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建(中國華西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當前,隨著國內外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風險挑戰,生存發展壓力巨大。企業想要贏得發展主動權,就必須要提升基礎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進而提升發展后勁和整體盈利能力。建筑施工企業通過強化基礎管理,不僅能筑牢發展“根基”,達到提升管理能力和經濟效益的目的,更能為推動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建筑施工企業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如果忽視內外風險隱患的存在,則隨時可能將企業帶入困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要針對內部組織管理、政府政策環境、合作伙伴現狀、區域市場變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國際政治環境等因素,系統排查梳理企業面臨的內外風險隱患。對于梳理出的風險隱患,應按照風險類別進行分類,結合其可能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程度進行排序。風險防控之弦時刻不能放松,對于排查出的重點風險隱患,要制定專項風險防范化解措施。
結合建筑施工企業所處行業特點,要抓好項目虧損風險、應收賬款風險、社會信用風險、施工安全風險、法律合規風險、資金鏈安全風險等6大重點風險防范化解工作。要做好應收賬款風險化解,靈活采取現金回收、資產抵償、打包轉讓等手段和措施,分類別制定專項措施予以解決。要扎實推進虧損項目風險全過程管控,深入分析歷史虧損原因和虧損項目處理,汲取項目虧損經驗與教訓,及時解決存量,堅決遏制增量。要建立竣工項目結算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公司整體結算管控水平和結算效果。要做好訴訟案件風險化解,前移風險關口,提前采取措施。要全面推進合規管理,強化項目成本管控,做好制度“廢改立”工作,強化制度運行監管。
風險防范化解工作伴隨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企業需要長期堅持、常抓不懈。要加強對企業各級職工的風險教育,提高全體職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及時發現并把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要將風險管控工作納入領導及部門考核,防止風險管理工作出現“兩張皮”現象。要借鑒優秀建筑施工企業的經驗做法,提升風險管控的科學嚴謹性;同時,也要有針對性的對風險防控不利導致項目虧損甚至企業破產等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汲取教訓。要建立健全“常態化”風險管控措施,全面提升風險防范及化解能力。
市場是企業的利潤來源,建筑施工企業要把市場經營擺在尤為突出的重要位置。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投標管理為主線,提升EPC、PPP、F+EPC、BOT等項目的承接能力,加大對市政、路橋、鋼結構、裝飾裝修等資源投入,努力擴大業務規模;要拓展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項目運營、整合能力。要系統梳理企業在各個區域市場的分布和布局情況,優化資源配置。著力推動內部體制建設,防止出現經營工作“空心化”問題。要將項目承接決策權提升到法人層面,從源頭強化項目管控,提升項目合同質量,不斷完善項目市場經營全過程管控,提升經營整體質量,承攬高品質、有行業影響力的“高、大、難、新、特”項目。
建筑行業市場經營工作不能僅僅依靠幾個領導或者幾個部門,要共享企業各方資源,建立“全員經營”模式,打造形成整體“大經營”格局。完善企業激勵措施,對搭建合作平臺、參與經營洽談、提供經營信息、配合市場拓展的相關人員給予獎勵或激勵,提升企業全體職工參與經營或推動經營工作的積極性或創造力。要及時兌現經營獎勵政策,讓在市場經營中作出貢獻的人得到尊重和認可。要完善“容錯”機制,對于為了企業發展的非主觀性、非私利性、非違規性等原因導致的企業損失,可以通過“容錯”機制解決后顧之憂,提升經營人員參與市場搏殺的勇氣、信心和后勁。
人才是企業最為寶貴的資源。建筑企業要堅持人才工作與企業戰略、業務發展同步謀劃,以實現人才隊伍市場化、專業化、年輕化為方向,逐步建立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范、務實管用的工作制度機制體系。重點突出復合型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人才及特殊領域緊缺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高隊伍質量。大膽拓寬選人用人方式和渠道,注重在工作一線、復雜環境、急難險重關頭發現和選拔管理人才,注重面向內外擇優選人。要建立“學習型”組織,不斷提升企業內部職工專業知識水平,提升職工的大局意識、集體意識,助推企業快速發展。
在建筑施工技術、機械設備、生產方式等逐漸趨同的當下,建筑市場的競爭也演變成為一種深度、長遠的較量,這種較量從本質上來講,就要拼企業品牌、比企業文化。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要緊扣企業發展總體思路,與企業的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適合自身的文化。要能及時發現和糾正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明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弘揚什么,使企業文化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引領企業不斷創新發展。企業還要努力向員工宣貫并形成共識,形成人人是企業形象、個個是企業文化組成單元的濃厚氛圍。
