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張志偉 郭棟
近年來,電力投資和配電工程日漸增多,電網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需要電力生產部門經常性地實施停電作業。電力行業精益化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對電力生產停電作業的管理要求不斷提高,需要制定更為周全的停電計劃。供電企業在制定停電計劃時,需要重點考慮項目本身的進度,應盡量避免出現多次與市政施工、企業用戶生產相沖突的情況,否則,收到的投訴就會比較多。
為增強停電計劃管理質效,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引入外部視角,厘清影響停電計劃管理的因素,細分停電計劃管理流程及相關方。通過主動溝通,了解各方工作計劃,推動內外部共同參與停電計劃編制。通過數據互聯,創新開發智能停送電計劃管理系統,找準設備最佳停電時間。將停電計劃安排提前主動告知用戶,讓信息更加透明。加強電網工程全過程、各方面管控,努力縮短停電時間。構建閉環考評反饋機制,診斷分析停電計劃管理效果,提升停電計劃精細化管理水平。以山東省煙臺市為例,2020年全市戶均停電時間降低至2.2701 小時,煙臺地區停電次數(戶次)同比減少34.34%,為當地營造出更加穩定可靠的供用電環境。

圖1 停電計劃管理流程變化

圖2 互動互聯提升停電計劃管理實效工作思路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樹立外部視野,認真分析影響停電計劃編制與實施效果的因素,兼顧各方利益,并引導利益相關方在停電計劃管理全過程充分參與。在停電計劃編制前收集用戶停電檢修信息和市政施工信息等;在停電計劃編制和審核中,按照“一停多用”的原則,確保內部相關部門、各專業人員均參加審核會且承擔相應責任,并主動向用戶報送停電計劃安排,根據用戶反饋信息進行調整;在停電計劃實施階段,協調電網工程各相關方,保證電網工程質量;在停電計劃實施完成后,開展停電計劃管理考核診斷,實現停電計劃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
內外互動,形成管理合力。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內部,增強各部門各專業之間的協同聯動,在外部,廣泛地與影響停電計劃制定實施的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從而形成停電計劃管理的合力。
數據互聯,提升管理效率。堅持創新驅動,通過大數據聯動電網設備數據與用戶信息數據,實現停電計劃管理的線上操作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表1 利益相關方訴求分析
以停電計劃管理全流程為切口,梳理影響停電計劃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涉及的利益相關方,除供電公司自身外,主要包括城建規劃和市政建設部門、企業用戶以及電網工程建設分包單位等。通過開展調研,識別不同相關方訴求,將各方訴求融入到停電計劃的編制、實施等過程中,提升停電計劃管理的科學性。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強化停電前期管理,聯合多部門審查停電方案。針對工期較長或對電網安全影響較大的檢修工作和基建工作,公司內部提前做好現場勘察和承載力分析,逐條制定停電施工方案,具體涉及施工人數、停電范圍、所需時間及工程量,提高停電范圍及時間的準確性。為保障停電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公司組織建設部、運維檢修部、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營銷部、項目管理中心聯合會審,嚴審方案,確保方案可行,且時序合理,最終經公司生產領導批準后,方可列入停電計劃。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開發智能停送電計劃管理系統,在系統中便可完成停送電計劃的提報、審核、平衡、發布、變更,實現線上規范流轉。該系統打通了生產設備及用戶數據,實現利用數據庫內的大數據計算,找到設備最佳停電時間。此外,該系統可自動檢索新增停電設備的上次停電時間,若有用戶重復停電,系統會自動發出提醒,并自動與營銷部提報的重要用戶例行檢修時間進行綜合匹配,統籌整合確定最優檢修策略,避免重復停電。同時,在編制停電計劃時,系統可提前告知風險等級評價,使提報單位提前獲知停電影響。停電計劃智能管理,從傳統的簡單的橫向、縱向溝通升級為各單位的智能關聯體系,統籌兼顧公司生產、基建、營銷資源,超前、科學地分析電網安全風險,提高了各環節的工作效率。
通過構建多方參與的停電計劃管理新模式,避免了非計劃停電現象的發生,降低了計劃內停電次數、時長和范圍,減少臨時停電,從而減少停電總時長。通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創新再造,實現停電計劃管理各環節工作的精細化分解、量化評估,將停電管理由單一環節管理向全過程管控轉變。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在停電計劃管理中優先考慮用戶用電滿意度和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升了公司供電服務水平,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