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春
(四川省達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通川區大隊,四川達州 635000)
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承擔著滅火之后發現起火原因和總結火災經驗的重要義務,是消防救援機構增強對同類火災事故預防能力的主要方法。改制的推進令消防救援機構的工作隊伍得以穩定,而如何利用改制帶來的人員穩定優勢提升機構自身的火災事故調查能力,就成為需要思考和重視的內容。
火災作為突發事故,存在強烈的隨機性和不穩定性,得益于基層消防救援機構和火災發生場所間的物理距離,基層消防救援機構的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可以在火災發生后及早到達事故現場展開調查相關工作[1]。特別是當人員密集的場所出現火災時,基層消防救援機構作為負責轄區社會單位事故安全日常監督檢查的主要機構,可以迅速派遣調查人員和監督人員對起火現場進行詳細地勘查和分析,為后續火災事故調查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受益于物理距離的優勢,基層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封閉火災事故現場,并及時從相關當事人中獲取到起火信息,這種高效性保證了火災原因調查結果的準確和真實,減少了調查錯誤、內容不實等調查問題的發生概率。
基層消防救援機構依靠對負責轄區社會單位的精確掌控,能夠做到對轄區特定時間段的各類安全事故進行精確匯總和篩選,這樣有助于機構了解各類高發、頻發火災事故的具體原因和性質,從而有效遏制轄區中某些區域性和時效性火災的發生頻率,為轄區消防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如餐飲店的煙道殘油堆積情況、娛樂場所的照明設備線路情況,這些起火原因較為隱蔽,比較難發現,而通過基層消防救援機構實施專項調查和專項整治,則能較好地根除這些隱藏起火因素,保障地區安全形勢。
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是保證調查精確性的前提,調查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通過監控、互聯網及時通行技術等技術更加全面的分析事故發生原因,提升調查方向的針對性與合理性,如通過調查監控設備存儲內容,快速發現造成事故的原因[2]。勘察人員同時還要學會利用現場還收集的數據能快速復原火災發生的時間、誘因、過程等,為現場調查取證奠定良好基礎,如在收集現場遺留的煙頭、腳印、指紋等基礎上,利用還原技術對其進行快速配備鑒定,以更加精準定位犯罪人員,為公安或法院等后續工作提供合理、合法的依據。
火災事故調查不是單純地查找其中原因,定位事故主體,還應在該事故基礎上,為下次火災事故調查和防范提供一定基礎,提升調查效率[3]。基層消防救援機構要加大現代通訊技術的普及,讓相關或不相關人員能就火災情況及時報警,如報警在發現火災情況后,第一時間撥打119火警電話,這樣能降低火災的持續性損害,保護利益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應通過監控設備加強對管理轄區的監控,利用對現場的監控圖像和視頻,更加詳細地掌握火災變化情況。
調查機構當借助先進技術搭建網絡警鐘體系,打造現代化的火災警醒環境。由于火災現場視頻或圖片在互聯網支撐下,會被廣泛傳播,若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適應性引導,則能搭建具有適宜性的警鐘體系。首先,以相關群眾上傳視頻等資料為基礎,圍繞調查人員調查進度或調查結果,動態完善事故發生起因,這樣除了能保障群眾對事故的知情權,還能提升消防體系的權威性,其次,調查機構或人員利用掌握的圖像等資料,編寫相關火災教程資料,并將其上傳至互聯網,或在將其附在某一火災事故調查之后,以助推群體消防意識觀念的形成。
改制后的基層調查人員隊伍已經趨于穩定,因此對于火災勘察工作的流程步驟也要予以補充和完善,合理的勘查環節分為三個部分,即事故前火災源的勘察、火災事故調查中信息的互動、火災事故后現場勘察的復原。首先,火災源的勘察。火災源的確定對于火災預防和火災發生后救援工作的勘察十分有利,即能保障救援人員的安全性和救援工作開展的及時性。在勘察過程中,調查人員要利用攝像機和數碼相機,拍攝該建筑的整體結構、祭祀用品、雜物等,然后用現代化技術分析該場所構架、材料等對其涉及的建設材料進行適應性分類,如圍護構架、承重構架等風險等級較高,要針對性制定防范措施。同時,在火災現場事故勘察中的信息互動中,調查人員利用現代實時數碼相機和平板電腦能將火災現在以照片或視頻方式上傳到指揮系統,繼而為火災指揮人員現場支撐提供良性支撐。由于火災現場事故過于復雜,若單純以調查人員口述,那么可能會影響救援指揮人員的現場判斷,故調查人員可用專業高清攝像機,搭建火災調查現場實時視頻通訊系統,以全方位為救援指揮人員展示火災“走樣”,進而促使其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救援措施,以提升救援指揮方案的措施的合理性與科學性。此外,在火災事故發生后,事故調查人員可在高清攝像機支撐下,將現場拍攝的照片、視頻等,利用模式技術,將其數據模擬,即模擬操作火災事故發展趨勢。
在火災事故調查完成后,需要將事故調查中所形成的文書、照片、影像、筆錄等進行歸檔,以便后續的查閱,而若仍采取紙質檔案保存方式,必然會降低檔案管理下效率,增加相關單位或人員的任務量。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能有效打破這一藩籬,提升火災調查檔案管理質量與效果。首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系統,圍繞高清拍攝儀、掃描儀等,將已經形成的筆錄、文書等資料上傳至專門系統保管;其次利用相關警務綜合平臺檢索系統,查閱已經完成的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或打印上傳文書資料,從而提升檔案提取的快速性。且相關部門或火災警情調查人員在制作相關文書后,在內部網絡系統基礎上,以信息方式傳遞至上級領導機構進行審批,在上級領導或部門給出相關意見后,又利用信息方式傳遞至發文單位,這樣除了能保障法律文書的合規性,還能提升案件的辦理效率。
為進一步提升消防工作效果,提升消防員作業安全,保障國家、社會及個人等合法利益。基層消防救援機構要通過搭建相關模擬實驗室有效打破這一藩籬,通過搭建能夠模擬火災發展趨勢和相關影響要素的實驗室,并對熱力學、動力學、電力學等深化剖析,將火災成因、發展情況等立體而直觀地展示在相關人員面前,實現火災救援和調查工作的提質增效,助推火災調查工作的現代化發展。模擬實現室的搭建,不僅能進一步輔助調查工作的穩定開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調查工作的穩定性。由此在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進步背景下,火災調查面臨主要難題是火災原因調查越來越多樣化。為了快速地找出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通過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火災原因輔助調查系統,能夠將與火災施工發生的各種材料數據迅速找到,如,材料的最小燃點、爆炸的最小點或能力等,通過建立火災綜合數據庫,將一些關鍵性描述輸入,由此更好地判斷火災原因,使火災的科技含量得到提高固[4]。
在改制之后,基層火災調查隊伍需要建立穩定的調查體系,發揮自身優勢,構建穩定的信息獲取渠道、火災調查機制和火災預警模式,為達成這些工作目的,基層機構應當增強火災勘查的完善性,并通過建設數字化的檔案系統以及模擬實驗室,讓火災調查人員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發現火災成因,并擬定預防方案,防止同類火災的二次發生,為管理轄區帶來生命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