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沈陽音樂學院戲劇影視學院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更加便利,但他們缺乏對事物兩面性的正確判斷。藝術類高校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很容易因受到網絡和自媒體中不良思想的影響而誤入歧途[1]。因此,在管理藝術類高校學生時,教師要利用互聯網的力量,跟隨時代的步伐,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
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新媒體的范疇非常廣闊,它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概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雖然目前社會對新媒體的定義不是特別明確,但是其有著以下幾個特別鮮明的特點。第一,互動性強。在使用新媒體技術時,信息的傳輸與接收不是傳統模式中的單向輸出[2],而是雙向的。第二,瞬時性。新媒體對信息的發布是非常迅速的,網絡的使用者會在信息發布的第一時間去接收。第三,多樣性。新媒體時代,信息的更迭可以借助多種形式去傳播,例如可以利用文字、影音、圖片等方式,讓信息的傳播更加立體、多面[3]。第四,虛擬性。網絡世界中一切都是虛擬的,信息的傳播可以借助圖片、影音、文字等方式,跨越了空間的限制。第五,共享性。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經歷和感受等。信息發布后,所有互聯網的使用者都可以進行觀看和點評。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我國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但受行政管理體制的影響,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出現了一些障礙。許多高校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制訂了一系列非常嚴格的管理規則,使用較為嚴厲的手段約束學生的行為。這種強勢的管理模式雖然有效地約束了藝術類高校學生的行為,但是對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發展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總的來說,這種管理手段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這種模式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無法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的誕生,高校中學生的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藝術類高校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性格特征非常明顯,個性也比較突出,他們的身心發展非常快,傳統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合這些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藝術類高校的管理者在工作的開展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在學生犯錯時常常采用訓誡的方式進行處理,而且大多都是空洞、“沒有營養”的說教。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過于簡單粗暴,沒有采用人性化的積極引導,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總而言之,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藝術類高校要積極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有效結合新媒體技術,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4]。
在高校管理中,管理人員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有限也是不能忽略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部門都會把不同的工作派發到輔導員身上,這就導致高校的輔導員身兼數職,工作壓力和工作量非常大,這讓輔導員在工作的開展中感到分身乏術[5]。此外,部分高校管理人員的互聯網應用能力和新時代的新媒體技術不匹配。高校不斷擴招,以及學生的大量涌入,致使高校中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不斷增加,但是高校管理人員的數量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由于高校中管理人員的超負荷工作量,他們沒有時間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新媒體應用能力進行提升。大部分的高校管理人員仍然會采用傳統的人力管理經驗去管理學生,采用一些傳統模式開展工作。新媒體的技術運用只是作為管理手段中的輔助工具,因此管理的成效并不理想。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的管理模式難以適應當前高校的管理工作,特別是藝術類高校,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藝術類高校要循序漸進地轉變管理理念。總體而言,管理理念要把握以下兩點。第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要有教育服務的意識,將為學生服務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6]。第二,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管理的機會。現代高校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抒發自己對社會和校園公共事務的看法與觀點,他們的意見中不乏一些優質的管理理念,加上當前的大學生對命令式的管理非常抵觸,所以讓他們充分參與到高校管理中,不失為一種良策。高校管理者應結合學生的建議轉變管理理念,以推進高校管理工作改革[7]。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在管理學生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和扁平化管理。高校在開展管理工作時要將各種網絡平臺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對校園中的網絡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不斷提高校園網絡技術水平,讓校園建設與互聯網相融合[8]。在加強硬件管理的同時,高校管理者還要結合校園的實際情況不斷開發符合校園實際發展的相關軟件,將校園建設成有著校園特色的個性化新媒體網絡陣地。學校可以把豐富的教育資源整合到校園信息庫中,將新媒體平臺作為管理學生的工作平臺,以方便高校管理者開展工作[9]。此外,高校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建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讓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積極提問,及時得到教師的解答。教師也應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平臺上提出對學校的建設發展的合理化建議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
在藝術類高校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非常復雜,加上學生的個性特征比較明顯,他們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會遇到各種阻礙。新時代背景下,管理人員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隨時隨地對學生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了解,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的不穩定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與學生保持聯系,及時關注他們的信息動態和個人留言,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及時地與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同時,高校也可以通過開展多種交流活動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隊伍的新媒體應用技術,樹立師生之間的交叉學習理念,促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10]。
綜上所述,藝術類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非常復雜的特點。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新媒體背景下的藝術類高校管理工作。新時代,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有著兩面性,因此,在對藝術類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同時深入了解學生群體,做到因材施教,對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