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諾 長青
基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頻繁發生和當代社會越來越高的關注程度。眾多領域都在探索有助于幫助解決校園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與治療方法。中國學校普遍對于校園心理咨詢設施的內容與投入重視更像是有名無實,喊著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號召,卻很少有花心思去引入先進科學方法。
隨著社會重視美育培養人才,重視藝術來樹立培養人健全的道德理念。本文探索繪畫心理治療也就是藝術治療以及方式的分析研究來闡述其帶來的多方面的應用價值。為校園心理咨詢室工作注入新鮮理念,號召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現、保護、治療為效用,在學校、社會培育素質人才、擁有健康心理素質、獨立人格的目標道路中,起到預防劑、保障、治療的力量。
心理學治療的方法一般都是通過交流或者說服來開始,這個方式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盡管這個治療方法對于矯正病人非理性的認知和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對于探索人敏感的情感和不擅長理性分析的人來說這種療法有其局限。隨著心理學快速進步和發展,早在18世紀的歐洲,許多藥劑師和醫生都認為這些繪畫藝術作品能夠被用來作為對診斷一個精神疾病患者的一種輔助性證明。心理學先驅弗洛伊德和榮格也已經通過對繪畫藝術作品中某些具體表達形式特點來研究當今社會的各種心理。
初期階段,起初分析主要目的是對兒童觀察開始的,19世紀末以后,人們逐漸發展開始高度重視研究兒童在其早期繪畫中所為的需要表達出來的各種內心世界。相對于一種語言來說更需要充分表達思想與人的情感,繪畫這種形式更加容易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20世紀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學分析和德國社會主義藝術心理學派的分析繪畫思想由此開始迅速興起,伯特大量地研究分析了當時的少年兒童和學齡青少年們的繪畫,將他們的繪畫藝術作品分別劃分成為六個不同時期。
中期研究階段,1926年古德納芙提出了將現代繪畫中的人物畫作為一種人類智力水平測驗手段,就是DAM“畫人測驗”。通過DAM的各項評價指標綜合評價確定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哈里斯進一步通過開拓和改進發展了古德納芙的認知學說和繪畫研究,提出“繪畫是認知成熟的指標”,并將兒童繪畫分為三個階段。同樣備受關注的巴克與哈默的繪畫投影測試HTP“房樹人”已經在許多國家引入并推廣使用。
深化階段,20世紀70年代,伯恩斯和卡夫曼為一般繪畫投射測驗加入動力元素,通過動態畫面獲得更多互動信息——《家庭動力繪畫》。同時也被應用到學校當中。此后,弗洛伊德的意識結構層次和人格五個階段和榮格的心理分析理論把藝術的精神治療方法帶入發展到了一個現代心理學的研究領域,經過大量實際應用,繪畫分析心理治療已經形成基本完整的體系,被引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研究和實踐。
1.心理投射理論
每個人都在客觀物質世界生活散發各自主觀反映,其中包含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既是基于客觀現實又帶有主觀色彩。心理投射就是主體感受客體化的方式。在不同的治療領域中它都會對其有不同的治療概念和定義界定,古典式的精神分析治療理論中,被人們普遍認為說它是一種對一個人的精神心理傷害預防治療機制;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在自我中心期又稱同化投射。在繪畫中包括了顏色的選擇、構圖尺寸、線條的長短和順序、下筆的力度、速度等等這些都能作為側面反映畫者內心情感狀態的依據。
2.人類大腦半球分工功能理論
關于人腦左右腦一直都有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是解決與語言相關的內容,包括抽象分析、邏輯思維等,藝術天賦、視覺感知分析及情緒情感則是由右半球負責。但是當用語言去描述一個情緒時會使得我們丟失部分信息,在對情緒進行控制方面還是主要依靠右半球。而且繪畫治療過程本身也實際上就是一種形象的直接表現,通過一種象征性的符號把人們的情緒體驗表達了出來,所以說繪畫治療對于情緒的控制效果更好。
青少年階段心理敏感心智不成熟,對于相對封閉,對談話療法有抵觸情緒的學生,單一的對話溝通可能看不到效果。投射藝術測驗是可以使學生安全的、無意識的表達,同時再結合相對應專業的提問與言語溝通才會真正地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情感。
無論是通過語言的要求還是疑問、評價的方式來傳達,還是通過表達性治療的使用來傳達,問題都不在于象征是否存在,而是在于是否傾聽。彼此都是陌生的關系,想要快速建立信任是不現實的,所以言語溝通對于學生來說多半會轉為說教性質。但繪畫治療方式的表現就易于快速圍繞象征表現展開疑問與發現,是適應學生心理符合安全感的保護色,有益于發現學生的內在情感思緒。
