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新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鋼琴音樂日益普及。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發展,使鋼琴音樂的傳播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約束,更具多樣性。本文首先分析新媒體對鋼琴音樂傳播的作用,其次分析新媒體時代鋼琴音樂的傳播特征,最后對新媒體時代下鋼琴音樂傳播的策略提出一些建議。
在西方已有300 多年歷史的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1842 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后,鋼琴隨著英國商人開始傳入中國。經過100 多年的歷史沉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愛好鋼琴及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中國人與鋼琴音樂的關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音樂教育基礎薄弱,在現代社會,不論學習鋼琴還是欣賞鋼琴音樂的人群僅限于少數。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任何音樂現象,離不開音樂傳播。音樂傳播,是音樂現象得以存在、音樂作品得以實現其功能的人的一種社會行為。”那么鋼琴音樂也不例外,也必須通過有效的傳播途徑才能實現其社會功能。“大眾傳播媒介亦稱大眾媒介,它是作為廣泛擴散的信息的物質載體,其中包括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兩大類。印刷媒介如報紙、雜志和書籍、文件等;電子媒介如廣播、電視、電影等。”大眾傳播媒介對鋼琴音樂的傳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鋼琴音樂文化的迅速發展。但是傳統的傳播媒介有其時空的局限性。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進入數字化時代,互聯網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相對于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被稱為“第五媒體”的新媒體已經滲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電視、網上銀行、網上購物、手機支付、各種App 等,現代人類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新媒體的發展為鋼琴音樂的傳播開辟了新的模式,它可以不受時空的約束,隨時給人以更直觀的視聽享受。
新媒體即數字化媒體,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鋼琴音樂實現了數字化傳播。大眾不僅可以更便捷地了解鋼琴音樂,也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更直接地參與鋼琴音樂的傳播。例如,人們想要欣賞一首鋼琴作品,如果利用傳統的傳播媒介只能通過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這種傳播方式極大受到空間與時間的約束、限制。或者大家還可以通過購買CD 或唱片來欣賞所需要的鋼琴曲,但人們往往有的時候為了欣賞一首鋼琴曲需要購買一整張CD 或唱片,既費時費力,又提高了經濟成本。當今的新媒體技術可以使人們通過酷狗、QQ 音樂、網易云、蝦米音樂等多種音樂軟件,或者通過優酷、騰訊、土豆、愛奇藝等多種視頻網站,隨時隨地下載、試聽或在線觀看所需要欣賞或學習的鋼琴曲,不用支付昂貴的正版唱片的費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既省時省力又經濟便捷。
鋼琴音樂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傳播受眾面窄,傳播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音樂網站,人們可以借助各種音樂視頻網站實現鋼琴音樂的傳播。例如,人們可以把自己演奏的鋼琴作品上傳到各種視頻網站,讓更多喜愛鋼琴音樂的人下載觀看,互相交流學習。這種方式更符合大眾的口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群接觸新媒體、使用新媒體,鋼琴音樂傳播的受眾面也隨之越來越廣。新媒體的出現使普通大眾都有機會參與鋼琴音樂的傳播,擴大了鋼琴音樂傳播的范圍。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眾可以通過“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對鋼琴音樂進行開發和利用。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鋼琴愛好者的行列,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的鋼琴音樂市場。新媒體可以使鋼琴音樂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鋼琴音樂愛好者可以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選擇自己喜愛的鋼琴音樂,隨時進行檢索、學習和欣賞,同時也可以上傳自己創作和演奏的作品與其他鋼琴愛好者交流、分享和學習。通過新媒體技術平臺,鋼琴音樂創作者的作品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有利于鋼琴音樂的開發和傳承。