要結合企業戰略目標,加大科技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力度,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求變,確保企業長久立于不敗之地。要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把科技創新滲透于管理核心,用科技帶動企業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和市場形象的提升。公司要建立科學的科技創新獎懲機制,培育良好的創新氛圍,可以設立專門的創新獎勵基金,建立專門的獎勵制度。要持之以恒推動基礎科技手段應用,推動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尖端技術開放合作和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和價值鏈向建筑全產業鏈延伸發展。
建筑企業要把資金鏈安全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探索創新資金監管模式。可以重點探索ABN等資產證券化手段,推動應收賬款出表業務,降低、控制資產負債率,構建與公司快速發展相適應的資金管理體系。研究論證債轉股、永續債、權益類融資等其他方式與ABN出表業務合理搭配使用,持續增強企業融資能力。加強對融資工作監管,強化融資工作前瞻性,警惕防范融資風險。要規范內部融資擔保管理,合理確定企業融資總體規模。繼續推進全面預算管理,進一步提高預算的準確度。建筑施工企業要特別重視降低過高的杠桿率,把負債控制在合理水平,確保資金鏈安全。
要重點在綠色建筑、超高層施工成套技術、裝配式建筑成套技術、城市更新技術、大型公共建筑群等領域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生產力,為企業增加新的盈利點和發展路徑。推廣實施管、研、施的三級研發體系建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加強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構建多層次科技創新平臺。集中專業力量開展國家級、省部級課題、標準及規范等技術研究,爭創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全力加速推進企業數字化平臺建設,建立覆蓋企業各層級的數字化隊伍體系。開展數據標準和數據治理,推進業務流程標準化,梳理管控指標體系。完成數字化“云平臺”整體架構和云基礎設施搭建。結合建筑施工企業特點,建設“項企一體化”和“業財一體化”的財務管理模式,提升財務管控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建立數據采集和交換平臺,實現業務數據對接。做好數字化平臺業務系統搭建和使用,做到全員參與、快速響應、快速迭代,推動企業以建筑數字化轉型占領發展先機。
落實項目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系統管理制度和流程,理順管理鏈條,明確責、權、利分配機制。利用智慧工地、云計算等建筑企業數字化平臺,實現對項目施工生產遠程監控和管理。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和BIM中心建設,加速構建“智慧型”企業。牢固樹立“以現場促進市場”和“以市場保障現場”理念,結合綠色、環保、生態和“以人為本”理念要求,促進項目施工現場整體形象提檔升級。通過智慧化工地建設應用,提升項目創優奪杯能力,促進企業品牌信譽不斷提升。
生產資源集中式采購發揮著“促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的重要作用。企業需要加強對采購單位、供應商、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單位的拓展,深入研究“互聯網+”運作模式與集中采購的關系。施工企業可以充分運用信息化思維,加強各生產要素管理,建立供應商統一管理、分類分級、動態評價、扶優汰劣的機制,實現企業生產資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實現各類生產資源采購的集中化、標準化、透明化。企業通過對各類生產資源的集中式采購,可以優化供應商結構,降低原材料質量風險和管理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要強化內部全方位過程監管,做好紀檢、審計、巡查、內審等內部監督工作,充分發揮“體檢”功能,突出“治療已病、防止未病”的作用。推進“智慧化監管”,探索采用“總體分析、采集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的數字化監管模式,促進監管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要通過強化與業務部門、監督部門溝通協作,全方位查找風險點。充分利用內部檢查成果,把加強問題整改作為重中之重,落實整改責任,強化整改措施,切實做到“問題整改不夠到位不放過、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不放過”。
總之,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講,基礎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艱巨性的工作。應當持續推動基礎管理朝著科學化、數字化、精細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企業基礎管理水平,推動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的提升,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促進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