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
(中共張家界市委黨校,湖南 張家界 427000)
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發展階段,因此新發展階段有其特有的新的奮斗目標,那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經過15 年的奮斗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目標不僅包含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六個主要目標,同時也包含了2035 年九個遠景目標。新目標所制定的近期、中期和遠期規劃對于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公共衛生事件來看,以新冠疫情為代表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從全球治理來看,全球氣候變暖、沙漠化加劇,水資源短缺愈加嚴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不僅面臨著國際因素的挑戰,也面臨著國內不利因素的挑戰,創新能力不強、農業基礎不夠穩固,民生領域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許多缺陷。我國雖然總體發展態勢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當前諸多矛盾疊加、風險挑戰顯著增多,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環境。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變化做出的科學判斷。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要舉措。雖然我國實現了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依靠的是粗放型增長,企業創新能力比較弱、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關鍵領域核心部門卡脖子現象突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做好蛋糕。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微觀要求,更是宏觀要求,因為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局部要求,更是全局要求,所有地區所有領域都必須貫徹;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靜態要求,更是動態要求。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制定“十三五”規劃建議時,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為一條主線主導布局、統領全篇。實踐證明,“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新發展理念的科學指導,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對新發展理念的自覺踐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觀現實決定了在新發展階段上必須長期堅持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理念,是各有優勢、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集合體,分別解決的是發展動力、發展不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內外聯動、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協調可持續發展、國內綠色生產生活、經濟循環中開放的作用、民生和共享發展,更加重視五大理念的統一貫徹、一體推進。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根據當前國際國內各種環境做出的正確的戰略決策。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根據有其緊迫性,當前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逆全球化加劇;同時新冠疫情在全世界某個地區的爆發具有復雜性、突發性、偶然性和破壞性,人們難以預測新冠疫情的發展趨勢和規律,也難以預測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帶來的威脅和損失。另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也具有利條件和可能性。當前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有著4 億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我國人民已經從物質文化需要轉向美好生活需要,人們的需求能力變強,需求范圍變廣,需求層次變高,需求結構變優。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當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抓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需要繼續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構建新發展格局也要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
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我國雖然進入了新發展階段,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發展進程中必然還要經歷若干具體的發展階段,不同時期會顯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征。新發展階段是一個將強未強、由大變強的階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現在我國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由相當距離,還存在許多短板和弱項,在不少領域存在被人“卡脖子”的問題,大而不強的問題還比較明顯,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成熟,社會治理水平和能力還不夠高,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比較大,生態環境壓力大,因此只有充分認識到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方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強烈,標準越來越高,人們從需求不足向需求旺盛轉變,從簡單需求向全面需求轉變,從生存型需求向發展享受型轉變,從“硬需求”向“軟需求”轉變,但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地區不平衡、城鄉不平衡,發展不充分主要體現在發展質量不高,發展效益不好。正如李克強總理在2020 年兩會閉幕會接受記者采訪時回答的“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有6 億人每個月的月收入也就僅1000 元,1000 元在一個中等城市租房都很困難?!?/p>
作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把堅持人民立場、維護人民利益,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書寫在自己的旗幟上,踐行在初心和使命中。黨的十九大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正是中國共產黨牢記初心和使命才有了精準扶貧的成功實踐、才有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眾志成城。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但是黨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沒有變,始終貫穿于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貫穿于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
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美國對我國發起貿易戰等一系列深刻變化,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于黨的堅強領導,由于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由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兩個奇跡。現在我國全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這同世界上一些國家社會分裂不斷加劇甚至造成嚴重的政治動蕩,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
在新發展階段,我國需要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需要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需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走深走實,需要發揮出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在國際事務中我國必須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定反對保護主義,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制化。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新發展階段是一個在尊重客觀規律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自然歷史過程,因此每個人都需要苦干實干巧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