首先,由于傳播技術的變革,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鋼琴音樂傳播單一化的特點。互聯網的發展使鋼琴音樂傳播不再僅限于專業人員,業余鋼琴音樂愛好者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渠道進行鋼琴音樂制作和傳播。同時,音樂傳播渠道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其次,鋼琴音樂傳播的便捷性得到加強。鋼琴音樂傳播者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是有網絡的地方,傳播者隨時可以進行創作或演奏鋼琴作品。因此,新媒體時代鋼琴音樂的傳播具有多樣化和便捷化的特點。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使數據存儲量迅速增加,海量存儲鋼琴音樂已不是問題。與此同時,隨著手機內存的逐漸增大,手機里存儲鋼琴音樂也呈海量化趨勢。大眾可以在蟲蟲鋼琴網、環球鋼琴網、星夜鋼琴網、流行鋼琴網、搜譜網等一些與鋼琴相關的網站隨時下載自己需要的鋼琴譜。
傳統形式的鋼琴音樂傳播需要在固定的空間和一定的時間內進行鋼琴演奏,鋼琴音樂利用傳統媒體進行傳播具有受眾面窄的局限性。新媒體時代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鋼琴音樂視頻進行編輯(如根據不同的鋼琴音樂配以不同的畫面等)來提高人們對鋼琴音樂的興趣。新媒體將鋼琴音樂文化與其他文化相融合,從而擴大了受眾面。
傳統意義上的鋼琴音樂的傳播形式是單向性的,傳播的內容也較為固定,不會根據聽眾或觀眾的改變而改變。而新媒體時代鋼琴音樂的傳播是交互性的,這種交互性主要是指以鋼琴音樂的發布者或傳播者為中心,構成一對一的傳播形式,傳播者與受眾者可以直接溝通和交流,受眾之間也可以直接進行交流。這種傳播方式的優勢在于:當傳播者把鋼琴音樂傳送到網絡平臺時,受眾就會對鋼琴音樂作出回應與評價,同時受眾者也可以作為傳播者再把鋼琴音樂繼續傳播出去,促進鋼琴音樂的廣泛傳播;受眾者將鋼琴音樂分享到各類音樂網站,提升鋼琴音樂作品的傳播力;鋼琴音樂的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進行藝術或技術層面的交流和互動更能激發鋼琴音樂創作者的創作靈感。
音樂產品的傳播平臺已經實現了由傳統單一平臺向多媒體復合型平臺的轉變。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互聯網+電視、互聯網+廣播、互聯網+報紙、互聯網+雜志等有效途徑,積極探索鋼琴音樂的創意的傳播路徑。目前,搜索類音樂網站有搜狗音樂、百度MP3 等;播放類音樂網站有酷狗音樂、QQ 音樂、蝦米音樂、網易云等;音樂教育與論壇類網站有中國音樂學網、央音在線、中國音樂教育網、清風音樂論壇等。鋼琴音樂的傳播可與上述各類網站合作,思考凸顯鋼琴文化特色的專題,在各相關網站及App 中宣傳推廣鋼琴音樂,讓大眾自主欣賞。
在新媒體時代下,鋼琴音樂呈現海量傳播的現象。由于網絡自由化的特點,鋼琴音樂的傳播內容參差不齊。因此,應對鋼琴音樂的傳播內容進行整合、分類。可以按照專業鋼琴曲、流行鋼琴曲進行分類;也可按照鋼琴音樂發展的時間線索進行分類(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等);還可以按照中國鋼琴作品、外國鋼琴作品進行分類。同時,要加緊創建鋼琴音樂宣傳平臺。要加強與主流媒體的合作,并加強與各宣傳網站之間的合作。要利用網絡與新媒體的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了解鋼琴音樂,讓鋼琴音樂滲透到千家萬戶,達到全民皆懂鋼琴的效果。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創建教育教學平臺來宣傳鋼琴音樂。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推動了鋼琴教育教學平臺的不斷網絡化,眾多鋼琴在線教學、在線陪練等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教師通過在線教學可以讓學生及家長了解鋼琴音樂,既推動了鋼琴音樂的傳播又增強了學生學習、了解鋼琴音樂的積極性。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的第46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 億,較2020 年3 月增長3625 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9.32 億,較2020 年3 月增長3546 萬,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2%”。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手機不再僅限于通話、發短信等功能,同時兼備上網、游戲、購物、網絡約車、音樂、交際等功能。大眾可以隨時通過手機下載鋼琴音樂、下載鋼琴譜、訂購鋼琴音樂會門票、了解鋼琴大師班及音樂會等相關信息。
據《2018 年中國數字音樂消費研究報告》統計,數字音樂消費已經成為消費者主流的音樂消費。報告預測,全球數字音樂收入將在2020 年達到133 億美元。可見,鋼琴音樂這種一直以來相對封閉的藝術形式如何充分利用手機等移動端使鋼琴音樂進行更廣泛的傳播和分享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鋼琴音樂在線提供商、鋼琴音樂的相關宣傳單位應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宣傳,通過建立專門的微信公眾號、朋友圈推廣公眾號、新浪微博等傳播鋼琴音樂文化。例如,央音在線、鋼琴課堂、古典音樂、每晚一張音樂CD 等微信公眾號都是極具價值的宣傳鋼琴音樂的平臺。
新媒體為鋼琴音樂的傳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提高了鋼琴音樂傳播的效率,擴大了鋼琴音樂傳播的范圍。新媒體時代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鋼琴音樂的獨特魅力,給了鋼琴音樂更多“展露”的機會。同時,鋼琴音樂融入新媒體,也豐富了新媒體平臺的內容,推動了新媒體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因此,鋼琴音樂的傳播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創新傳播路徑,提高鋼琴音樂傳播的深度和廣度,提升鋼琴音樂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