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霞
融媒體作為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是多種媒介及渠道融合在一起的傳播載體。融媒體環境下,對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推動新聞事業與時俱進,新聞記者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接收與傳輸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接收與傳播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此,新聞記者必須及時轉變角色,為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融媒體環境下提升新聞記者職業素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良好的觀察能力及反應能力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因為大部分新聞事件的發生都會稍縱即逝,如果新聞工作者缺乏一定的反應能力,將會難以達到新聞傳播的要求。尤其是在如今的自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對新聞信息的獲取非常容易,通常情況下,普通民眾傳播信息的速度要快過媒體的速度,這無疑給新聞記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新聞記者的反應及判斷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新聞策劃還是采訪,新聞記者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及反應能力,有助于其短時間內獲取新聞事件的第一手資料,并推動新聞采訪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在實際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可能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事情,這就需要考察其反應能力,對采訪中遇到的突發情況是否能作出及時的反應。
新聞記者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堅持正確的新聞觀,通過自身的職業素質使新聞價值得以充分體現,保證新聞充滿正能量。
現階段,信息量劇增,而海量信息使很多人無法對信息的真假進行判斷。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但在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一些網絡平臺炮制虛假信息,對新聞進行夸大其詞的描述,雖然能夠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但這種缺乏真實性的新聞必然違背新聞傳播規律,長此以往也必然會使受眾形成一定的抵觸心理,從而使新聞平臺失去公信力。
在融媒體環境中,新聞記者想要做好新聞,就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自己明確的態度,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用新聞事實說話。作為新聞記者,在撰寫稿件前,必須拿到準確可靠的第一手資料。這就要求新聞記者要深入現場及民眾生活,不斷搜集與新聞事件相關的素材,使新聞素材搜集質量及效率得到提升,進而使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得到充分體現。
雖然這是一個追求快新聞的年代,網絡媒體具有的速度、海量等優勢,傳統媒體難以抗衡,但觀察性、思考性的深度報道是傳統媒體的優勢,也是增強新聞影響力的有力武器。深度的思考、前瞻的觀察,讓傳統媒體在融媒體時代發揮出引領作用。
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有價值的信息容易被淹沒在信息海洋里,與各種虛假信息混在一起,導致人們很難分辨信息真假,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時堅定立場,秉持公正客觀的采訪原則,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新聞記者要做新聞的把關人,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全面分析,不能輕易聽信網上言論而草率使用網絡信息,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新聞傳播的價值。
在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新聞的傳播載體也多元化,微博及微信朋友圈成為人們發布信息的主要平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電視媒體雖然會面對很多新挑戰,但自身的優勢也是其他媒體遠遠不能比擬的。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具有創新思維,時刻關注群眾的閱讀需求,不斷拓寬報道領域,更新報道形式,學習新媒體技術,滿足受眾的閱讀興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聞宣傳是否善于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新聞宣傳創新,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喊口號上,要體現在具體文稿的撰寫、修改和具體事件的宣傳、報道上,要體現在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更新辦報理念,豐富辦報手段,突出辦報特色,增強發展活力,提高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召力、戰斗力上。一句話,要體現在具體的實踐創新上。
總體來說,新聞行業發生重大變革,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記者想要在新聞事業中發揮自身的價值,促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提升,不只是新聞傳播的實際需要,也是提升媒體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新聞記者要下功夫從創新思維上找突破口,以深度開掘、內涵闡發、個性表達為出口,采寫出與眾不同的新聞,實現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