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新型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其中“教·學·評”合一,以其增加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課堂的高效性的優勢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學工作者的青睞,使初中化學課堂呈現了一副積極向上的新面貌。文章主要從初中化學的教學現狀、“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相關概念和如何在初中化學中實施“教·學·評”一體化三個方面作了詳細的闡述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現狀;概念;實施對策
一、 引言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將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課堂教學的評價活動統一于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得“教·學·評”在時間上具有同步性。三者具有共同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為學生創造多元評價的互動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 初中化學的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落實與發展,初中化學教學無論是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初中化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面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出現弊端,需要密切關注和改進。例如:雖然很多初中化學老師都會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地閱讀課本內容,會按照大綱的要求來設計教案,但是,卻不難發現,在課堂中經常出現教、學分離的情況,即初中化學課堂成為老師的主場,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讓學生們學到更多的化學知識,他們會“滔滔不絕”地進行授課,而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靈魂,像一個個“學習機器”一樣一頭扎在課本中。長此以往,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學效率,但是卻限制了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的長遠學習和成長,容易因小失大。其次,很多時候老師、家長,甚至學生自己將學習成績看得格外重要,學習成績的好壞成為教學標準。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理所當然的得到“鮮花”,得到“掌聲”,而那些明明很努力卻沒有考出高分數的學生,得到的只有“忽視”。這種一切以“分數”為評價標準的教學,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功利化”,會逐漸讓他們喪失“學習”的本來價值,他們的學習壓力會隨著對成績的追逐而變得越來越大,而學習興趣卻會逐漸減少。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方法會使學生們逐漸喪失本心,不利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三、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相關概念
(一)基本概念
“教·學·評”一體化,指有效教學,其倡導在課堂教學中,把老師的授課、學生的學習和有效的評價相互整合,融為一體,其強調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堂評價目標的一致性。通俗來講就是指老師在教學中應該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一體化考慮,需要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而教,并且應該明確預期的教學效果會如何,即學生學會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而要想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高效學習。而為了能夠準確地計量這一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是否完美呈現,這就需要教學評價的持續參與。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教學評價并不是排除在教與學之外的獨立的一個教學活動,其應該緊密、持續地鑲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還應該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中肯的評價。毫不夸張地說教學評價直接關乎著教學效果,其是教學不斷優化的有力保障。
(二)注意重點
1. 目標一致性
“教·學·評”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教學目標為根本進行的。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其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想到哪講到哪”,而是應該要進行教學設計,并且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地指出教學目標是什么,并按照教學目標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才能更高效。而學生的學也離不開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明確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學到什么程度,只有明確了這個方向,他們的學習才能更高效。而教學評價更是離不開教學目標,只有將評價建立在教學目標基礎上,根據目標對教育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才會更加真實、更加有力度。
2. 評價全面性
在以往的評價中,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的評價,并且其中的重點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其實這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評價應該具有全面性的特點。具體是指,評價不應該只是針對學生,也應該包括對老師的評價,老師的授課情況好不好,有沒有激起學生們的聽課興趣等也應該進行評價。并且,對學生評價時,老師除了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應該評價學生的素質情況,這樣才能有助于體現素質教育的價值。除此之外,除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評價,畢竟學生與學生待在一起的時間會更長,他們之間的了解會更深。
3. 評價貫穿性
評價要在教與學之外獨立存在,其應該始終貫穿于課堂的整體活動中,不僅僅應該是一本練習冊、一次考核,更重要的應該是根據課程目標、根據教學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隨時評價,以便可以隨時作出調整,能夠及時完成學習目標。
四、 如何在初中化學中實施“教·學·評”一體化
(一)明確學習目標,為“教·學·評”指引方向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主導并決定著學習活動與課堂評價的跟進。教學活動與課堂評價圍繞著學習目標有機互滲,達成并驗證學習目標,形成“定標—達標—驗標”課堂教學轉軸,同時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也圍繞著課程目標雙線并行并相機合作,由此可見明確學習目標十分重要,不可忽視。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學習目標并不僅僅包括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也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以便可以讓學生德智齊飛,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九年級化學上冊《氧氣》這一章節時,學生們已經對空氣的成分及用途有了基本的認知,對氧氣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老師就可以以對氧氣的學習作為系統認識具體氣體變化的起始點,通過對氧氣性質的學習、氧氣用途的學習來奠定今后對二氧化碳、氫氣等相關氣體的學習。通過分析這一學情并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老師可以將該章節的學習目標定為如下幾點:第一,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氧氣的化學性質較為活潑;認知化學反應中的能力變化即一些化學反應現象;認識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第二,技能目標: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要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和表達能力;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發展規律的科學研究的態度;逐步樹立“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的辯證觀點。總之,在設計和指導學習目標時,一定要全方面、多角度,切不可只注重技能而忽視素質。
(二)創新教學方式,深化“教·學·評”合一效果
教學方式是教學的靈魂,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教學方式就是“鋒利的兵器”。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更注重的是老師的教,而學生的學和綜合評價經常被忽略,導致課堂失去了互動的價值,其實這是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的。因此,為了改變這一教學弊端,就需要根據學情和教學資源情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要積極體現學生的學習地位和評價的力量,以便可以深化“教·學·評”合一的效果,使教學能夠高效進行下去。其實能體現“教·學·評”合一效果的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例如:小組合作、生本課堂、問題情境、翻轉課堂等,這里以小組合作為例來詳細地闡述如何運用小組合作來達到“教·學·評”合一。
如:在學習《實驗活動2:二氧化碳的實驗制取與性質》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先根據學生以往的經驗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來提出相關的學習目標。然后,老師再把班級的學生每4到6人分成一個小組,鼓勵他們來自讀課本中相關的實驗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然后,老師再對每個小組進行隨機的提問,如:回顧說一說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思路與方法?實驗室制作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是什么?需要用到什么實驗器具?誰能說一說相關的制作二氧化碳的思路與方法?怎樣收集二氧化碳?其中回答的正確的小組老師要進行表揚,回答的錯誤的地方老師要進行糾正和引導,并且老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回答情況進行相應的評價,如:閱讀得很細心,回答得很準確,學習態度很端正;再認真地閱讀閱讀;注意與組員之間的交流與探討等??傊?,老師要注重評價的力量,要讓學生們可以通過評價來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便可以揚長避短。然后,老師可以組織班級的學生進入實驗室,并按照剛才的分組來進行實驗分組。為了實驗安全和順利,老師可以先進行實驗演示和實驗注意事項的說明。然后,再鼓勵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相關的實驗,與此同時,老師要積極的游走在每個小組之間,觀察每個小組的實驗和合作情況,并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糾正。
(三)多元評價內容,體現“教·學·評”合一價值
評價是教學的終點,同時也是教學的起點。設計多元合理的教學評價,是體現“教·學·評”合一價值的關鍵。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自己的授課情況制定相關的評價表,改變以往的以成績作為單一化評價標準的方式,根據具體的“教”與“學”進行評分,以便可以完整地反映“教”“學”中的不足,進而可以取長補短,促進初中化學教學更好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評價表可以由老師和學生來一起進行填寫,這樣既達到了師生相互評價又達到了生生相互評價,一舉多得。(表1)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評”合一,提高教學質量,要以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前提,以不斷創新的體現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教學方式為關鍵,以構建合理多元的教學評價為抓手,以便可以從根本上體現“教·學·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倩.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2):79-80.
[2]唐云波.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化學教育,2013,34(6):50-54.
[3]魏瑩.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0.
[4]朱賢芬.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2015(10):81.
作者簡介:
孫小紅,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