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溪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美術教育也在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在新美術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應當仔細思考美術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美術教學的本質意義。美術教育界專家李力加教授曾指出“做教師首先要有奉獻精神、責任心與大愛,如果做不到這基礎的幾點,就徹底不要做教師?!蹦窃谛聲r代下“以美育塑造美好心靈”的背景下,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美術教師?美術教師又是什么樣的人?何為美術教師?這是我們應當共同思考的問題。
首先要了解美術教師的專業由哪些構成,美術教育觀、美術教學能力、美術文化理解力和美術學科能力構成了美術教師的所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了解了必備的專業技能,那專業發展又是什么?美術教師專業發展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教師職業獲得真正專業所擁有的權利和地位,稱為一種真正的專業;第二,是教師美術學科專業水平的提升。但是這種對專業發展的解說似乎陷入了對專業本質的單一理解,即專業就是相對于一般職業的專門職業。那教師,是這樣的嗎?
對于我們美術教師而言,究竟畫畫重要還是教學重要,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李力加教授認為,作為一個美術教師既要是美術家也要是教育家,要雙翅展開,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美術教師。不能極端地認為美術教師要專注畫畫,或者專注于教學論。當美術教師面對孩子的時候,可能會悟出更多關于自己畫畫意義的東西,當美術教師不斷讀書的時候,肯定會不斷生發出更多關于教育本質的認識和理解。就像天津的美術特級教師魏瑞江一樣,他曾說過一句話:“我用了20年的時間成就了畫家的夢想,今后可能要用一生的時間成就第二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泵佬g教師的“高”就體現在,它既是藝術家,又是教育專家;既了解藝術的真意,又善于引導學生去體會;既能以自身的學養、人格、形象魅力影響學生對藝術的直接感悟,又能從大課程觀出發自覺地去啟發學生。并且懂課程和懂藝術是美術教師的基本素養,是實現藝術教育理想的雙翅,缺一不可。
美術教師需要努力學習,方能應對未來的教育與教學。但是現在一般的美術教師又缺乏理性意識和精英自覺,甘做喋喋不休的憤青和匿名發言的大眾,是社會文化中最大的敗筆。美術教育的自覺應該成為美術教師的修行。美術教師的專業能力,是現代社會劃分等級差異的最基本、最堂皇的尺度。即使在不涉及現實利益的思想領域,同一觀點,從名人口中與從凡人口中說出,效果一定不同。在所謂美術教育專家口中或普通美術教師口中說出的,效果肯定也不同。從上述這些看來,當下的我們還很缺乏專業意識,太多大眾意識。太熱衷于利益需求的呼吁,忽視了自身專業的追求。作為合格的美術教師要有一個教師應有的心境,只有扎實的專業能力,才能讓一個社會的人,被別人需要和尊重,才有資格和別人合法地交流。只有具備了專業發展的能力,才能讓學校的領導尊重,才能被別人需要,才有資格與他人合法地交換。無論在多么美好的“公平社會里”,不專業的人,總會“自動地”處于被忽視、被匱乏、被匿名的狀態。
從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可以看出,不管是近代還是現代,都很重視美術教育對人和社會發展帶來的重大意義,而現今越來越多的學校都以美術做為本校的特色,也體現出了學校對于美術學科的重視,并且很多學校都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如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引入校園,以非遺為基礎開發課程,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普羅大眾視野,讓孩子近距離接觸并了解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孩子時期開始就培養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開拓創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遺緊跟時代的腳步。而非遺進校園首先牽頭的多數都是學校中的美術學科,這也要求美術老師要更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夠更好地利用自身學校的特色去創新性地開發課程,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校將杭州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綢傘引進校園,和非遺傳承人進行結對,西湖綢傘作為杭州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卻不被孩子們甚至大眾熟知,我們采用非遺進校園這樣的方式喚起學生對非遺的保護欲和傳承欲,也讓學生更加關注我們身邊即將消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將西湖綢傘和課本內容相結合,通過欣賞評述感受西湖綢傘被譽為“西湖之花”的別樣美,通過造型表現畫一畫西湖綢傘并對其進行裝飾,通過設計運用設計西湖綢傘的傘頭傘柄、相關的文創產品、宣傳海報等,通過綜合探索讓學生自編自演與傘有關的節目表演,策劃西湖綢傘展覽并設計門票等。