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薇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得信息和資訊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廣播電臺從誕生至今,經歷了時間與歷史考驗,依然具備較廣泛的傳播覆蓋面和較強的信息傳播功效,聲音的魅力還是能夠直抵人心的。在眾多廣播節目類型中,情感故事類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情感故事中主人公或悲情或勵志或感人的經歷能夠引發聽眾的共鳴,起到給予聽眾正能量的效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講述故事的主持人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持人用故事主人公的視角去解讀,用真情實感的語氣打動聽眾,最終把故事轉化成正能量傳遞給大家,都需要主持人有著清晰的角色定位和嫻熟的主持技巧。作為有著15年經驗的情感節目主持人,筆者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拿出來與同行們分享切磋,共同進步。
從故事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選擇更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動聽眾的內容。相對于有畫面感的電視媒體而言,廣播中的播音語言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主持人只能通過聲音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因此,故事內容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什么樣的故事更能夠打動聽眾、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呢?從題材上來說,我們要盡量選擇貼近百姓生活的故事主人公,因為這樣的人物往往跟普通人更貼近,就更容易引起共鳴。從講述的角度來說,情感故事里有人物、有內容,人物性格、精神等是通過故事內容進行呈現的,主持人又是情感故事的講述者,那么在情感故事講述過程中,會用一些語氣詞對情感故事內容進行不同感情色彩的詮釋,充分表達真實情感,從而觸動聽眾心靈,引起大家的共鳴。
情感類節目主持人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除了講述故事中的內容外,還會通過“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不同語氣來表達不同情節與內容。不同的語氣,體現不同的內容、節奏,正如阿爾博特定律中提到的,一個人在表達的過程中,同樣的一句話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55%是由一個人的語氣決定的。所以主持人對播音語氣、語流、語調的細節處理和態度變化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般而言,在播音制作過程中對語氣的控制往往是基于具體的語境,而主持人也要去感受故事主人公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所處的環境,由于廣播節目吸引聽眾的方式相對單一,這也加大了對廣播類節目主持人的業務要求,因此,播音節目主持人更要注重自己情感表達能力的提升。
怎樣才能加強播音中情感的內在表達?如何快速提升表達情感準確性?這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注重學習能力培養和性格塑造。主持人要養成時時觀察現實生活的良好習慣,在生活中見得多,才會有更深的感悟,體驗感就越豐富,自然對各種人物情感的掌握就更為精準。
另一方面是,注重個人能力素質養成和主持人業務能力的持續提升,也是準確把握人物情感的一種方式。
節奏的變化,是主持人在主持節目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式。“節奏”這一詞經常出現在音樂藝術表達中,后來進一步擴展,進入情感表達領域。而節奏的變化對人有直接影響,能直接強化人的情感和對情感色彩的具體表達。
主持人在播音時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用不同的播音語言節奏,顯示出情感調動的強弱。輕快、舒緩、穩定的節奏變化中包含了主持人對情感的生動表達。在熟悉故事走向的前提下,提前設計好整個節奏的走向,用合理的變化表現有序的情感,這樣才能用富于變化的節奏來抓住聽眾的心。
在層出不窮的節目中,想要吸引廣大聽眾的興趣,就要有較為獨特的風格。因此,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需要用聲音來凸顯個性。特別要說明的一點是,聲音的個性不是簡單的特立獨行,而是用情感力量支撐著的聲音,表達真實心聲,引發聽眾強烈共鳴,一定是以情帶聲,因此,彰顯本人個性、深刻地表達內容情感,就成為播音員主持人日常需要關注的重點。
如,情感講述類的節目主持人通常女性居多,這是因為女性的聲音更柔和,更容易讓人平靜下來,而男性聲音更為粗獷,可表達澎湃激昂的節目內容,所以任何一個主持人都需要在不斷的播音實踐中找到個性,打造自己的風格。
在情感故事的講述過程中,背景音樂同樣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多搜集一些素材,這些素材可以來源于電影、電視劇的背景音樂,但盡量要音樂,而不是歌曲,這樣才會起到輔助的作用。如,講述的是愛情故事,可以選電視劇《流金歲月》的背景音樂;講述的是父母的溫情故事,可以選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背景音樂等。這就要求主持人養成搜集背景音樂的習慣,聽到好聽的音樂就習慣性地保存下來,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節目有源源不斷的音樂素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播音主持工作也是這樣,尤其是對情感類節目主持人來說,想要成為用心感受、用愛發聲的人,就要求我們要做善于體察生活的人。火車站的人來人往、生活里人與人的相聚與分離,這些看似細小的生活鏡頭都可以為主持人提供情感素材,讓其更好地感悟生活。只要用心觀察,用心體會,凡事皆能為己所用。有了這些深刻的體會和感悟,相信大家一定能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講述情感故事,也一定能用自己高水準的業務能力去打動聽眾。愿每一個主持人都能用自己的職業特性發光、發熱,為社會帶去更多的正能量;愿每一個主持人都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里有耕耘、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