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2)
目前階段,隨著教育事業的突飛猛進,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出了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進一步地促進了學前教育的師資隊伍的建設。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仍舊阻礙了高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前進方向。所以,本文將展開在高職院校中如何更有效的培養學前教育的專業教學,展開一系列的討論與分析。
學前教育的專業人士的培養是建設學前教學師資的首要前提。想要建立起高效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就要從改變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開始。第一、關于課堂的設置要改變傳統模式的方式,在以往的課程中加入人文的、藝術的以及自然的學科等,讓學生有一個更加廣闊的知識體系以及更加專業的知識結構,以此來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的整體文化素養。第二、對日常教學環節進行一系列的改變。課堂上設置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到了書本知識以后,可以靈活的運用到實踐中。第三、改變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以及專業的素養,讓學生把在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教學的能力可以實踐在幼兒園的教學中。
幼兒園的老師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參與者,他們的責任重大,直接對我國以后的人才質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高職院校中,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可以提高幼兒園老師的綜合素養以及專業素養。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直接體現在老師的專業精神以及老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的能力上,以此來貼合目前階段對幼兒園老師的高素質的重視,以及社會和幼兒園對專業的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職院校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對于課程的設置以及實踐的活動教學等,建立和諧的教學模式[1],綜合性地提高學前教育的專業人才的整體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幼兒園師資隊伍。
課程是幼兒園老師開展職業之前的具體步驟,課程設置的合理化是保證學前教育師資的重要前提。課程的設置應該突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以及示范性,把老師的專業性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結合在一起,來達到課程的設置符合培養的目標要求。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參考幼兒園的調查研究以及專家的合理建議,來合理地安排課程表,劃分課程的模板,為人才培養搭建出一個強有力的課程體系。第一、以幼兒園老師的專業素養為出發點,設置出有針對性的模板課程表。在課程模板下建立課程群,根據課程的模板來設置課程群。相同類型的課程不再是以往的各自互不相干,而是在保持獨立性的基礎上實現了課程之間的交匯以及融合,這就讓學生形成了強有力的知識基礎。比如說,設置短學期的課程模板,包括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專業的技能和實踐的培訓課等,對于馬上要進入到幼兒園的實習老師進行指導,讓這些學生建立起本體性的知識體系。第二、對于課程內容的設置,要遵循實踐性的邏輯思路,從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課程的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書本知識進行實踐中的運作。比如說建立專業知識的課程模板,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到幼兒教育的專業性的知識,讓學生有專業的知識基礎,以此來展現學前教育的專業性。可以設置專業技能的學習模板,讓學生對于藝術的實踐能力以及教育的教學能力有一個更好的提高,以此來滿足幼兒園的實際需求。第三、重新安排專業課和通識課的比例。重點提升公共基礎課程的比例問題,對于基礎學科的分類要更加完善,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讓學生構建一個豐厚的文化底蘊。比如說可以設置職業綜合素質的模板,讓學生對于人文的學習以及藝術的學習加強培養,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多媒體的廣泛引用,改變了以往課堂上的“老師、書本、課堂”這樣的模式。現階段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為主,更加關注于學生的專業素養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職院校根據這一改變,更加注重全面型人才的培養,以現代的教學理念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把信息技術和書本教育方針相結合,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技術,改變課程的內容,改變教學的方式,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為主要目的。老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學[2],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學的完整機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活動。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加入混合式的學習以及在線學習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并且把探討式的學習方式以及案例式的學習方式加入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比如說在課堂上教學時,老師可以采用案例式的教學,讓老師在案例里獲得很好的教育經驗,以此來拓展自己的教學智慧。此外,還可以引用模擬教學以及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從書本的理論知識進入到實踐當中,對幼兒園的開展活動以及實施的每個環節都進行了解與熟悉。在課下的時候,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利用網絡的大數據資源或者圖書館展開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進入深度思考。老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展開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實踐性的教學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幼兒園的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們有了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也為教學能力的養成提供了必要的準備。教育部門在相關規定中指出:把教育的實踐貫穿在培養教師的全過程里。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學前教育的專業人才上,采用實踐性的教學模式,關注在開始職業之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把教育的實踐性加入到學前教育的專業學習中,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培養,掌握幼兒園中各項活動技能,把握幼兒園的教學理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所以,構建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從時間的角度出發,把教育的實踐活動加入到職前教育的培訓中,從內容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的目標和學習的課程安排,配制相應的實踐活動,從形式的角度出發,把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來展開幼兒園的實踐活動。比如說,做實驗、模擬真實課堂、教育的實習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教學水平。在學生入職幼兒園之前,實踐性的教學是一個重要的內容[3],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教育的現場,以此來達成實踐性的學習。
根據新課改的規定,學校方應該依據目前階段學前教育的發展情況,對在校學生展開專業的職能訓練,以此來突出學生技能方面的實際運用能力。有位學者曾經說過,專項的實踐能力是這個人整體的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加強對學生專業職能的培養對以后的具體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方面應當根據目前階段的教學實際需求,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職能訓練,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以后的工作需求做準備。
所有的技能都是在實際運用中才能發揮出他的有效性,畢業之前的實習工作是學前教育工作者最好的實習途徑,這也是學生參加實踐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們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實踐,他們的運用能力還不足夠,實習期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自己的機會。在實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用自己老師的身份來進行教學,把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做到進一步的提升自我。學校方應該為學生制定一份實習計劃,把學生按分組的模式,進行劃分管理,這樣可以更好地做到對學生的管理,同時,學生們在幼兒園里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以上就是在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方法與研究。通過在學校里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在實踐中的學習,就鍛煉出了全面性的人才。學校方應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包括職業技能的培養以及專業素質的培養,為國家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高專業的全能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