1.靈活性。相對來說簡單易行,可以快速地對來訪人員進行檢查。而且進行的時間相對較短,在消費了精力的同時也可以實現獲取信息的最大化。
2.適用廣泛性。無論從來訪者角度還是傾聽測試者角度,作為一種非言語性的投射,對于不善于表達、內向、不善于抽象思考、精神障礙者、學歷較低的人都有明顯可用性。對于治療者即便是沒有經過投射方法訓練的精神科大夫,他們還是能容易地講述和說明所描寫的繪畫材料,讓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地掌握。同時既可以廣泛運用于個人,又可以運用于團體,作為一個社會性人群的心理健康普查和培養工具、甄別各種社會性群體中所有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干預的專業技術人員。還有的企業運用于人員選拔中,對員工人格特征和氣質有一定了解,根據職位選擇調整適合的員工。
3.趣味性。較少出現一個成套的試題會對來訪人員構成威脅,能夠激起來訪人員的測試興趣。
4.前瞻性。因為繪畫是迅速展開的,受記憶力影響時間短,利于再測試,并檢驗心理療法的進展情況,且來訪者的心理沖突在心理療法的場景中明確展現之前,治療者可以提前察覺到來訪者的心理沖突。
對于學校心理咨詢部門的工作內容的完善有上援下推的作用。豐富了心理咨詢室的內容也提升了部門體系的專業高度。比如經典主題測驗:樹木畫、房屋畫、畫人測驗(DAP)、房——樹——人(HTP)、八張卡片重復繪畫測驗(8CRT)。美術 的治療能夠直接地影響到他們的情緒,這也是美術治療的一個最大特點和優勢,可以促進學生與咨詢老師之間的關系變得輕松和諧,學生們對于繪畫這樣的形式很容易被他們所接納,一般不會有太多排斥,這無形之中已經拉近了美術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和其他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
同時在學校環境中對于教師的入職和考評也可以進行測試,作為一種新型的考量借鑒輔助的標準,對于教師人格特征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現在也同樣強調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的問題,不單單是有豐富專業的知識,教師也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質等。
除了科學論文中實驗數據證明繪畫療法在心理治療發揮的作用之外,繪畫心理療法在社會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繪畫分析心理治療在促進個體自我概念和認知功能恢復方面有提高作用,正因為它的優勢和特點,以及實踐應用的場合范圍之廣,更給了年輕人許多機會,例如美術學專業、心理專業、師范專業、設計專業等都可以涉及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更加專業擴展、潛心研究、多加運用,便可以在社會醫療機構、教育機構、企業部門相需求的職位上應用研究。因為在我國這方面研究創新還算冷門,相對實踐應用案例還是國外居多。俗話說多條出路創新的機會與視野。所以相信具有一定前瞻性改變舊方法,在學校中也是未來可期的一份專業,范圍不過于限制,但有相關方面了解學習研究的心理咨詢的崗位所得。
通過以上為青少年闡述所介紹的繪畫療法治愈的優點,相信對于我們校園中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個體的社會壓力、生活中的心理問題還是在團體精神和心理輔導中學生們都可以此時此地的互動、共情、自我暴露出強烈的情感,引入繪畫也會大大增加其趣味性和調動青少年成員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也會大大緩解青少年成員的社會壓力和不良情緒,打破了內心的阻礙。例如樊富珉設計的“突破困境”主題畫,在壓力管理團隊輔導中,既幫助大家認清自己的真正壓力來源,又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而對于不同地區校園中的暴力等現象何嘗不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通過為青少年創設一個專業的藝術和治療教育實踐環境和各種形式多元化的美術和治療教育實踐情況,可以促使我們的青少年能夠在不同的活動中擁有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視角去探索自己的整體身心狀況,不斷地開發和擴大自我潛能,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實踐效果。
綜上所述,不論是對繪畫分析與心理治療方式的發展、實踐的調研概述,還是相關理論支撐的依據來看,筆者認為在學校中是應該值得被注意、健全的組織內容。也同時大膽推測了相應在未來社會中價值的體現,最重要的還是從學生出發,為保護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發展做一切有益工作的探索革新。真真切切希望對于一些校園社會問題可以起到實實在在的緩解消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