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漢美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福建福州 350007)
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適合社會和工作崗位的專業性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自有一套培養人才的教學體系。但是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沿襲傳統的高職院校管理制度已然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也不利于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展開。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創新管理方法,為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的提升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優勢明顯,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引入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
雖然目前的高職院校已經利用信息技術取得了一定的信息化建設成就,對高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優化,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很多問題其實并未被解決,甚至還產生了一些新問題。總而言之,高職院校目前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結果令人并不滿意。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設的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的各種優點,但是因為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中大多數人對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仍然存在認識誤區,對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對于學生管理信息化的認知,高職院校管理部門的人員認為無紙化辦公、自動化辦公就是信息化管理;并且高職院校的部分管理人員信息化意識淡薄,不重視信息化對學生管理的重要性,抱著“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拉倒”的態度,極度缺乏信息化學習的自覺性,甚至有的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管理還存在著抵觸情緒。諸如此類的認識誤區,都讓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困難重重。
就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情況來看,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并不完善。首先,各大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目標不明,缺乏長遠規劃和安排,沒有完善的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就以學校各部門為例進行分析,高職院校的各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各種系統令人眼花繚亂,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如招生、就業、公寓管理、評獎評優、心理健康檔案等系統,學生需要注冊不同的賬號,對學生的使用和學校的管理造成很多不便。其次,各部門的系統獨立存在,不能彼此兼容,無法做到資源共享和數據互換,造成了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核心都在于管理隊伍人員,即管理人員才是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核心和關鍵,如學生管理軟件、硬件等運用,都離不開管理人員的操作。所以,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管理人員隊伍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各位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最為基礎的管理能力,還必須掌握各種信息技術。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管理人員隊伍信息化意識淡薄、管理工作效率低、信息技術不足;大部分的管理人員僅僅只會操作簡單的文字和報表,更高級的信息軟件操作則無心亦無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目前的管理人員要么是管理專業出身,要么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很少有二者兼顧者,這就導致管理隊伍中極度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導致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各種優勢無法發揮到極致,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進度。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已經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在具體的操作和管理上卻并未達到規范化標準,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數據操作過程中未按照標準進行操作,失誤之處頗多;又比如管理過程中各部分職責劃分不清,管理流程周期長,影響管理效率。種種問題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嚴重低下。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應當從學校的實際發展需要出發,不斷地進行創新,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部門人員的信息化意識,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信息化管理是社會發展大趨勢,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才能少走彎路,避免做無用功。因此,在高職學校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每個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系統的理念認知,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意義。為此,高職院校可以抓住機會組織人員學習信息化技術,展示信息化技術在日常工作中的優勢,鼓勵教師們積極使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和工具,從而建設信息化系統管理模式,如線上批閱平臺、課堂問題解答平臺、課堂提問應用軟件等。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普及高職學院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理念,加強教師們應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不僅如此,還可以鼓勵教師們利用信息技術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使其盡可能地符合信息化時代發展潮流。當然,也可以利用培訓和經驗交流大會,打造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技術本領過硬的學生管理隊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的運用已經相當成熟,但在學生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學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很多高職院校發展至今仍然采用的是半人工的傳統管理方式,即所謂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僅僅只是部分工作采用信息化處理,像信息化處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甚少使用,比如當學生的信息數據出現格式、模板不一樣的時候,管理部門還是采用輔導員重新采集的方式達到統一,非常浪費學生和基層管理人員的時間和精力。鑒于此,高職院校應當采用建設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統,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
完善的學生管理信息化系統,應當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盡可能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如信息管理、黨團建設、班級管理、辦事飯廳、就業創業等子模塊均應存在,且各部分之間統一建設規劃,實現學生信息資源共享、數據互傳。同時,學校還應該設置自動收集信息設備,以便于學校及時掌握學生的各方面信息,了解學生的身心數據、學習情況等。當信息收集完畢之后,學校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客觀分析和調查,形成學生專屬個人電子檔案,以便于查閱學生信息和掌握學生的具體動態。
因為管理人員信息化水平不足,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緩慢,為此,高職院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管理隊伍信息化水平。高職院校作為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其中不乏一些信息技術高手,也不乏一些管理天賦驚人的學生,所以,高職院校完全可以從學生本身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各項技能,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來,進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發展。
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在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做到職責劃分清晰,職能分工明確,提高學生的管理職業道德素養,如提高學生在信息管理過程中的保密意識和安全意識。另外,還需要加強學生管理隊伍本身的信息化建設和專業化建設,如建設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用于處理管理平臺上的相關數據,并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使其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借鑒國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學習對方的先進管理方法,培養更多更專業的學生管理信息化人才。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做到分層管理、權責明確,如對各級別人員的權限進行限制。具體劃分為:學校的高級管理人員有權獲取學生的全部信息;各部門的最高管理人員,可獲取自己管轄范圍內的學生的部分信息;輔導員則只能了解自己管理學生的各種信息;學生本身則只能了解自己的各種信息。各部門之間權責分明,負責好自己需要管理的部分,保證學生管理工作高效運轉的同時維護好學生的各種信息,保證學生信息不外露。
高職院校作為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因此,教育部門和國家政策應當給予相應的扶持。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想要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設備設施,資金到位周期都比較長,設施落實速度低,設備質量參差不齊。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各種信息化設施設備就必須被改善。為此,社會各界可以給予其一定的經濟支援或者設備支援,國家政策方面也應當偏向高職院校信息化設備的落實,給予其政策和經濟上的幫助,從而滿足高職院校對于信息化設備的需求,加大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力度。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其難度非同一般,可謂是“蜀道難”。但無論如何,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各種問題必須一一破解。筆者從提高學生管理部門人員信息化意識、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增強學校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管理規范化、加強高職院校信息化設施配置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求解決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的各種問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保障信息化建設真正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