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華電福源熱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梁君明

1927 至1934 年間(自大革命失敗至長征開始前),我們黨走過了一段艱難而光輝的道路。正因為我們黨有了先進思想的武裝,才鑄就了最為寶貴的政黨靈魂和政黨基因;正是由于我們黨有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找到了戰勝困難、超越自我、撥云見日的根本方法和前進路徑;正是由于我們黨有了敢于實踐的勇氣,才實現了持續不斷的成長與進步;正是由于我們黨有了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與責任擔當,才培育形成了最適宜自己的信仰在中國大地扎根發芽的環境與土壤。我們黨實現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大變強的歷史性蛻變,秉承了思想建黨、實事求是、實踐觀點和群眾路線,四者共同作用,確保中國共產黨砥礪奮進走過了第一個百年歷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繼續遵循這樣的邏輯,作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黨,風華正茂的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滿懷信心闊步邁向更加輝煌燦爛的第二個、第三個乃至無數個一百年。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人、一黨、一民族、一國家,如果缺乏先進思想的武裝與指導,無異于沒有靈魂的軀體。人類思想層出不窮、各具千秋,唯有馬克思主義從解放人類自身出發,第一次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成為迄今為止人類思想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馬克思主義是舶來品,但一經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就很快將其奉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實踐中不斷結合國家、民族和人民實際,加以豐富和發展,以此領導和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我們黨從古田會議起,明確要求加入其中的個人及隊伍不僅要從組織上入黨,更要首先從思想上入黨。從此,全黨有了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人民軍隊的面貌、中國革命的面貌隨之煥然一新。這一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保證了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使我們黨真正成為一個用先進思想和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使所領導的軍隊真正成為堅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列寧指出,沒有理論,黨“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而且不可避免地遲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產”。我們黨只要永遠堅持思想建黨這一重大原則,就能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前沿,就能永葆黨的團結統一,就能不斷凝聚起完成初心使命的磅礴政黨力量和無窮人民力量。
自1921 年創立至今,黨在矢志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遇到過無數次至暗時刻和生死考驗。每一次峰回路轉,每一次站上新的更高歷史起點,靠的無不是實事求是,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武器,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工作方法、基本領導方法。如果不加分辨、不切實際、不分青紅皂白地奉行拿來主義和本本主義,丟掉實事求是這條生命線,就丟掉了我們黨來之不易的政黨特質,就動搖了我們黨賴以存續進步的重要基石。新時代,黨所面臨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唯有高舉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鞏固好實事求是這個“本”,切實強化好實事求是這個“基”,我們黨才能“亂云飛渡仍從容”,成功應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才能找到破解時代難題、推進時代發展的應對之策,才能團結帶領人民逆風飛揚,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
思想的價值在于實踐。實踐是思想的真理。百年黨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實際靈活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如果我們黨沒有踐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也許只是諸多建黨建國學說中的一個。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作為哲學,絕非遠離社會生活和脫離社會實踐的純粹理論,而是深深植根于實踐、服務于實踐同時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鮮活理論。沒有農村包圍城市的創新實踐,就搬不掉“三座大山”,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沒有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就擺脫不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就取得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在百年黨史中,這種例證不勝枚舉。以歷史視角看,馬克思主義確實是在指導我們實踐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同時又在實踐的過程中使自身不斷經受檢驗、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所以,馬克思主義絕對不是什么僵化的教條,而是行動上的指南。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它與現實生活、與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以及與具體的時代條件的緊密聯系,決定了它的不竭活力和蓬勃生機。
1932年冬,毛澤東同志通過調查研究,在長汀起草了《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文章立足于在長汀調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資料和親身感受,辯證地將群眾生活和革命戰爭聯系起來,正確地解決了改進工作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務的相互關系,成為我們黨指導中央蘇區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文獻。此后,黨的群眾路線在各個歷史時期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百年黨史已經證明: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群眾路線是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和看家本領,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所以,《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一切為了群眾,說的是黨存乎于世的意義和價值,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一切依靠群眾,說的是黨開展工作的方法,是我們黨汲取前進力量的重要源泉;從群眾中來,說的是集中,也就是匯民意、集眾智、達民愿;到群眾中去,說的是民主,也就是自覺接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檢驗和監督。完整理解這四句話,才能真正理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走群眾路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堅持民主集中制這一重大組織原則的過程,就是發動和帶領群眾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使認識一步步地深化豐富,各項決策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修正并最終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回望我黨百年歷程,一個基本的規律是:什么時候堅持得好了,黨的事業就會推進得十分順利;什么時候堅持得差了,黨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遭遇挫折,乃至不得不走一些彎路、斜路甚至錯路。思想建黨的內在邏輯,是我們黨從成功邁向更大成功的密碼。
第一,思想建黨是前提。高尚且科學的思想,總能讓人景仰。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政黨,在道義層面、法理層面和實踐層面,均處于政黨建設的高端,其先進性和高尚性注定了這樣一個政黨一定比其他政黨走得更穩健更長遠。事實上,當年正是由于找到并接受了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才得以誕生,勞苦大眾才終于看到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獲得新生的希望。
第二,實事求是是保障。作為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其中的相對性,是指馬克思主義中包括有條件的、不完全的性質和成分。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既有理論依據,更有現實需求。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實現中國化,根本在于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第三,實踐觀點是關鍵。思想不是氫氣球,不能一味飄在空中,它總要落地,而要真正落地,就要敢于實踐、善于實踐。我們黨很早就認識到,實踐是思想的歸宿,更是思想的生命。正是有了這種清醒而正確的認知,我們黨才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中國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做到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己。
第四,群眾路線是基礎。無論世界上哪一個政黨,沒有人民的支持就沒有牢靠的根基,而沒有根基的政黨很快就會消融于無形。我們黨來自人民,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之,一個遠離和拋棄了人民的政黨,終將被人民所拋棄。這是一條已經被歷史反復證明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