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 閆忠平 梁東 劉剛 高迪 雷明明
碳排放權交易(簡稱碳交易)起源于1997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碳交易市場具體實施過程為,由政府確定整體減排目標后,先在一級市場將初始碳排放權分配給納入交易體系的企業,這些企業可在二級市場自由交易碳排放權;由于受到經濟激勵,減排成本相對較低的企業會率先進行減排,并將多余的碳排放權賣給減排成本相對較高的企業獲取額外收益;減排成本較高的企業通過購買碳排放權可降低其達標成本,最終實現社會減排成本最小化。

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有兩類基礎產品,一類為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另一類為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配額交易將控排目標轉化為碳排放配額并分配給下級政府和企業。若企業實際碳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的配額,則企業可以通過交易多余碳配額,最終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實現控排目標。
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即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是指對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減排量。CCER交易指控排企業向實施“碳抵消”活動的企業購買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證量。

目前,全球已建立近30個碳交易市場,2020 年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290億歐元,其中歐盟碳市場交易額達2013億歐元,占世界總額的88%,交易量超80億噸二氧化碳,占世界總交易量的78%。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場,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主要為承擔自愿減排任務的10 個州和企業提供交易服務。日本是亞洲第一個建立碳交易市場的國家,2008年啟動自愿排放交易體系。
我國參與碳排放交易歷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2 年至2012 年,主要參與國際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第二階段:從2013 年至2020 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福建八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第三階段:2021 年7 月16 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碳排放數據相對完善),納入重點排放單位共2225 家。首筆總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轉型力度可以說是前所未有。韓正副總理提出,中央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帶頭壓減落后產能、推廣低碳零碳負碳技術。
從落實國家政策來說,由于電力需求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企業需要通過節能降耗技術措施或者通過碳交易實現減排目標,這無疑都會增加企業的運行成本。從加強內部管理來說,各專業之間如何協同管理、降低履約風險和履約成本,給企業內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
在電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上,通過開展碳交易,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實施節能降耗措施的動力,實現企業向低碳化發展方式轉變。
在清潔發電裝機比例變化上,碳市場的建立有助于推動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發電裝機比例,實現行業向低碳化發展方式轉變。
在發電行為和電力市場交易決策調整上,發電企業根據不同燃料的碳排放量、碳資產價格等數據綜合比較,來優化其運營方案、電力市場交易、碳市場交易,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進行適應和調整。
在新興產業發展上,電網企業可以進一步拓展碳資產管理、碳金融、碳咨詢、碳核查、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業務,形成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科技創新力度提升上,全國碳市場所設立的減排目標,要求電網企業加大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投入、低碳技術資金投入,促進能源電力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在企業管理方式轉變上,要求企業強化考核管理,將碳排放管理目標納入企業績效考核;強化組織管理,增設碳排放履約、交易等新崗位。
當好“引領者”,充分發揮電網“橋梁”“紐帶”作用,推動電力行業盡早以較低峰值達峰;當好“推動者”,引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全社會盡快實現碳中和;當好“先行者”,深入挖掘減排潛力,實現企業碳排放率先達峰。
以電源結構優化為起點,構建充分考慮清潔能源接入的發電容量投資組合,全面統籌協調電網和清潔能源的發展規模。
新興產業:通過能源和信息的深度融合,帶動車聯網服務、新能源云等蓬勃發展,助力能源清潔安全高效利用。
數據服務:基于電、煤、氣、熱數據,構建碳交易市場活躍度分析模型,預測碳交易市場未來走勢,為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相關政策提供支撐。
技術服務:通過應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推動能源數字產業全面發展,為企業碳減排提供技術服務支撐。
輸配電網:通過在輸配電網建設中采取各種節能降耗措施,實現電網自身碳減排。
六氟化硫設備:通過對企業六氟化硫氣體的采購、使用、回收進行全過程監控,提高六氟化硫氣體的回收處理和再利用水平。
風、光、儲能電站:通過積極開展CCER政策研究,推動企業風力、光伏發電等項目適時向國家發改委進行登記備案。
數據中心機房:通過優化機房布局、應用水冷設備等節能降耗措施,實現數據中心機房自身碳減排。
辦公及其他:在建筑物內充分利用太陽能,進行空調、照明等設備用能優化,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無紙化辦公減少紙張消耗和廢紙處理產生的排放。
一是加強碳減排成果展示與儲備。組織開展碳減排成果梳理,展示責任央企形象;同步建立企業碳資產庫,積極開發碳資產,做好儲備工作。
二是常態化開展碳減排。深入開展碳減排任務梳理,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企業職能部門減排職責和支撐單位工作目標。通過輸配網節能改造、加強六氟化硫氣體回收和處理等措施減少排放量。
三是加強碳交易政策研究。開展參與國內外碳交易市場效益分析,碳價格波動對電力調度等企業經營影響分析,碳足跡、碳金融、碳審計等相關概念及內涵研究。
四是加強工作保障。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統籌調配碳排放配額和減排量交易等工作。建立企業碳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強化碳資產管理團隊建設和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