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珊 仲字陶
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社會新聞的時效性更強,傳播途徑更多樣,傳播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拓展。傳統媒體向媒介融合時代進發。媒體平臺如何做好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會新聞傳播工作,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們要把握好媒體融合機遇,促進新聞媒體的持續發展。
1.系統性。傳播社會新聞是各媒體平臺的基本工作,傳統的媒體平臺在媒介融合的影響下,彌補自身缺陷,新聞從生產、傳播、售賣再到消費都要再造、重構。傳統媒體正朝著“去中心化”發展,產業模式也將重構,這是社會新聞傳播發展的必然趨勢。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傳播平臺顯著提高了系統性和專業性水平。
2.融合性。以往,報紙、廣播等媒體的社會新聞編輯和傳播方式較為傳統,較少使用媒介融合技術。而媒介融合后,主要通過音頻、圖畫和視頻的方式展現信息,相對于傳統社會新聞傳播媒介方式,具有傳播方式更多元化、時效性更強等優勢。比如央視財經頻道的重頭欄目《第一時間》中的《讀報時間》環節就是報紙與電視有機融合的產物。報紙上的社會新聞借助電視平臺展現出來,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也使電視讀報形成了一種社會新聞新時尚。
3.時效性。新聞是指新近發生的要聞,新聞工作的各個環節反應都要迅速,盡力縮短與新聞事實發生的時間差。在媒體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更嚴格。著名的國際新聞傳媒BBC(英國廣播公司)曾評論,網絡傳媒要實現隨時新聞,尤其當重大突發性事件發生時,新聞播報就更加分秒必爭。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較強的新聞時效性有利于澄清不確定信息帶來的恐慌,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1.標題套路化。新聞媒體為了提高公眾閱讀量,開始頻繁使用套路化的新聞標題,這種方式短時間內可以提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但是長時間下去會對社會新聞傳播及媒體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2.內容娛樂化。當前社會新聞為了博取公眾眼球,會大量選取娛樂性新聞進行播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會新聞媒體播報的質量。社會新聞媒體要想積極應對新時代媒體變革的沖擊,必須提升媒體素養。
3.內容同質化。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媒體平臺越來越多,有的新聞只是變化了包裝模式,其內容卻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造成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的問題。社會新聞媒體傳播平臺要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提高新聞內容的創意性,不斷提升社會新聞產業的整體價值。
1.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新聞素材豐富的背景下,媒體要加強對新聞信息內容的管理,社會新聞傳播工作者在傳播新聞時要以客觀的角度看待新聞信息,提高對信息判斷能力,鑒別新聞信息是否符合主流價值觀,避免傳遞負面或錯誤新聞信息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2.加強新聞平臺的法規管理。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受眾范圍更廣,媒體融合進入全新發展階段,行業發展亟待規范。當前社會新聞融合傳播的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無法適用過去傳統的法規機制。我們要逐步完善社會新聞傳播的法律體系,讓社會新聞傳播做到有章可循。
3.培養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媒體融合背景下,需要更多擁有專業技能的新型人才。但是很多傳統傳媒人由于工作時間較長,習慣了傳統的工作方式,短時間內難以扭轉舊的工作思路。新聞傳播媒介平臺需要嚴格篩選新型傳媒人才,要求傳媒工作人員更新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為新聞傳播行業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4.打造互動平臺。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單向信息傳播轉變為雙向或多向互動傳播。用戶不再只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應強化媒體與用戶的連接,打造更多優質的有利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互動平臺。高度重視網、端、微、屏等多種終端建設,促進單向傳播向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場景轉變。簡化用戶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降低用戶參與成本。加強用戶習慣和偏好研究,優化用戶互動體驗,形成高黏度、高頻率的互動平臺。用戶是發揮全媒體作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媒體融合發展應著眼于拓展用戶覆蓋面,實現終端隨著人走、信息圍著人轉,為全媒體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打下堅實用戶基礎。
5.聚焦治理難點。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媒體融合開拓了新空間,也為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支撐。要以先進技術引領和驅動媒體融合發展,用好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社會治理智能化、信息化發展提供更多媒體融合平臺,不斷增強社會治理的預見性、精準性,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網絡謠言、用戶隱私泄露、大數據殺熟、網絡暴力等問題給社會治理帶來了新挑戰。媒體融合發展應聚焦社會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著眼于社會和用戶可持續發展需求,以提升用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出發點,幫助用戶解決操心事、煩心事。
總而言之,社會新聞媒體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面臨更多機遇的同時也接受更多的挑戰,而社會新聞媒體如何在這些挑戰面前,抓住時代機遇、與時代同行變得十分重要。新聞信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實現深度融合。經過信息融合的新聞,在實際傳播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傳媒載體和傳播方式的影響,產生疊加效應、長尾效應等。因此,社會新聞傳播工作者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深化對新聞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的認知,通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管理、培養人才等措施,增加新聞影響面和覆蓋面,使融合新聞的影響力真正觸及人們的內心,使新聞媒體得到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