,國網河北電力不斷強化電力設施,為人民建設一張堅強智能的電網。
“農網改造變化大,一步進入電氣化,空調冰箱搬進家,用電高峰不掉閘……”在石家莊市元氏縣殷村鎮小留村村民口中傳唱起一段順口溜。2017年,在以農業為主的河北省,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為冀中南廣大農村地區帶來了巨大變化,更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工程建設累計完成機井通電30.2萬眼,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3052 個,動力電不足村改造915個,受益農田面積1746.5萬畝,惠及農村地區人口2950多萬人,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拉動了有效投資和消費。這項工程也為國家脫貧攻堅戰略落地打下了基礎,“十三五”期間,國網河北電力供電區域內戶均配變容量達到2.57 千伏安,較2015年底提高64%,脫貧動力更足了。
用上電更要用好電,農網升級的同時,一張更高等級的電網正在河北上空織就。
2014年9月27日,當轟鳴作響的旋挖鉆機在滄州市鹽山縣邊務鄉破土開挖,錫盟-山東1000 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線路工程(河北段)基礎首基試點成功進行,河北南網特高壓工程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1年之內,6條特高壓線路全部陸續開工,河北南網瞬間成為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大會戰”的主戰場。
截至2017 年,3 年時間里,國網河北電力全面完成“三交四直”特高壓工程建設,形成1000 千伏特高壓“雙落點”、500千伏“四橫兩縱”骨干網架、220千伏“五分區”,初步形成“水火相濟、風光互補”的能源互聯網新格局。
依靠特高壓帶來的電力,在這一年迎峰度夏中,河北南網負荷連創新高,達到3545萬千瓦,國網河北電力在最大負荷、外受電力均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全力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有序供應。
“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特高壓的建設不僅化解了電力供需難題,更為大氣環境治理作出了貢獻。為了滿足人民對藍天白云的期盼,國網河北電力逐步建立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
在電源側,國網河北電力建設投產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實現了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電站發電功率預測全覆蓋;建成國內首家省地一體化分布式光伏功率預測系統,在國家電網系統內首家利用第三方數據實現了分布式光伏運行信息感知……一項項技術的突破下,連續12年來,河北南網不棄風、不棄光,實現了清潔能源全額消納。“十三五”以來,河北南網清潔能源的發電量折合減少標煤消耗159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130萬噸,減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25.3萬噸。
在消費端,2016 年以來,國網河北電力供電區域內累計完成108.73 萬戶“煤改電”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實現電能替代559座充電站、4885臺充電樁保障了京津冀地區居民低碳出行……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20 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63.5%,同比上升10.4個百分點。
一張智慧綠色的電網在燕趙大地徐徐鋪展,美好生活正從用好能一步步實現。
2017 年4 月1 日重磅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
國網河北電力成為國家電網公司服務新區的橋頭堡,2017年5月25日,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最早一批員工進駐安新。
由國網河北電力牽頭編制《雄安新區電力專項規劃》,成為26 項專項規劃中唯一一項由企業負責編制的規劃,為服務雄安大局迎來了開門紅;自主研發的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CIEMS)在新區“樣板間”——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成功運行;連接張家口和雄安的張北-雄安1000 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每年可向新區輸送超過70 億千瓦時清潔電能……一步一個腳印,國網河北電力緊跟新區建設步伐。
今年6 月18 日,雄安新區劇村220千伏變電站正式投運,拉開了雄安新區堅強電力網架結構織網成型的序幕。作為雄安新區第一座樞紐變電站,該站未來將滿足片區內7 萬余安置居民的生活用電需求,為建設雄安綠色生態宜居新城提供清潔電能。
劇村變電站還有一重更為特殊的身份,它是未來雄安新區數字化主動電網中電壓等級最高的變電站。對標黨中央對雄安新區的“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2020年國網河北電力啟動雄安新區數字化主動電網建設。
未來,雄安數字化主動電網將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可以自動開展用戶負荷、發電能力以及輸送潮流精準預測,依托態勢感知技術實現電網故障主動預想,提示安全邊界,主動規避電網風險,實現自動尋優、自主調度,針對戶用光伏和風力發電等分布式電源,客戶可以根據電力市場和自己的發電情況靈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選擇最佳時段用電或賣出自發電力,獲得更好的用能體驗和經濟收益。
國網河北電力計劃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示范性數字化主動電網;2030年底全面建成規模化數字化主動電網,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確保雄安電網資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動能力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星星之火終能燎原。中國共產黨一百年探索,一百年奮斗。跟隨黨的足跡,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充足動能播撒光明和溫暖。如今的燕趙夜晚已是燈光璀璨,清潔能源源源不斷輸送。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美麗河北”的奮斗中,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征程中,國網河北電力將繼續弘揚趕考精神,持續奮勇爭先,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交出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