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祥
(烏魯木齊市京劇團(新疆京劇團),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引言:近年來崛起的電子音樂已經成為了多數音樂人廣泛使用的一種音樂創作形式,雖然與傳統音樂的作曲方式不同,但其仍然屬于音樂創作的范疇。兩種音樂形式雖然在創作技巧上具有一定的不同,但是兩者之間仍然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本文對傳統音樂的作曲方式與電子音樂的作曲方式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對比,對于音樂創作形式發展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音樂發展是持續不斷的,不論是何種形式的音樂,都絕不是能夠憑空創造出來的,因此各類音樂形式之間都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傳統音樂的形成是通過對過往音樂進行總結與傳承,最終形成當前的傳統音樂形式,而電子音樂則是通過各類電子設備、電子樂器以及修音軟件,對音樂進行全新呈現的形式。
音樂藝術的發展過程,往往需要依托于相應的歷史階段,雖然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偶爾會超脫當前歷史階段人們的領悟能力,但是在大致過程匯總,音樂的發展仍需依賴歷史的發展。傳統音樂作曲主要以音樂會、歌劇表演等為主要傳播媒介,人們欣賞音樂的途徑通常是在劇院、藝術場館等固定場所進行現場聆聽,這樣的音樂呈現方式是一種被動傳輸,具有單向、不可逆轉的特點[1]。但是在現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當前的人們所能夠感受到音樂的方式更加便捷。人們能夠通過各種電子設備與媒體平臺中隨時隨地的聆聽各類音樂。而現如今的音樂創作者也能夠實時的收到聽眾對于音樂的真實反饋,該過程使音樂創作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大幅度地得到了縮小。在當前的時代中,音樂已經不再具有舊時社會所賦予其各類意義,而成為了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就表明,在音樂在社會中的傳唱與普及往往是在音樂是實現其意義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與人們審美品位的不斷提高。
音樂具有激發人們靈感,撫慰人們心靈,引導人們感悟生活的作用,而且音樂作品大多數每個時代的真實寫照,能夠有效反映當前時代人類社會的思想與社會現實,也能夠極好的反映創作者本身的閱歷體現與對當前社會現象的反思。無論是電子音樂作曲還是傳統音樂作品,它們都屬于藝術范疇,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可以給聆聽者帶來快樂[2]。因此,各類音樂作品的思想將會因其所處時代不同、創作者經驗的不同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定的局限性。傳統音樂的誕生時間較早,導致其難以跳脫出歷史背景的限制,傳統音樂因其誕生的時間點較早,所以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封建禮教等已被歷史淘汰的制度的影響,可能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電子音樂產生的時間較為貼近當前社會,故而電子音樂中所傳達的思想更為開放且更為自由,創作者在當中所注入的個人感情更加鮮明。人們在電子音樂中所能夠感受到更加真實與立體的社會。在當前音樂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并不僅僅只追求優美的旋律,其更追求對自由的向往與對人性的解放。
音樂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音樂創作者會將自身的閱歷注入到其中,而具有不同人生層次與審美情趣的聽眾能夠在音樂中體會到不同的思想。傳統音樂因其受到歷史發展的限制,其所采用的音樂素材往往限制與當前時代所擁有的樂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樂器發展的限制。而電子音樂的創作,則能夠通過人工采樣、多音軌混合等多種方式進行,電子設備的輔助力量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素材的可用性。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音樂創作形式,電子音樂作曲的創作風格具有一定的多變性,電子音樂的創作需要運用大量的電子音樂設備來完成[3]。使電子音樂能夠更好地表現出創作者希望表現出的獨特個性。
傳統音樂的創作素材,多數來源于樂器的演奏、人聲的混合以及一些非常規噪音等因素。這也導致了最終音樂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電子音樂在作曲的過程中,創作者可以使用不同的電子設備與以及不同的人聲修正軟件甚至電子樂器如特雷門琴等,對使用不同方式搜集的音樂素材進行打散與重新組合,并通過修正人聲音高的方式,創造出較為新穎的音樂形式。該種音樂因其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與獨到性,所以受到了多數年輕人的追捧。傳統音樂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電子音樂通過對科學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使音樂的創作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創作者可以使用電子樂器與聲音合成軟件演奏出更多的音樂旋律。同時電子音樂的出現也并不意味著與傳統音樂的徹底割裂,電子音樂能夠與傳統音樂進行深度的融合,使用電子音樂的方式對傳統音樂進行重新制作,既能夠是電子音樂具有深厚的底蘊,也能夠使傳統音樂具備新的演奏方式,使曾經曲高和寡的傳統音樂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組織方式指的是作曲人在創作樂曲時需要遵循的創作模式,主要包括邏輯方法、音符排列思維等,傳統作曲與電子音樂作曲在組織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4]。傳統音樂的作曲與電子作曲在組織方式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傳統音樂因其長久的發展歷史,其已經演化出一套較為固定的創作流程,如:節拍安排、音高變化、聲部運動、樂器編配等等。傳統音樂的創作流程體現了通過現行流程對音樂的組織。而電子音樂的創作方式卻更多的使用發散性思維的方式,對進行音樂創作的流程,甚至能夠將音樂的表現形式進行可視化。電子音樂的創作過程中,更著重于對音樂素材的拆分與重組,使其變為不同的音樂形式。但是傳統音樂使用線性思維實現對音樂創作的組織,則對于電子音樂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電子音樂的創作在對于傳統音樂創作的線性思維應當具備正確的認知,電子音樂只有將傳統音樂創作的組織模式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實現進一步的發展與突破。
傳統音樂更多的是先進行譜曲與編曲,在將旋律確定以后,再以旋律為基礎,再進行人聲與樂器的選擇,在該過程中對不同的人聲以及樂器的選擇等方面使用反復演奏測試的方式進行確定,使得人聲與樂器能夠與旋律得到最佳的匹配程度。傳統音樂往往需要進行長期的演奏與測試,才能夠確保最終演奏效果的呈現。而在電子音樂的創作過程中,更著重于對音樂素材的剪切與拼接,其旋律、節奏等均可以通過電子軟件進行實時且直觀的表現,還能夠做到對當前的音樂進行反復播放,以此發現音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對傳統音樂與電子音樂的作曲手法的對比可以發現,電子音樂的創作仍需根植于傳統音樂作曲的土壤,結合先進的電子技術對其進行不同的演繹。
結論: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電子音樂的作曲技巧與傳統音樂的作曲技巧相比雖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在根本的問題上卻仍然具有同一性。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子音樂,但是電子音樂若想要能夠實現長期的發展與突破則必須在傳統音樂的創作技巧中進行學習與模仿,才能夠使用全新的創作手段創作出更具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