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菲
編輯人員應該明確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的新需求,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從而增強廣播電視體系抵御沖擊的能力,實現融合發展目標,下面就對這些問題展開簡單探討。
媒介融合是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廣播電視繪制了全新的改革藍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工作展現出了新常態,既為傳統編輯工作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是助推廣播電視媒體改革的重大機遇。
經過深入分析研討,筆者總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的三個新常態:第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體信息量不斷擴大,信息內容也難辨真偽,不但給廣播電視編輯工作帶來諸多阻礙,也非常考驗編輯人員的信息甄別能力,但是信息量的擴大并非全無益處,只要科學合理甄別利用,就可以有效提高電視廣播的內容質量。
第二,媒介融合背景對傳統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眾所周知,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在分秒之間遍布各個門戶網站的頭條,被大眾所熟知,這種時效性一直是傳統電視廣播無法比肩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想要突破困局,必須想辦法提升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第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工作能力遭遇巨大沖擊,很多編輯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都感到力不從心,無法適應變化迅猛的信息環境,這既反映出編輯工作能力的薄弱,也為編輯工作能力提升指出了明確方向。
上文提到,媒介融合背景下媒體信息量不斷擴大,信息真偽難辨、質量參差不齊,非常考驗編輯人員的信息分析和甄別能力。基于此,在新時期的電視廣播編輯工作中,編輯人員想要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首先應該提升自身對信息的分析和甄別能力,一方面可以適應復雜的信息環境,另一方面也能提煉出更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而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稿的質量。比如,在分析和甄別某個新聞線索的真偽時,編輯人員應該積極踐行“腳力”要求,通過搜集資料、電話求證、實地求證等方式,詳細查證信息的真偽,不但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對信息的甄別和分析能力,也能保障廣播電視內容的真實性,從而完整地向受眾展示社會現象與問題。
對文字的運用和編輯能力是廣播電視編輯工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編輯人員都應該具備的基本功。隨著媒介融合浪潮的來襲,傳統的文字編輯模式逐漸體現出缺陷和不足。首先,部分編輯人員的文字運用能力比較薄弱,無法將新聞內涵運用文字完整展現出來,降低了廣播電視新聞質量。其次,還有一些編輯人員沒有考慮到當前的媒介融合背景及受眾的心理需求,文字內容缺乏趣味元素,很難吸引受眾興趣,導致新聞信息得不到廣泛傳播。基于此,廣播電視編輯人員應該明確自身能力的不足,積極提升對文字的運用和編輯能力。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編輯人員除了要多閱讀、多學習、多思考、多積累,還應該踐行“筆力”要求,抓住一切機會開展寫作訓練,結合媒介融合背景,在作品中注入更多趣味元素和時代特色,從而使自身的文字編輯能力突飛猛進,呈現出更優質的廣播電視文稿。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體信息資源是非常優渥的,這給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生機。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很多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對資源的開發和整合能力非常薄弱,面對豐富的媒體信息資源,編輯人員常常感到無從下手,無法將這些資源整理成優質的新聞稿件,不但導致信息資源的流失和浪費,也難以顯著提高廣播電視新聞質量。面對這種局面,編輯人員必須意識到提升自身資源開發和整合能力的緊迫性,同時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強化資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可以緊跟媒介融合發展步伐,另一方面也能從根本上優化工作模式。比如,編輯人員可以積極開展學習活動,借鑒一些優秀的廣播電視新聞文稿案例,從中吸納先進的資源整合經驗和編輯方法,滲透到自己的編輯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視野更開闊、思路更多元。
當前媒介融合環境和傳統媒體時代環境最大的區別,就是科技的占比越來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對科技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不足成為大部分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的短板,很多人對信息技術掌握不及時、運用不熟練,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面臨諸多阻礙,極大降低了編輯工作能力和效率。針對這些問題,編輯人員應該依托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以宏觀的視角審視新時期的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明確應用信息技術對媒體發展的現實意義,積極提升自身對科技的學習和創新能力,一方面打破僵化的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搭乘科技快車助推廣播電視事業的穩健前行。比如,編輯人員可以積極參與信息技術專業知識學習,在編輯工作中進行大膽實踐創新,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編輯工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的廣播電視編輯工作模式受到巨大沖擊,媒體新常態對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編輯人員應該順應媒體環境的變革態勢,積極提升自身的信息甄別能力、文字編輯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多角度完善專業素養,多層面強化自身的工作能力,從而讓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