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萍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為更好地了解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本文從思想建設、政治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建設和組織建設七個方面設計問卷。選擇遼寧省具有代表性的6 所民辦高校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其中包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及高職院校,覆蓋文史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等院校。調查對象包括入黨申請人、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在調查研究之前,通過被調查院校的官方微信平臺對本次調查開展了積極的正面宣傳,確保問卷覆蓋的廣度和深度,為后續調查結果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根據調查結果,筆者做如下現狀分析。
據調查顯示,學生對于自己未來規劃具有較為清晰的認識,53.41%的同學選擇了畢業后要在自己擅長的專業領域有所作為,45.7%的同學選擇了畢業后要積極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僅有一小部分學生無明確的未來規劃。
據調查77.91%的被調查者有強烈的愿望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21.85%的被調查者表示加入共產黨的意愿不強。這說明絕大多數入黨申請人的意志堅定,品德優良,但還存在部分同學思想和行動不統一,入黨愿望不強烈。
調查顯示44.4%的被調查者所在的黨支部能夠按時開展“三會一課”,43.82%的被調查者所在的黨支部不能按時開展“三會一課”,還有19.18%的被調查者不清楚所在支部“三會一課”的開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民辦高校“三會一課”制度的執行情況并不好。
調查結果表明44.51%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黨支部對黨員的紀律要求一直很嚴格,52.58%的被調查者表示所在黨支部在選拔、培養、考核黨員時紀律要求非常嚴格,但入黨后的紀律要求有所松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紀律要求還是比較明晰的,但半數以上學生黨支部在學生入黨后紀律疏于管理。
調查發現66.58%的被調查者表示,身邊的學生黨員成績優異,嚴于自律,為身邊同學提供了榜樣示范,33.24%的被調查者表示,身邊的學生黨員表現一般,和普通同學沒有差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黨員均可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少部分學生黨員未能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研究發現59.9%的被調查者表示,身邊的學生黨員在經費使用、評獎評優和紀律管理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廉潔問題,16.8%的被調查者表示身邊黨員基本沒有廉潔問題。可見大多數學生黨員作風正派,也不排除極少部分黨員貪污腐化,損害了整體學生黨員的形象。
1.部分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功利主義明顯
從上一章調查問卷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民辦高校學生有較強烈的入黨意愿,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共產黨員的標準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渴望能夠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其中也有學生入黨動機不純,部分學生認為身邊同學都加入了共產黨,自己也想加入,報有從眾的心理;還有部分學生存在功利主義傾向,認為學生黨員身份在評獎評優、職業選擇和社會地位上面具有優勢,所以加入中國共產黨,自身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入黨后也很難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是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應該重視起來的問題。
2.個別黨員理想信念模糊,思政工作不深
根據上一章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部分同學想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成績,還有部分同學認為今后的生活主要目標是物質文化生活美好。這樣的人生理想雖不違背倫理道德,也沒有觸碰法律紅線,但并沒有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結合起來,沒有將個人夢想聯系到中國夢中來。目前多數民辦高校重點工作放在了學生專業化教育上,在大力提倡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基礎上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支部組織活動內容繁多,但形式單一,學習活動缺乏連貫性、系統性和實效性,不能調動黨員學習的積極性,致使個別黨員理想信念淡薄。
3.黨組織活動形式機械化,戰斗堡壘不硬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民辦高校黨支部的組織活動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上面,沒有根據時代的特點進行改革創新。對于組織生活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大部分民辦院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僅停留在頻次上達到了規定要求,對于活動的質量并沒有過多的要求。活動開展的地點僅停留在二級院系的黨員活動室,學習形式也是傳統的說教模式,很難調動黨員學習的積極性,讓黨組織活動形式機械化。久而久之,支部黨員對組織生活也產生了逆反和厭倦的心理,支部活動反而成了黨員們的“負擔”,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便受到極大挫傷。
4.黨員監督管理流于形式,帶動作用不強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支部沒有進行有效的黨內監督,還停留在“鼓鼓掌”“投投票”的機械化操作上;還有部分支部雖然有完善的黨內監督機制,但時而脫離群眾,沒有將群眾監督與黨內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少部分學生黨員,在入黨之前表現得尤為積極,全身心地想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在入黨以后便失去了以往的斗志,只做口頭上的馬列者,成績上不斷下滑,工作中消極怠惰,生活中疏于自律,沒有很好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5.個別學生黨員存在腐化,顯現廉潔問題
據第三章調查結果,民辦高校對學生黨員缺乏反腐倡廉教育。部分黨務工作者認為,高校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均發生在校園,且學生之間的利益關系不明顯,便輕視了學生黨員反腐倡廉教育。但就問卷調查來看,還是有少部分學生黨員借助學生會干部或者是班級干部的身份,濫用職權,在學生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根不正,苗不紅。一步走錯,步步走錯。要想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注重學生黨員的廉潔教育,以避免其走上工作崗位后繼續貪污腐化。
1.世界政治環境的變化
隨著各國之間往來不斷深入,全球合作全面發展,國際形勢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國緊緊把握當今世界新環境,經濟高質量飛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我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西方敵對勢力通過“貿易戰”等方式對我國進行各方面抵制,煽動輿論,妄想抹黑、打壓、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當代青年涉世未深,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信息時代的到來,西方普世價值更容易滲透到當代青年中來,致使青年很容易出現意志品質不堅定、思想信念不明確的情況,這些都加大了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難度。
2.中國改革發展的變化
改革開放42 年,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有著前所未有的提升。據中國統計年鑒,2019 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1 億元,2018 年國內生產總值919281.1 億元,2017 年國內生產總值832035.9 億元,GDP 逐年增長使得中國在世界經濟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經完成了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縮小了地區間的經濟差距。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應該得到重視,這也是黨建工作中的難題。
3.中國共產黨發展變化
2017 年3 月1 日,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2018 年9 月21 日,《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開始施行;2021 年4 月26 日,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黨的十九大以來,我黨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先進性建設、純潔性建設、執政能力建設具有顯著進展。嚴格把控黨員入口關,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得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提升。開展“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黨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紅色活動。但黨建工作如履薄冰,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部分學生黨員受黨內問題和漏洞的影響,動搖了理想信念,思想上偏離了黨組織,這是當前民辦高校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4.辦學主體客體的變化
據2020 年中國統計年鑒記錄,截至2019 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共2688所,其中包含了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隨著民間組織進入教育行業,高校辦學主體得到豐富,但民辦高校屬于私營企業,不得不以盈利為目的,造成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致使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成績平平。其次,辦學客體即大學生群體與以往相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學生的觀念、性格和秉性也各不相同,這也給學生黨建工作帶來難度。最后,學生與學生間差異明顯。不同地區、不同成長環境和不同的教育背景造成青年學生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這也是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亟待解決的問題。
5.當代學習環境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群體多為“95 后”和“00 后”的青年,他們的家庭環境決定了他們的成長性格。獨生子女一代常受家庭的嬌生慣養,缺乏大局意識,沒有集體觀念,在校園學習生活中不能互幫互助,團結同學。加之離異或單親家庭增多,學生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這都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此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一方面創造了學習的新形式,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正常授課的效果,育人模式受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