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瑾
廣播新聞播音主持是具備一定藝術性的工作,播音主持人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這里廣播新聞播音主持具備的藝術性指的是,在播報新聞時把真實、客觀地向聽眾傳播信息當作最終目的,同時要根據新聞學規律,將一些特殊的語言技巧和感情加入到新聞傳播中,這與日常語言有很大的不同,日常語言不需要復雜的語言技巧,而新聞主持要求主持人必須熟練地掌握各種語言技巧,根據不同的新聞類型變換語言技巧,對語言進行二次加工改造,使一篇新聞的播報可以成為一件藝術品。對語言的加工和改造并不是隨意的,要基于聽眾的需求和審美偏好。播音主持的藝術性表現在新聞的內容和播音員的語言上。首先新聞的傳播要具有真實性,不可為了增強藝術性、吸引聽眾而過度改編、夸大新聞的內容,扭曲事實,這是新聞傳播的大忌。另外在語言上要善于加工改造,添加藝術元素,在語言上做功課。聲音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渲染力的聲音能夠更加形象地表達出新聞的內容,讓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新聞傳播所用到的語言的基本要求是要符合普通話的標準,音色要正確,靈活運用語言技巧,比如根據內容的重要性,確定重音和停頓之處。靈活運用這些技巧,往往能夠讓新聞內容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事實上,一名優秀的播音員要經過反復的鍛煉,不斷積累經驗,學會在傳播新聞時調整好自己的感情,才能根據不同的新聞類型轉變播音風格。
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播音員的情感表達與廣播新聞傳播的藝術性是密不可分的,情感表達增強了新聞傳播的藝術表現力,也可以說是否掌握好情感的表達直接決定了一則新聞受聽眾喜愛的程度。近幾年,由于互聯網絡的發達,各種直播視頻鋪天蓋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傳統的廣播新聞傳播形式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很多人選擇看花樣百出的直播視頻,忽視了廣播新聞。所以情感表達在廣播新聞傳播的過程中變得更加重要,豐富合理的情感表達可以吸引受眾,增加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競爭力。但是情感的表達也要遵循一定的新聞學原則,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不正確的情感表達往往會誤導聽眾,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播音風格是廣播新聞的外在形象,也是聽眾在選擇收聽新聞時的一個決定性條件,所以播音員的語言表現力和情感的表達十分重要。我們在收聽新聞節目時往往會發現,不同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大不相同,每個新聞節目,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不同省份的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播音風格有所不同,這樣就更能符合聽眾的習慣,產生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廣播新聞播音之前,播音員要綜合各種因素,選擇合適的播音風格,根據不同的新聞類型,要善于靈活變換風格。
雖然在廣播新聞的傳播過程中要融入播音員的情感,但是新聞的原則是嚴肅、莊嚴,播音員要把握好情感表達的尺度,不可以太過浮夸,失去新聞原有的特點。太過含蓄謹慎也會給聽眾帶來不適感,所以播音員要在保證新聞莊嚴性的基礎上,進行適宜的情感表達。
新聞在引導社會輿論導向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富有正能量的新聞是寶貴的精神食糧,能給聽眾帶來鼓舞,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觀點。廣播新聞是大眾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具有廣泛性和權威性,深受聽眾的信賴,所以廣播新聞傳播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好引導作用。
播音主持員的必修課就是普通話,播音員的普通話水平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牌面,播音員的普通話水平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在播音的過程中要使用規范的語言,不得出現方言,保證語言的流暢性,注意用詞要準確,不得在播音中傳播含有強烈個人偏向的語言,播音員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將個人情緒帶入到新聞中,這是播音員必須具備的素養。
在對新聞進行藝術性加工的過程中,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一位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播音員會深入挖掘新聞的真實性,保證新聞的來源具有可靠性。
播音員在整理新聞素材時,不得添加個人情感,不能隨意增添其他內容,不能傳播含有負能量的新聞。錯誤的輿論導向,會給新聞當事人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
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能夠增強新聞的傳播力。新聞傳播的不僅僅是信息,更重要的是情感。一則新聞要能引發聽眾進行一定的思考,只有真情實感才能讓聽眾切實感受到播音員想要表達的情感。
所以在進行新聞傳播時,播音員要注意與聽眾互動,可以將民眾的意見與看法當作新聞素材與聽眾進行分享交流,播音員發揮中間人的作用,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傳播新聞事實及聽眾的看法上,這樣更容易引發聽眾的思考。
廣播新聞播音主持屬于大眾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具有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的作用。
增強新聞傳播的藝術性和情感表達能夠滿足新時代人們的新需求,但是這種藝術性要建立在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播音員作為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職業素養,在語言表達上下功夫,運用語言藝術吸引聽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