由此來讓學生自主自發地更加深入了解西湖綢傘的發展歷史及文化,并且思考如何傳承發展西湖綢傘,使其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得到重視。
由上可以看出,現今美術教育的發展非常之快,并且被社會、校方、家長甚至于孩子都更加重視,在新時代中美術教育的發展如何緊跟隨,也是對美術教師的一個大考驗,由此可見,現今的發展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個美術老師也應當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李力加教授指出,現今美術專業教師應該具備三方面的素質,既有美術學科專業表現素質,又有教育專業教學和科研素質,還要具備相當水平的綜合文化素質。美術教師是將美術語言、美術教學語言和美術表現語言三者有機結合的創造者,是在哲學(美術、藝術心理學)、教育學(學科課程理論與實踐、教育研究方法與研究)支撐下自我發展與成長的實踐者,因此在教學實踐之余,也應當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多方面兼修,才能夠具備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
那么美術課該如何落實育人?如何從課堂樣態的表面文章走向觸及學生的心靈?這是值得每位美術教師深思的問題。
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是,美術不是美育!一般的美術教育也不是美育。美育之所以對學生們“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就在于美術教育的本質、目標、價值取向是育人為本,是普及、提升國民素養的教育,并不是狹隘地指向美術學科教學的某個目標。在美育實踐中應注重游戲的審美教育功能,注重創造能力的培養。核心素養是育人目標,而核心素養的五個大概念是“為學生理解而教”的實施核心。美術的“感知”活動反輻涉及三大概念:圖像識讀、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美術的“表達”活動一般為涉及到兩個大概念:美術表現、創意實踐。但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五個大概念是交融一體、互為關系、整體深入、逐步深化理解的,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每次具體指導始終要以此為航標。美術學習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教學活動設計有了真實或虛擬的問題情境的存在,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對現存的美術學科知識和技能進行選擇、獲取和應用,再運用所習得的美術學科內容并最終解決問題的時候,美術核心素養就在其過程中得以生發。
就此,筆者也做過一些教學實踐的嘗試和研究,基于我校引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綢傘,并結合了當下所提倡的steam課程,設計出一節以“西湖綢傘”為載體的steam融合課程——《西湖綢傘——奇妙花線》。本課以西湖綢傘中的花線設計為主題將數學與美術的部分學科知識相融合。立足于數學學科探討花線中線條、圖形的運動方式及規律,在創作花線設計圖過程中巧妙利用數學知識平均分原理在圓形紙張上找到均等分布的16根傘骨。從美學角度出發,體會花線因線條不同的疏密變化和不同的色彩搭配帶來的美感,感受在旋轉下花線圖案更加魔幻的視覺感受。通過創作花線設計圖將數學原理和美學理念相融合,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我拋出的問題,讓學生更加深刻領悟西湖綢傘花線內在蘊含的數學奧秘和藝術美感,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湖綢傘的魅力所在。讓學生逐漸經歷對美的感悟、美的表達和美的創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課程結構包裹著學科知識,才能明白如何實施教學,而不是直接傳授學科知識。因此,課程結構必須是上位的,課程結構就是核心素養理念的具體化,就是大概念。雖然進行了嘗試,但是這些小的嘗試和實踐對于自我的提升還是遠遠不夠的,如何緊跟著美術教育的發展做課程,還需要不斷鉆研,不斷實踐。進入核心素養時代的美術課程對育人的標準提高,也對教師的要求提高許多,所以美術教師在現在首要思考的并不是如何改造學生,而是作為美術教師,如何緊跟時代進行自身的一次改造。
(杭州市青藍青華實驗小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