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珊珊 閆旋飛(廣東理工學院體育系)
肇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重要交通樞紐。德慶縣、懷集縣“炸獅”活動,將廣東“南獅”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揚到極致,近年來積極承接、舉辦各級各類體育比賽。條件雖然優異,卻并未形成長效、系統的發展機制。新冠疫情影響下,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又達到了一個新高,網絡健身欄目的熱度很高,在后疫情時期,我們要把握住民眾的這一需求,積極推進“體育與健康”理念,提升民眾身體素質。本研究參照相關研究理論,創新性地將體育文化和肇慶旅游事業發展有機耦合,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優勢,避免不必要的、盲目地開發,把握了后疫情時期體育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前景,從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出發,重點突出利用自然資源完成體育鍛煉和休閑,相較于室內封閉的環境更具有通風的效果,更有助于防疫,更有助于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對促進肇慶區域經濟發展和塑造肇慶特有的體育旅游文化有深遠意義。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深化體育改革,更新體育理念,實施全民健身、全域旅游,推進體育旅游融合,將體育旅游發展規劃融入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實現體育旅游產業的聯動發展和差異發展,是我國創新第三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國務院辦公廳《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為未來體育產業發展提出了目標指引,帶著政策利好與人民體育消費需求升級的兩大驅動力。新冠疫情讓旅游、餐飲、休閑、體育、競技等行業面臨嚴峻挑戰,推進后疫情時期體育、旅游事業復蘇發展,對帶動區域消費和相關產業發展有著正向引導意義。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體育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全國再次體現了百姓對健康生活需求,再次重點關注起體育與健康事業的發展,充分展現了體育精神、體育擔當。這些都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宏觀環境,為學校體育人才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英國學者 Anthony撰寫的《體育與旅游》描述了體育與旅游的相互關系,開啟了對體育旅游領域的研究。隨著體育文化和體育旅游業的發展,研究方向也更廣闊。Costa等以文化視角為切入點,研究了感情植入在體育旅游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的作用。Simon提出“體育旅游動態分析模型”,為體育旅游資源開發和決策者更充分地理解、評估體育文化的價值、實現體育旅游行業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1]。Leiper 認為,開放性和系統性是旅游業的重要特征,能為旅游者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精神的享受,產生利潤、促進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從上述研究可見體育文化與旅游事業發展間的緊密聯系,體育和旅游事業發展均需要文化的引領與帶動,如果能將體育與健康、全民健身文化理念,融入旅游事業發展中,將迎來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相關研究興起于2001 年北京申奧成功之后,內容多集中于體育文化發展、體育賽事或鄉村旅游。徐寶戰指出,大力推進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的高度融合是實現我國民族文化與旅游業統籌發展的重要途徑[2]。崔瑞華等基于濱海體育旅游的內涵,從經濟基礎、基礎設施、資源環境、人力資源、客源市場五個方面測算理論支撐條件。曹慶榮等從資源的生態開發視角出發,對鄉村休閑體育旅游資源開發進行研究,提出應遵循鄉村生態化開發、加強產業融合發展、健全保障制度、注重政府調控功能、發揮媒體宣傳優勢的鄉村休閑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3]。部分研究也提出,以“全域旅游”為戰略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思想,在發展中,堅持以彰顯地域傳統的體育旅游資源優勢為引領,全面提升融合開發地域傳統體育旅游資源對促進旅游事業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同時,構建以健身養生、民俗體驗為核心,觀光游覽、散心度假為輔助的多元化復合型旅游產品體系,可以有效提升各地休閑旅游度假勝地的核心競爭力。從上述研究可見,國內的相關研究也在積極開發地域旅游特色,期望將體育健身元素和體育文化塑造與旅游資源有機耦合,此研究方向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和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我國地理環境多樣,旅游資源豐富,很多地域是一直以旅游作為傳統優勢帶動區域經濟、文化多元化發展。但是在特殊的新冠疫情影響下,很多地方的區域經濟受到影響,大型、聚集性旅游活動難以有效開展,肇慶這樣的旅游城市也深陷其中。新冠疫情期間全民居家抗“疫”,肇慶的旅游、體育相關產業受到影響,各行業務必要努力挖潛、積極自救。線上體育健身、線上旅游業的興起,觸發了體育旅游消費新升級,積極推進體育文化和旅游事業耦合勢在必行[4]。基于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種耦合機制不用完全“單獨、重新建立”,可在現有旅游資源基礎上進行優化、提高質量,轉變傳統旅游宣傳重心,將“體育與健康”休閑旅游理念融入肇慶經典旅游線路宣傳中,實現價值最大化。新冠疫情的無情沖擊力也是各行業轉變發展的新動力,加速行業迭代升級,對促進經濟新增長有積極作用。
