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薇
以數字技術、流媒體技術等為突出特點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傳統傳媒領域的格局,也讓傳統媒體的新聞攝影行業發生了很大改變。作為傳統媒體的新聞攝影記者,應當承認新媒體在攝影方面所具備的優勢,同時認清自身在專業素養等方面的優勢,面對挑戰積極進行自我調整。
1.信息傳播量大。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信息傳播量是巨大的,互聯網社交平臺和新聞平臺所容納的攝影信息量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信息量。不僅如此,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新時代的新聞攝影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新聞攝影完成的同時便迅速開始傳播,處于互聯網中的所有受眾均可第一時間接收到攝影信息。并且由于數字技術等技術的發展,自媒體已經成為當前傳播領域不容小覷的力量,所有人均可將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事件以視頻、圖片等方式進行傳播。這種多點開花的新聞攝影信息制造方式極大地提升了傳播領域新聞攝影信息的數量,也讓負面攝影信息進入傳播領域。由于拍攝制作成本很低且過程相對簡單,自媒體已成為傳播領域新聞攝影信息的主力,許多帶有廣告、營銷性質的新聞攝影信息出現,擾亂了新聞傳播市場。
2.信息傳播形式多樣化。同樣由于信息技術發展的緣故,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信息傳播的形式異常多樣化,不僅可以借助傳統形式進行傳播,還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短視頻網站等進行傳播。在新媒體時代,傳播領域的絕大多數新聞攝影信息的傳播是由自媒體完成的,許多受眾依托于新媒體平臺開設屬于自己的賬號,進行新聞攝影圖片、視頻的發布。現階段有許多操作簡單且實用的排版、編輯、制作、剪輯等軟件可以使用,使自媒體拍攝、剪輯、制作、編輯新聞攝影信息變得簡單自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信息的多樣化發展。
3.時效性強,傳播范圍廣。在新媒體時代,當信息發布者完成了拍攝、剪輯、編輯等一系列制作,將圖片或視頻發布到網絡上,身處網絡中的任何人馬上便能看到其所發布的信息。不僅如此,當前很多依托于網絡平臺的社交媒體,如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等都具備推送和提醒功能,這更推動了新聞攝影信息的實時傳播,網絡平臺上的新聞攝影信息第一時間被受眾群體所獲取。另外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新媒體時代新聞攝影信息的傳播范圍已經極大地突破了傳統媒體時代的傳播界限。只要身處于互聯網環境中,不管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受眾都能夠實現實時的互動交流。
1.專業性降低。新媒體時代,雖然新聞攝影信息數量與日俱增,但是質量卻在不斷降低,專業化程度不斷下降。具有較高專業性的傳統媒體新聞攝影記者所生產的新聞攝影信息只能占傳播領域新聞攝影信息總量的很少一部分,絕大多數的新聞攝影信息是由自媒體生產的。
自媒體新聞攝影信息專業性不足,很多借助手機拍攝的照片或視頻只能算作是對新聞信息的記錄而根本算不上攝影作品。即便是有些自媒體在設備方面力求專業,但由于拍攝人員的非專業性而導致最終生產的攝影作品新聞性差。新聞攝影從嚴格意義上而言并不是簡單的記錄,記者應在鏡頭語言表達、拍攝角度選取、光影配合、人物表情捕捉等方面下大氣力鉆研,這些并不是簡單按下快門便能解決的問題。
2.編輯和傳播方式發生改變。由于網絡技術的介入,新聞攝影信息的傳播速率發生了質的改變,這必然會帶動新聞攝影信息編輯和傳播方式的改變。從編輯角度而言,傳統意義上的圖片編輯工作已經不能滿足受眾需求,所以編輯要利用便捷的圖片處理軟件來進行圖片編輯工作。對很多沒有獲得第一手資料的媒體而言,為了搶占市場而不得不對既有圖片進行編輯與優化。這就造成了當前新聞攝影信息領域雖然數量龐大,但是細細分析來看,多為一些轉載、加工、截取的圖片,相似度極高。
新媒體時代信息具備碎片化特點,受眾群體已習慣采用簡單、快速地獲取信息的方式,這就使新聞攝影專題越來越少,而碎片化攝影內容不斷增加。
1.創新選材角度與拍攝理念。對傳統媒體的新聞攝影記者而言,應堅持專業性,以作品質量取勝。現階段傳播領域絕大多數的新聞圖片和視頻都出自于新興媒體,但其質量不高,無法滿足受眾對專業攝影作品的期待。對此新聞攝影記者應當積極順應審美潮流,在選材角度與拍攝理念方面進行創新,選擇更好的切入點,讓攝影作品帶有更濃重的人文氣息。
2.加強對新聞攝影隊伍的專業化培訓。專業性是傳統媒體新聞攝影的命脈。為了更好地應對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挑戰,加強對新聞攝影隊伍的專業化培訓至關重要。培訓內容不僅包括攝影專業知識,也要涵蓋編輯、制作、傳播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對新聞攝影記者思想政治、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以保證其可以在多元化的新媒體時代牢記自身的使命與責任。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的新聞攝影記者應當積極發揮競爭優勢,以滿足受眾的需求為切入點,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新媒體時代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