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夢瑤
施拉姆在總結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時指出,大眾傳播的一項重要功能便是提供娛樂消遣,使人們擺脫煩惱。對Vlog創作者來說,興趣是讓他們參與創作的最大原因,像字節跳動旗下的剪映APP就給作者提供了自由選擇濾鏡、字幕、特效、音樂的創作空間,讓作者拍攝、制作Vlog方便快捷,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
Vlog淡化了“前臺”這一概念,一般在視頻里展現的都是作者起床、洗漱、做飯等日常生活場景,與其在社交平臺中呈現的形象有著極大的不同,這里的形象是屬于私人領域的,Vlogger將素顏出鏡、嬉戲搞怪等這些個人通常不為大眾可見的行為公之于眾,就形成了一種“后臺行為”。
無論媒介如何發展,其最大的功能永遠是傳達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為用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表達載體,人們的社交方式也隨之改變,人們的社交欲望也越發強烈。
回顧社交軟件的更迭,從昔日火爆的QQ空間、百度貼吧、天涯論壇到如今的微博、B站、抖音,都不同程度地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Vlog作品上傳后,可供他人瀏覽、評論、點贊。通過Vlog平臺,創作者還可以談論視頻內容的拍攝技巧等話題,觀看者也可以相互交流觀看感受,這些都是直接可見的社交行為。
自Vlog流行起來,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大量雷同、相似度高、內容同質化嚴重的Vlog充斥在平臺上。此外,內容平鋪直敘,作者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思想深度。這些問題就導致Vlog創新力、發展力不足。
Vlog的專業性對拍攝器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防止畫面抖動,保證畫面質感,創作者通常使用成本較高的專業攝影器材,從而加大了Vlog的制作成本。而且,前期的高投入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直接實現變現的。
Vlog的最顯著的特點是用視頻來分享生活,并在這個過程中傳遞自己的價值觀念。但很多人對這種高調分享生活的方式并不認同,再加上相機設備、互聯網技術在我國的普及時間不長,這就使國內大眾不像國外那樣普遍習慣用視頻記錄生活。
“內容為王”是關鍵,因此Vlog內容創作的質量一直被視為重中之重。不同于時長較短的抖音、快手短視頻,Vlog的時長相對較長,一般是一分鐘以上,最長可達十幾分鐘。因此,如果在平凡生活中找不到值得記錄的亮點,Vlog就容易變成無聊日常的堆砌,變得與抖音中的那些同質化短視頻沒有大的區別。目前Vlog的主題多為“一天的記錄”“旅行的記錄”“做美食的記錄”等,內容直白單一,不容易出彩。這就要求創作者的Vlog最好要具有故事性,要能體現創新思維,并借用剪輯技巧,創作出既有深度又有獨特性的Vlog作品,通過優質的內容將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傳遞出去。
健康向上的視頻內容是Vlog蓬勃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Vlog占據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對Vlog作品內容進行嚴格把關就成了政府部門刻不容緩的事情。相關管理細則和管理規范的出臺是國家在引導短視頻行業良好發展上做出的有力舉措,包括Vlog在內的所有視頻需要先審后播,這對正處于“上升期”的Vlog有著重要的政策指導意義,只有在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下進行傳播才能有效遏制個人作品中呈現出的過度娛樂、崇尚消費、扭曲“三觀”的不良引導以及大量廣告植入的現象。只有在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管理下,才會杜絕不良內容的出現。
平臺應把優質內容作為重點推送對象,及時下架刪除不符合規定的作品。同時,在行業內部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因為如果Vlog創作者不能從自己的作品中獲得物質上、心理上的滿足,Vlog就會面臨發展瓶頸,所以平臺需要為Vlogger提供安全和廣闊的發展環境。當前,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就是B站平臺,B站一直都很注重用戶參與體驗,它將發布平臺做成了用戶社區,以幫助創作者提高粉絲黏性,如推出的“UP主激勵政策”讓Vlogger可以根據作品的播放量和點擊率得到一定補助,從側面激勵創作者,使Vlog在B站得到很好發展。
觀看者要脫離低級趣味,提高審美趣味,將視線投入到既有趣味性、創新性又有正能量的視頻上。觀看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沒有了解清楚視頻內容之前,不能斷章取義,要做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同時還要尊重創作者的個人隱私,增強自身的互聯網安全意識。
總之,Vlog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同質化內容的泛濫、商業變現的難度大、隱私安全的威脅等問題都是其發展路上的阻礙。因此,想要做好Vlog視頻,需要創作者、政府、平臺、受眾多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解決好上述問題,生產出更多優質的原創內容,才能讓Vlog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下實現穩步發展,開辟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