體育旅游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經濟旅游形態,可持續帶動地方文化、餐飲、零售等相關產業發展。廣東“體育之鄉”有著龍舟、龍獅、籃球、武術等豐富的項目。肇慶德慶縣、懷集縣特有的“炸獅”活動,將廣東“南獅”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揚到極致。因此,把握肇慶的地域特色,開發并有效利用肇慶特色資源,打造特色體育文化,引領旅游事業的發展是可行并有實踐一樣的。近年來肇慶也在積極承接、舉辦各級各類的體育類比賽,在這樣優異的條件下,將體育文化資源作為肇慶體育旅游的重要方向進行長效耦合開發,對塑造肇慶特有的體育旅游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從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和精神休閑的角度看,新冠疫情更激發了大眾健身意識的深度覺醒,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好的身體素質比任何高端醫療都更有價值[5]。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閑居在家,各大網絡健身欄目的熱度迎來了新高,在很多國家集中隔離治療中心,積極推進集體瑜伽、太極等多種健身活動的開展,人們也發現,身體素質好的人群,有更大的資本對抗疾病,有助于身體康復。因此,在后疫情時期,要把握住民眾的這一需求,積極推進“體育與健康”理念。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有著“勤通風、多鍛煉”的號召,在自然環境下參加體育活動和休閑旅游,比起室內的體育項目更具有開闊、通風的效果,更能降低新冠疫情傳播風險。引導民眾科學的參加旅游健身活動、真正提升身體素質,達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
一個城市即使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和特色,也需要通過合理的途徑讓其他地區的人群認識到、了解到,因此宣傳工作至關重要。如果宣傳工作不到位,就算有著極大的地域優勢,其他人群、商家也很難發現,很難實現共同發展,因此通過創新宣傳方式,擴大城市影響力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通過承辦體育賽事,能向廣東甚至全國宣傳肇慶、引領體育旅游熱潮。2020年某高校承接廣東省大學生籃球賽,接待運動隊、網絡直播等,在社會上引發了很好的反響。2021年某大學舉辦的中國游泳爭霸賽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肇慶的契機。但這些活動沒有和肇慶旅游相結合、沒有形成長效發展機制。“舞獅”是國家大力推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肇慶皮劃艇訓練基地頗具規模和影響力,將體育文化和旅游旅游資源有機耦合,依托經典旅游線路升級發展是有非常大的空間的,突出“肇慶特色”,追求“生態發展”,實現“綠色崛起”。
從國家層面看,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深化體育改革,推進體育旅游融合的政策性文件為本研究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有一定的前沿性。肇慶當地特色項目的開發需要根據地域實際制定政策,圍繞肇慶地域特色,結合目前的體育產業發展和旅游事業現狀的調查進行政策引領,帶動肇慶原有旅游產業轉型,把握新冠疫情帶來的機遇挑戰。例如豐富的旅游資源條件、“舞獅”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肇慶民眾日益提高的健康和休閑需求等,極具推廣應用價值。因此,科學規劃發展路徑,在經典旅游線路中融入體育文化元素,通過政策引領來帶動肇慶旅游事業和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實際操作上看,結合肇慶特色的優勢項目和肇慶地理環境優勢,可采取的措施包括:舉辦賽事,如定向、宿營、環湖自騎行、馬拉松、廣場舞大賽、健身瑜伽比賽;全民健身運動推廣,社區組織登山、環湖健身走等活動;建立攀巖場地、組織大自然兒童教育類活動[6]。這些類型的活動都是能有效利用肇慶鼎湖山、七星巖等特色景點來開發的項目,實踐意義很大,肇慶有皮劃艇訓練基地,借助地理環境優勢開發水上劃艇項目也是最佳選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民眾對體育旅游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政府對體育文化塑造的重視度,在考慮發展前景和輻射覆蓋面的基礎上,開發合適的體育文化旅游項目,提出合理且可操作的耦合機制策略,打造體育旅游品牌。
在耦合機制實施的過程中,包括體育賽事承接、體育文化、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社會輿論導向、網絡直播、媒體宣傳很重要,肇慶社會各界應積極配合宣傳。宣傳工作是打開市場、擴大影響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宣傳,才能讓人們知道肇慶有什么新的發展特色,才能吸引不同地域的人們來參與其中,吸引各大商家入駐實現共同發展。各大直播平臺的利用,不僅可以宣傳賽事,提升廣大民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更可以提升地域知名度。通過電視媒體開發水上娛樂競技項目,如制作水上“智勇大闖關”節目,新穎的形式更有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從肇慶的旅游資源現狀來看,體育文化和旅游耦合有足夠的依托。傳統旅游只看風景,合理融合體育文化項目,如騎行、健身走、定向、攀巖等,能充分發揮體育運動價值,有一定的可行性。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上看,體育、旅游相關產業均受到各種程度的影響,新的鼓勵政策和發展機制有利于相關產業和經濟的回穩,有一定的輻射帶動性、存在必要性。依托現有的旅游資源發展,可以避免盲目的、大成本的投入,可以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升級而不是推翻重建,因此,豐富旅游形式,突出旅游中的體育鍛煉元素,塑造體育文化旅游新形勢,從文化的視角帶動體育鍛煉和旅游發展,這更符合當前大時代的流行趨勢,能體現當地特色,具有發展空間,是可以積極推進的發展策略。
從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和精神休閑需求的層面看,“體育與健康”理念的推進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代表有承擔體育消費的能力,恰當的鼓勵和引導必然有利于推動體育文化旅游事業發展。因此,立足民生,從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出發,號召民眾利用自然資源完成體育鍛煉和休閑,在室外進行體育鍛煉,可以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鍛煉身體,有效提升人們的耐力素質、柔韌素質或心肺功能,更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有利于身體健康。比起室內封閉的環境,室外旅游更加親近自然,有助于人們的心理健康,釋放生活和工作壓力,同時,室外環境更具有通風的效果,更有助于防疫,因此,這一舉措是有助于改善民生的,更能促進經濟發展。
后疫情時期,傳統的以旅游資源豐富作為優勢的地域發展面臨轉型,很多大型、聚集性旅游活動開發受限。各旅游相關行業應開動腦筋,適應實際,做出相應的轉變。新冠疫情期間人們追求健康的熱度還未散去,網絡健身、網絡旅游等欄目的熱度依舊很高,在后疫情時期,我們要把握民眾需求,積極推進體育文化和肇慶旅游事業發展有機耦合,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優勢。本文列舉了多種合理的創新思路,提出了多個具有可行性的活動組織方案,這些均立足于當地形式,避免了不必要的、盲目地開發,不僅能有效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對促進肇慶區域經濟發展和塑造肇慶特有的體育旅游文化更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