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宇
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被人們普遍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作為新聞記者,想要在融媒體時代中不斷前進與發展,就要創新工作方法,提升職業素養。
融媒體時代,人們接收新聞信息比以往頻繁,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新聞信息。當人們有了更多選擇,對新聞信息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我們需要提高新聞記者的專業水平,增強職業素養。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愿意在崗位上默默耕耘和奉獻的人,才能被社會認可。新聞記者要增強自己的職業素養,傳播最有價值的新聞。
融媒體是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而成的媒體形式,它既有傳統媒體的優點,也有新媒體的特點。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新聞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并且具有較高的價值,讓人們信服。這種優勢是新媒體所不能比擬的。在融媒體的發展過程中,新媒體可以在網絡上進行信息的傳播,傳播速度非常快,傳播范圍非常廣。所以,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應該增強職業素養,綜合利用不同媒體的優勢,為人們帶來更真實、更豐富、更有用、更多元的新聞。新聞記者在職業素養的支持下,保留傳統媒體的優勢,確保新聞真實性,同時,利用網絡快速收集新聞信息,對信息進行整合。
新聞以真實為第一要義,在報道新聞的時候,必須對別人提供的素材進行認真核實,確保內容的真實性,確保新聞導向的正確,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思想政治素養。在融媒體時代下,假如新聞記者把未經核實的新聞發布出去了,那么可能會造成虛假信息的傳播。
在招聘選用新聞記者時,相關部門要對其職業素養進行重點考核,只有通過考核的人才可以擔當起職責。新聞記者職業素養不高的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媒體工作進展,甚至給行業造成損失。有些新聞記者為了抓住受眾眼球,吸引受眾關注,在進行新聞編寫的時候,過于注重新聞趣味性,而沒有注重新聞真實性,隨意篡改新聞內容,這樣做雖然暫時會贏得一部分受眾的青睞,但長期下去,會讓新聞變得越來越低俗、不可信。新聞記者決不能為了引人關注而設計夸張的題目。
所以,新聞記者一定要具有思想政治素養,把控好新聞輿論導向,堅持正確立場,確保新聞的真實性和導向性,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出新聞的價值,從而推動新聞行業發展。
融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在短短幾分鐘內被成千上萬的人接收。假如某地發生火災,現場圍觀者會錄制視頻,在自己的微博及微信朋友圈中發布,讓更多的人及時了解新聞事件。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隨時隨地了解新聞,不再單純依賴傳統媒體。
所以新聞記者必須了解融媒體時代的傳播工具特點和傳播規律,利用融媒體更好地開展工作。在如今時代下,新聞時效性大大增強。在新聞事件出現以后,短時間內網絡上就會有相關信息了,人們會主動轉發分享,這樣新聞就在人群中進一步傳播開來。新聞記者需要加快速度采集、整合和編輯新聞信息,然后以最快的途徑進行傳播,讓人們及時了解新聞進展,進一步提高新聞傳播的有效性,滿足人們對新聞獲取的需求。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事業快速發展。新聞記者只有具備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才能站住腳跟。新聞記者應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寫出獨特視角的新聞,以得到更多的受眾認同。新聞記者要把過去積累的工作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
新聞傳播是一門研究傳播對人與社會的影響的學問,因此,在了解新聞專業知識之余,可適當涉獵政治、心理、文化、藝術、經濟等多方面知識。培養新聞傳播知識素養十分注重社會科學方法的學習及思維訓練,涵蓋了跨學科文化研究、人類與社會研究、信息素養研究、文學研究等,要求新聞記者能夠透過社會現象看到本質,增強對事物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信息技術在快速發展著,人們在生活中接收信息的方法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單一了,新聞記者要有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過熱線收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來收集信息,比如騰訊視頻、抖音、快手、微信平臺、微博等。信息素養通常表現為信息獲取、信息鑒別和信息利用的意識和能力,確保信息的準確和安全,促進人、信息和社會的和諧;信息素養的本質是認識理解信息,把握信息技術使用方法。新聞記者要提高信息素養、增強信息意識,培養對信息的敏感性、對信息準確性的甄別能力與對信息隱私和安全的保護自覺性,提高自身在融媒體時代下的競爭力,促進新聞行業的穩定發展。面對海量數據,要具有剔除無用信息的能力,也要有把握有價值信息的數據敏感性。在處理信息之余,強調的是通過數據挖掘真相、闡明道理,更好地服務于公眾利益。
融媒體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新聞記者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融媒體時代下所肩負的責任,勇于面對新挑戰,提高自己的素養,合理整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