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李艷芬
(1.紅河州科學技術院,云南蒙自 661100;2.云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000)
在各民族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發展下應不斷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構建出邊疆地區新發展格局,走出一條符合邊疆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從切實提高發展質量與發展效益,在邊疆地區進行新發展階段時應貫徹落實新發展科技創新理念,以此構建出科技創新新格局,著力加強科技基礎創新研究,積極打造創新活動,推動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調整全球經濟產業機構也加強了國際貿易與合作問題,真正形成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
我國發展已步入“十四五”時期,進入全面新發展階段,在貫徹落實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中,應立足國內大循環體系,帶動邊疆地區經濟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完善供給側和需求側間的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科技鏈、創新鏈、價值鏈等。在完善科技創新中,可引進國際技術體系,確保邊疆地區發展在各個要素中形成安全、可控、高效的發展環境,也可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水準[1]。不斷加強與國外科技創新結合時建立國際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多邊科技合作等內容。在創新資源、知識、科技、企業等環節中積極推進核心技術支持高質量發展源頭力量,在科技投入的持續增加過程中應考慮到全要素生產率是否提高、產業是否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等,以此真正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依靠科技創新進行有效的供給力量。
在發揮科技創新時應推進高質量對外開放的科技創新發展成果,并堅持自主創新與開發創新的共同發展,以此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實現創新產品、科研、服務在國內外市場的生產、流通、消費等,以此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道路,將邊疆地區動態產業鏈進行升級。首先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容在于脫貧致富,提高經濟發展策略與質量變革、效率、動力、科技等,其科技創新是實現變革的主要支撐手法,也是質量變革轉為發展的主要形成方式[2]。在不斷提高邊疆地區經濟結構與效益時,可將發展動力從依靠資源降低勞動成本中投入到科技創新中,以此實現變革要素依靠科技創新支撐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3]。
為提高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應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工程,以此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收益,確保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與市場的需求相吻合。在財政資金的支持下應從正確認識和把握邊疆地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程以此促進邊疆地區高質量跨越發展,不斷增強邊疆地區治理能力,為邊疆地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4]。同時,也應培育科技創新產業的競爭鏈,以此促進創新資源的集中并發揮各類資金的有效利用。在對產學研合作項目中應對專項資金進行提高,并投入前沿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動態等,以此引導創新資源被精準投放到市場,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工程的價值。
目前為相關成果轉化,應利用智能設備、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等發揮創新平臺的作用,以此支撐科技創新發展要素,對技術研發、技術宣傳、技術推廣等提供一定的服務支持。例如,在邊疆地區西藏白朗縣通過引進農業科技公司,發揮創新平臺作用,積極發展了當地的枸杞種植產業。并且當地通過土地流轉、機械租賃、種植技術培訓、產業分紅等方式,帶動當地村民參與其中,助力村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在科技創新的發展支撐下,該地區的枸杞田迎來豐收。也依靠眼前這一望無際的枸杞田打造了萬畝枸杞生態觀光產業園,自2017年啟動以來,很好地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在努力發揮創新平臺作用時,應推動當地科技企業孵化模式,可重點打造雙創基地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并加強引才引智,鼓勵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在邊疆地區設立技術服務、技術轉移機構,爭取為當地科研院所轉化科技成果。并且也應深入了解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傾聽民營企業的期盼和訴求,為發揮創新平臺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當地民營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各自所在行業、領域的資源、技術、信息等優勢,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發展,積極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5]。
在社會競爭的激烈環境下,作為核心競爭力的人才資源,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炙手可熱的資源。為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成果,應加強人才和創新資源與當地企業的技術需求結合力量,以此加快推動邊疆地區科研成果的轉化工程,助推邊疆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邊疆地區應積極培育出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并制定出個人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以此確保人才團隊的科研成果就地轉化。近年來,在科技創新工作中為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為目標,應從發揮人才第一資源優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等方面入手,構建邊疆地區專屬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優化邊疆地區科技創新生態環境。邊疆地區可依托科技服務機構,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提升科技創新服務水平、推動邊疆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促進新疆地區科技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6]。根據調查顯示,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科技成果和高科技人才。而作為距離北京最近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內蒙古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近年來,在兩地科技部門的通力協作下,北京助力內蒙古產業科技攻關,推動傳統農牧業提質增效結出累累碩果。
為提高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應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其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應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決策主要內容,并且在技術投入、科研組織與成果轉化中形成強有力的科研實力,以此不斷提高技術創新內容,促進企業核心技術能力。我國人大代表明確表示:應提升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要重視基礎研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實施的過程中可由當地企業牽頭,另一面與科研平臺與企業相結合,重點幫助當地龍頭企業建設出有科技水平的科研機構等,在成果轉化上為當地龍頭企業形成具備科研基礎的創新條件與專項資金,加快創新一批科研戰略企業,幫助邊疆地區形成企業核心技術打造出高質量發展道路。
為促進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要不斷加強科研創新水平,以建設幸福美麗新邊疆為基礎,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我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科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