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珊
(張家界市慈利縣融媒體中心,湖南 張家界 427200)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出現,傳統的報紙新聞采編工作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這主要體現在工作落實流程上。基于新的時代發展背景,對紙質媒體體系未來的發展策略進行明確是非常必要的,能夠保證不同類型的紙質媒體在運行與發展的過程中收獲到最大的綜合效益,從根本上發揮出巨大的潛在價值。互聯網新媒體的發生,對傳統紙媒以及電視廣播媒體帶來了比較大的打擊。然而,目前的局面為各類媒體都存在自身受眾群體,甚至受眾往往每一天對不一樣媒體形式信息內容進行接受。因此,這也帶動了融媒體持續發展。目前,對于傳統的媒體新聞采編工作來說,不可以僅僅限制在一個媒體形式的工作意識方面,而是需要有著比較強的融媒體意識,充分發揮不一樣媒體形式優越性,提高新聞內容和形式,充分對不一樣受眾實際需求進行滿足,提高新聞傳播影響力。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現狀分析主要可以歸結為:大量信息資源層出不窮、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以及多樣化的新聞傳播途徑。
在當前融媒體條件下,信息資源大量噴發情況和傳統媒體時代存在不一樣的狀況。新聞采編工作重點為采集和整理新聞素材,面對比較多的信息內容,為了保證信息真實性,比較多的采編人員在真實性和時效性方面,首先需要確保真實性,合理來延遲信息。然而,傳統媒體還需要對新媒體優勢進行吸收,積極在海量信息內深入對價值比較大的信息內容進行挖掘,更好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幫助提高傳統媒體發展。
在當前融媒體時代下,和傳統媒體不用的為媒體形式。目前,新聞采編資料能夠在云端內進行存儲,進行移動方式的新聞采編。利用虛擬方式來編輯、傳播和采訪,確保信息傳播便捷性和時效性。目前,新聞人員甚至能夠實時帶著采編設備和電腦就能夠在線進行新聞傳播和編輯,各類視頻世博和網絡視頻新聞報道,圖文并茂的報道比較普及。采編工具更現代化,其不但降低了采編人員制作難度,還提高了制作視覺效果。各類編輯軟件存在比較高的模板來給人們使用。在編輯方面花費的時間更加少,新聞制作傳播效率更加迅速。
當下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途徑更為豐富,除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平臺,數字化網絡平臺的傳播應用更為火熱。一個電視新聞,在電視廣播平臺播放后,還可以編輯有關視頻資源制作成網絡渠道的信息資源,編輯到對應的網站播放平臺,或者結合網絡文章的圖文精煉,由此來達到網絡平臺的推廣。甚至還可以針對不同網絡細化分區的特點做好對應的網文編輯,后續的“自來水”自媒體人甚至會將其資源作為網文編輯素材,促使傳播更廣泛的進行。在新聞傳播上,不能停留在傳統的一個渠道,要聯合各種媒體渠道一并齊發的傳播新聞,由此提升其影響力。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新要求主要有多媒體形式的適應能力、風險管理意識的強化以及注重互動交流。
對于當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而言,融媒體的時代到來,各種技術的提升,采編工作更為便捷化,但是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要掌握新媒體形式與內容制作的特點,熟悉不同渠道受眾特點,針對不同受眾閱覽喜好做好設計與剪輯處理等。甚至很多新聞采編工作需要考慮各方面情況所需,在不同環境下進行直播與在線互動等,滿足網絡信息傳播訴求。在信息呈現方式上,除了傳統的視頻播放,還需要配合對應的圖文解說放置在網絡文章中,這樣可以有助于在朋友圈中傳播,加大信息影響力。采編人員自身則需要更好地掌握這些渠道與形式傳播特點,懂得制作與后期管控。例如在微信文章的編輯制作中,在評論方面,則不可以所以 開放評論,需要對評論留言做審核,而后再放在文章下方,避免不良言論等導致的負面輿論影響。
融媒體環境下,信息繁雜,信息的傳播管控難度更高。尤其是當下信息都有了客戶端的留存功能,一旦傳播出去,如果有問題,則會被受眾保存而作為“興師問罪”的證據。這種環境下,需要有更強的新聞采編與輿論有關的風險意識,要更強的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內容,了解有關新聞傳播禁忌問題。作為專業的新聞媒體人,需要了解有關動態性發展要求,提升自身的專業水準。對于該問題,機構自身需要對新聞采編人員做有效培訓考核,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線上培訓考核與線下會議課程結合,提升運用的便捷性。尤其是互聯網信息發達,每天可以運用自身的媒體平臺做好新聞采編人員素質要求內容培訓的傳播指導,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養。在海量的信息中,也有大量的虛假信息,要充分的繃緊一根風險的弦。做好信息的比對調查,由此來保證信息的專業性。新聞人不要隨意的評價信息,該保持沉默時需要保持沉默,不能表達過激的言論,避免不良社會影響。
融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不同一方面是平臺渠道的不同,另一方面在于這個渠道平臺更注重互動性與再傳播性。要有效地與受眾互動,從受眾中的想法中得到啟發,同時做好受眾的思想引導工作。對于有認識偏差的受眾,一方面是避免不良信息的顯示,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正向的引導。甚至在新聞內容的最后設置對應互動討論的話題與空間,由此來激發受眾留言表達,促使新聞內容更深度化,更好地了解大眾的想法,同時制造新聞本身的熱度。新聞采編人員要意識到,制作的新聞需要擴大影響力來達到其制作的價值,這不僅僅是工作考核的需求,也是通過一個個話題來達到社會輿論的引導,糾正社會上不領認知與行為。新聞采編人員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要有基本的輿論導向意識。新聞不是簡單的呈現事實,還需要意識到事實內容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性,要考慮其正向傳播價值,傳播社會正能量,肩負的社會責任不可推卸。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記者面臨挑戰與機遇。采訪內容缺乏深度、采訪方式缺乏創新、對融媒體的認識膚淺等問題,不僅制約記者自身的發展,也阻礙媒體的發展。只有充分抓住融合帶來的機遇,全面加強新聞工作的創新,不斷強化新聞從業隊伍的素質建設,才能創作出有深度的作品,吸引更多的受眾,才能融出發展的新天地。在新聞采編工作中,融媒體時代帶給工作人員一定沖擊,但是也帶來的機遇,促使采編人員在專業水平上不斷地專業化升級。更好地吸收時代技 術與方法論的精髓,為新聞采編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撐。尤其是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會面對多種多樣的信息內容,甚至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新聞人自身要堅守職業道德,保持公正客觀的新聞態度,同時要考慮社會輿論影響,避免過度的吸引眼球而放棄了基本的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