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折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全黨蓬勃開展,作為新聞媒體,既要抓好自身學習,還要做好宣傳引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向青少年講好黨史、做好宣傳,讓黨史學習入腦入心有實效,主流媒體責無旁貸,更需主動作為。筆者以近期江蘇廣電總臺策劃的全媒體系列活動“百年黨史青春說”為例,從三個層面進行剖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史學習教育“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百年黨史青春說”活動通過對議題的精巧設置、對黨史學習的創意策劃、對活動呈現的創新表達,以嚴謹的史料、鮮活的故事、年輕的語態、生動的形式,把黨的歷史講明,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講足,把歷史進程與個人命運的關系講透,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真理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練就本領、奮發有為,書寫美麗的青春答卷。
引導廣大青年感悟思想偉力。“百年黨史青春說”系列活動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穿始終,體現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目的設計之中。整場活動本身,就是一次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宣講會。首場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超導電子學家、南京大學教授吳培亨來到現場,吳院士親切地與學生們分享如何把尖端專業和自己的初心結合起來干事創業、如何應對“卡脖子”問題等話題,給青年學子巨大鼓舞。
引導廣大青年砥礪初心使命。首場活動圍繞“初心使命”,邀請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思政組一等獎獲得者、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青年講師團”成員王磊,針對“青年為什么需要學黨史”的問題正面闡釋。他用網絡的熱點、豐富的史料和青年人的語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黨史,指出學黨史可以知古今、強使命,學黨史可以悟初心、強擔當,促進青年學子增強歷史自覺,堅定不移跟黨走。
引導廣大青年擔當歷史重任。活動現場,在談到科研創新面對“卡脖子”問題時,吳培亨院士勉勵青年學子,“第一條我們不怕,第二條我們要認真對待”“我們就是在被人卡的過程中,不斷勝利,不斷前進的”……一句句話語擲地有聲、鼓舞人心,現場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吳院士還現場給廣大青年推薦了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以及吳運鐸的《把一切獻給黨》兩本書,激勵大家要有堅定的信仰,要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讓自己的專業能力非常嫻熟,一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百年黨史青春說”系列活動針對青年群體的特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內容、形式、手法的全方位創新,采取紅色歌聲唱黨史、珍貴影像看黨史、知識問答學黨史、時代青年說黨史、交流互動憶黨史等寓教于樂的形式,將百年黨史知識潤物無聲地傳遞給青年人,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系列活動采取了紅歌快閃、舞臺話劇、互動答題、優秀教師講黨課、明星主持加盟等豐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快閃開場,引燃現場。江蘇廣電總臺根據青少年的喜好和傳唱特點,對紅色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重新制作編曲,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在多場活動的開場中,導演因地制宜,編排不同的快閃形式,讓全場學生共同揮起黨旗、國旗齊聲歌唱,點燃了現場氣氛,更抒發了廣大青年對黨的深情祝福。
流量嘉賓,可親可近。在嘉賓和主持選擇方面,江蘇廣電總臺選擇了李好、文坤、柏文等青年人喜愛的明星主持。他們輕松的主持風格讓現場氣氛輕松又不失莊重,為活動增色。同時,系列活動緊緊圍繞“青春說”的形式感,邀請多位80后青年教師或各行各業青年典型到現場講述黨史或青春奮斗故事,讓青年講給青年聽,讓青年更愛聽。
互動答疑,生動有趣。針對青年學生求知欲強的特點,在內容設置上,活動通過互動答題的形式,講解了多個黨史“冷知識”。比如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而毛澤東的入黨時間卻是在1920年?青年學生對這些歷史細節并不完全了解,這樣的問題有效激發了大家學習黨史的求知欲。
創意團隊,高效協同。為了讓這場“思政課”更具吸引力、讓廣大青年學子更有參與感、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深下去”,江蘇廣電總臺采取團隊混編、優勢互補的形式,由總臺負責綜藝晚會的編導與負責新聞制播的記者團隊共同完成。新聞團隊長期從事大量主題報道,對主題、基調的把握準確到位;綜藝團隊則具有大量的晚會導演經驗,善于運用舞臺設計、燈光音樂等元素渲染氣氛、調動情緒,提升呈現效果。兩個團隊密切配合,把主題設置與環節設計巧妙融合,讓主題活動創新創意兼具,現場效果熱烈。
“百年黨史青春說”活動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共青團江蘇省委和江蘇廣電總臺聯合主辦,多方資源整合匯聚,形成強大合力。
調動適配的青年講師。系列活動選擇由共青團江蘇省委推薦優秀的講師團成員參與活動,他們表達生動、形象可親,深受青年學生歡迎。比如青年講師團成員王磊,曾獲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思政組一等獎,他的《青年為什么需要學黨史》的演講深受好評。再比如,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80后博導魏嘉分享《黨旗的故事》,帶領青年學生重溫黨旗背后的歷史故事。此外,活動每到一所高校舉辦,都注重挖掘該校在百年黨史中的紅色故事,或者選擇該校的青年教師或院士專家作為主講嘉賓。這種外請講師團與本校老師有機結合的方式,更能因地制宜地調動學校師生的參與熱情。
發揮媒體的資源優勢。系列活動中,江蘇廣電總臺發揮在主題把握、創意策劃、資源整合、產品形態、媒體宣傳等方面的特色優勢展開融合傳播。以首場活動為例,總臺在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江蘇新聞微博微信公眾號,荔直播抖音快手號,江蘇共青團官方微博同步進行了直播,1小時內的全網總點擊量達260萬;《吳培亨院士:被“卡脖子”我們不怕》等多條短視頻總點擊量達290萬,話題#百年黨史青春說#登陸微博熱搜。荔枝新聞還上線活動官方頁面,集納活動精彩視頻和瞬間,吸引高校學生簽到打卡;每一期“百年黨史青春說”現場直播后,還按主題制作系列新媒體小視頻,在荔直播、全省共青團新媒體矩陣同步推送,形成活動的“長尾效應”,用青年人喜愛的形式,讓這個在青年學生中深入開展的學黨史系列活動發揮出“潤物細無聲”功效,引領青年學生緊跟黨走,奮斗有為。
一是把牢方向主動擔當。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定傳播黨的聲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主流媒體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如何講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故事?如何讓青少年把黨史學深學透,從而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全媒體系列活動“百年黨史青春說”主動謀劃、生動實踐,為青年學生量身定制了別開生面的黨史“思政課”,廣受青年喜愛,用實際行動切實扛起主流媒體的使命擔當。
二是圍繞用戶精準策劃。融合傳播背景下,新媒體平臺已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主題策劃必須要放在新媒體語境下來考量,要放到新媒體的需求側去謀劃,要圍繞用戶進行深度分析,要根據用戶特點和喜好進行設計。比如面向青少年講黨史,怎么講?青少年求知欲強,就用新鮮的知識點吸引他們;青少年喜歡活潑的形式,就緊扣主題設計呈現新穎有趣的方案,讓他們在“有意思”的感受中體會到“有意義”。
三是優質內容收獲流量。要做好傳播規律的分析,讓好方案好內容在新媒體端傳得開、帶流量。一個傳得開的新媒體產品,往往被用戶認為有值得分享的價值。新鮮的知識、感人的故事、鼓勁的話語都是用戶愿意分享擴散的內容,據此設計的方案才可能擁有比較扎實的流量基礎。此外,也要尊重平臺的傳播規律。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用戶畫像不盡相同,傳播特點因此也存在差異,比如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在短視頻的標題選取、時長制作上都各有特點,制定不同的分發方案才可能精準抵達用戶端,助力優質內容實現流量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