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斌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人民群眾也更加關注國家時政新聞及社會熱點事件。
但是近年來,一些地方黨報媒體的時政新聞報道并未推陳出新,依舊是傳統模式,內容空泛,沒有實際意義,這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喜歡閱讀地方黨報時政新聞。
地方黨報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要注重報道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利用新媒體優勢開展時政新聞報道工作,新舊媒體并駕齊驅,共同發展,讓時政新聞報道充分發揮宣傳作用。
傳統的地方黨報具有很強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對社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有些黨報內容不夠貼近實際,滿足不了群眾的要求,無法實現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也更廣,給傳統地方黨報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地方黨報在老百姓心中的影響力被削弱,無法發揮時政新聞的宣傳作用。
黨報新聞是由時政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等各類新聞組成的,時政新聞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具權威性。只有提高地方黨報時政新聞質量,提升時政新聞的閱讀價值,才能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力,凸顯時政新聞的重要價值,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就當前媒體大環境來看,地方黨報只有摒棄傳統的播報模式,改革和創新播報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地方黨報要與時俱進,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創新改革。
第一,黨報時政新聞工作者要掌握當前社會的發展狀況,深入了解讀者的需求變化,報道讀者喜聞樂見的時政新聞。時政新聞記者要緊跟社會熱點,挖掘新聞素材,始終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
第二,黨報要注重傳播設備的更新,新聞傳播工具一定要保持最佳狀態。地方時政新聞是人民群眾了解地方黨委、政府重點工作的重要途徑,所以地方黨報更要實事求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分析新聞熱點,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積極擁抱新媒體,突破傳統思維方式,增強黨報時政新聞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力。
傳統媒體時代,地方黨報時政新聞的主要工作是為人民群眾報道地方黨委、政府的會議以及領導活動,模式比較老套和單一。為了使黨報時政新聞更好地服務群眾,就要優化時政新聞內容,不能完全照搬講話稿內容,要將其轉化為更便于群眾理解的語言和語句。記者應該從會上領導的講話中找到新聞亮點,如果講話內容只有一兩句話,但意義重大,那么記者就要迅速作出反應,向報社領導匯報會上新聞動態,報社可以發動更多人員查詢與這一新聞相關的資料背景,會場記者要調整采訪提綱,就重點話題設計提問,聯系政府部門的發言人或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補充采訪,挖掘與人民群眾生活相貼近的新聞點。這樣做,可以增強人民群眾對時政新聞的閱讀興趣,提升時政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另外,地方黨報可以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加強新聞傳播,擴大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影響范圍。在優化新聞內容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新聞標題的制作,新聞標題是首先映入受眾眼簾的,概括了新聞的整體內容,是整個新聞的靈魂,所以標題的制作要盡量通俗易懂,讓受眾通過標題對新聞有大致的了解。
一直以來,地方政府會議報道占據地方黨報的大量篇幅,很多新聞記者直接照搬會議內容,沒有進行整合和歸類,人民群眾在閱覽新聞時,分不清哪些是重點。所以,新聞記者要對會議內容進行分析,歸納、整合信息,創新報道形式,突出重點,凸顯報道主題,讓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的時政新聞占據版面重要位置,提高時政新聞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達到更好的新聞傳播效果。
做好新聞輿論宣傳工作,要重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要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優化傳統媒體的傳播途徑。傳統傳播方式老套,沒有新意,激發不起廣大群眾的閱讀興趣,不再適用于當今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在優化新聞內容的同時,改進新聞傳播方式,把時政信息以多元豐富的手段呈現給人民群眾,有效增強黨報影響力。
黨報時政新聞要借助新媒體優勢進行改革,以拓展群眾視野。在優化時政新聞傳播途徑的同時,黨報也可以建立時政新聞網絡平臺,讓人民群眾可以隨時隨地閱覽新聞。平臺要設立評論功能,傾聽人民群眾對時政新聞的看法和意見。同時,要注意優化平臺網絡環境,杜絕非法、暴力、不健康的新聞信息的傳播,自動屏蔽臟話和垃圾信息。網絡互動平臺的建立,便于媒體向人民群眾傳達時政新聞,加強政府部門和群眾的溝通。在平臺中,政府可以通過評論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好地改進優化工作,推動社會發展。新聞工作者還可以通過小視頻來傳播時政新聞,讓受眾直觀地了解新聞,增強黨報的影響力。
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報道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有利于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地方黨報要積極順應傳播形勢的變化,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共同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