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四川消防救援總隊成都支隊金堂大隊,四川成都 610000)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城市建筑中都已經基本實現了固定消防設施的安裝,但是在此過程中,規劃及管理工作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問題。不但影響消防救援效果,也間接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所以,要求相關部門能夠增強對固定消防設施的安置與管控力度,通過對災情防控工作的研究分析,來實現對相關設施的科學應用,提高消防救援的整體效率。
(1)在多數人員密集區域中,對于固定消防設施的安置缺乏科學合理的規范設計,導致部分設施在安裝過程中只重視形式,不重視使用效率。甚至是在部分老舊居民小區中,仍然存在著消防設施安裝不健全的現象,不但各種管道、電路的規劃不規范,而且個別開發商為了獲取高額利益,惡意壓縮消防通道的空間,導致消防車輛難以通行,極大地降低了火情救援的成功率;(2)部分區域中對于固定消防設施的安裝并沒有遵循國家規定,不但消火栓數量不能滿足國家標準,而且對于此類消防設施的管理存在疏忽。甚至在個別建筑物周邊,消火栓供水不足,在消防救援過程中,大大影響了施救工作的整體效率。
目前,在我國不少大型房屋建筑群中,由于個別管理層對于固定消防設施管理工作的不重視,因而在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中,并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崗位,在對相關設施進行維護與保養的同時,維護人員通常都是身兼多職,因此并不具備一定的專業性機能,導致維護工作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固定消防設施存在年久失修的嚴重問題。并且,在此狀況下,一旦火災發生,被困人員不僅難以展開自救,而且消防專業人員也不能夠及時入場開展救援工作,為周邊居民的人身健康安全及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1)在當前的固定消防設施管理工作中,相關條例規范對于消防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劃分并不明確,部分崗位人員對自身的職能認知存在誤區,因此忽視了對消防設施的定期巡查與維護;(2)在不少消防通道內,特別是居民小區中,個別住戶對于消防設施缺乏理解,各種私人物品大量堆放,各類紡織品、木制品甚至是紙盒紙張堆雜,不但為火災的發生提供了可燃性條件,而且影響其他住戶的正常逃生;(3)個別固定消防設施中對于火災監控及預警系統、排煙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的管理并不到位,對其的安置工作只流于形式,消火栓系統的管道設計路線并不規范,再加之長時間的不檢修維護,因此絕大多數設備已經不能夠使用。
一般來說,我國的固定消防設施主要憑借其自身的功能類別來進行分類,同時通過對國家標準和消防要求的分析,通常會分為火災探測及控制、滅火以及防排煙三個主要環節。
(1)在火災探測與控制設施的應用方面,不少地區對于火情遠程監護系統的應用并不到位,因此在預警的過程中并不能發揮出其全部作用。個別單位缺乏對相關裝置的定期檢查,導致其線路年久失修,發生老化;(2)在滅火設施的應用方面,室內消火栓系統的故障頻率較高。部分單位對室內固定消防設施的認知存在誤區,認為火災救援僅僅只能依靠于室外消火栓。同時,再加之我國普遍對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應用不全面,故而致使不少地區在發生火情后,難以實現自救;(3)在防排煙設施的應用方面,不少建筑物并沒有安裝正壓送風系統。大多數管理人員認為火災只是偶發性人為災害。
(1)要求在人員密集區域中必須將固定消防設施配置齊全,保證消火栓、煙霧報警裝置及火災監督設備安裝的規范性。在此基礎上,為了增強固定消防設施安置的科學合理,可聘請專業的消防部門對各個樓層的逃生路線及相關救援方案進行監督管理;(2)相關部門必須頂起對固定消防設施進行安全排查,避免雜物堆積、設備安置不合理,以及消防雙設施損壞等狀況的發生。同時,加大對于密集區域防止救援及消防安全的宣傳呼吁,以提高附近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1]。
首先,相關部門需主動改變消防演練工作的形式,加強對專業消防人員救援經驗的學習,并根據其自身對于火災救援實際情況的分析,來制定出最為合理的救援路線及救援方案;其次,要想通過對消防演練的應用來提升消防工作人員的實戰技能和水平,要求相關部門能夠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重視對固定消防設施的應用技能學習,引導相關人員雙管齊下,既能夠保證對消防理論知識的應用,又能夠熟練掌握對于實戰設施的使用,為火災救援過程中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有力的后盾支持;最后,創新消防演練形式,豐富工作人員對于不同形式火情災害的處理手段[2]。
當前,在不少人員密集區域中,特別是商場、小區等地,相關部門對于消防工作的培訓并不到位,針對小型火情災害尚有還擊余地,但是一旦面臨中大型火災危機,很難開展及時且有效的火災救援。這是因為,多數部門在培訓過程中較為重視對移動消防設施的應用,因而忽視了對固定消防設施的學習與使用。所以,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能夠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在專業消防管理人員的引導下,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滅火人員的學習狀況加以考核與評估,確保在崗工作人員都能夠掌握一定的固定消防設施應用技能,以從根本上降低火災發生時的損失。
(1)加強對安全疏散通道的使用。當建筑物中突發火情時,相關人員需及時對人流進行疏散,引導人流從太平門、疏散樓梯以及逃生孔等區域逃生。在此過程中,為了避免擁堵現象的發生,就要求消防部門能夠提前制定好科學合理的疏散方案,并通過對建筑物中相關路線的區別劃分,來設置出最為便捷且順暢的疏散路線。針對于高層建筑中15層以上的火情災害,要求消防部門能夠對消防專用電梯進行定期檢查與養護,從而保障消防電梯的使用安全以及電梯中電話的順暢;(2)建立出完善的火災報警系統。針對建筑物中所發生的大型火情災害,消防部門需加強對報警系統的利用,同時,為了幫助被困人員及物資爭取到最佳的救援時間,相關部門需在報警的同時及時確認起火點的具體位置,以避免消防專業人員在確認火情的過程中浪費時間。并且對于距離較遠、樓層較高的起火點,相關部門必須對室內消火栓系統進行定期檢查,保證固定消防設施能夠正常使用,從而滿足火災救援的基本需求;(3)安全使用防排煙系統,從根本上減少人員傷亡問題。通常而言,在火情發生之后,建筑物裝修中所使用的化學成分會在燃燒的情況下產生大量有毒煙氣,極易致使被困人員發生昏迷,從而降低險情的逃生概率。因此,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能夠安全使用防排煙系統,及時排出建筑物中煙氣,一方面增大救援人員的能見度,另一方面加大被困人員的自救幾率[3]。
在滅火救援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固定消防設施的應用水平往往決定了滅火工作的實際效率。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種房屋建筑的密集也為火災救援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因此,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必須主動加強對消防知識以及消防設備的學習與應用,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對固定消防設施進行巡查與維護,同時,在面對突發災情時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崗位職責,協助消防人員正確開展消防救援工作。并以此來降低國家和社會的損失,避免人員傷亡狀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