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英,趙永艷
(哈爾濱學院文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伴隨信息時代的科技創新與信息更迭速度的不斷加快,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與課堂傳授模式也在網絡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順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教學需求的時代要求,著力建構起以互聯網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信息化與技術創新為先導的“互聯網+”教學設計不僅能作為傳統課堂授課方式的有效補充,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學課堂中教師單向度傳輸知識、師生間互動匱乏、課后知識評估與考核方式有限等典型不足。作為“互聯網+”新型教學方式的獨特策略手段,MOOC歷經近十年來的發展已經逐步成為國內高等教育改革和共享性教學資源分配的重要實現形式。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這一新型教學策略是由斯坦福大學最先推出的一款在線網絡課程學習資源。MOOC教學的主要特點包括普及性、開放性、共享性與資源獲取性,集中體現在學習者可以打破傳統的地域性局限、借助信息化設備,自由自主地選擇網絡化、數字化的大規模免費共享課程,這可謂對以往傳統教學方法與教育實現路徑的歷史性創新。這一教學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學習者可以以公開、平等、自由的方式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的實時共享。在自2013年開始,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2所高校陸續開設共享性的免費在線課程,逐步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MOOC平臺教學設計體系,實現了中國教育線上免費教學課程與高校教學改革的同步推進。
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MOOC教學平臺以新穎獨特的展示性優勢能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視頻、圖像及相關教學影視資料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和學習感悟。目前,從中國各地高等院校MOOC教學平臺建設的實際狀況而言,MOOC這種快捷、高效、經濟的新型教學方式已經得到快速的認可與普及。顯而易見的是,MOOC的教學設計最顯著的優勢就是堅持以學習者為主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平臺、以“概念凝練、教學內容體系建構與理論知識驗證”為基本教學思路而形成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主導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在堅持傳統教學體系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發揮MOOC慕課混合式教學的獨特優勢,并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學習需求和心理發展規律為基點,為學生搭建起主動學習的教學實踐平臺。
在全球信息化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MOOC作為重要教學手段的“線上”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的面對面講授形式共建而生的混合式學習成為高校在專業課和通識課教學中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加快專業學科建設、強化大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我們還應當看到,一味地強調或凸顯MOOC技術支持的優越性或以MOOC之名依然延續傳統教學課堂中弱化學生主體地位的傳統方法均是對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片面性理解。目前,這種MOOC混合式教學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還存有以下幾點局限性。
一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實踐性不足。一些高校專業課教學在推進MOOC混合式學習過程中,僅將MOOC教學平臺作為教師內容傳輸和教學計劃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察,仍然延續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知識信息記憶和基本概念的詮釋與理解,因之這種工具性的MOOC式教學并未充分實現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課堂的優勢互補,也較難獲得理想的“教”與“學”互構的建構性學習效果。
二是學生在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中的參與度欠缺。尤其在諸如“MOOC+翻轉課堂”、MOOC主題性研究討論等活動需要教師在有針對性的學習情境中,基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目標設置不同模塊的教學與實踐內容,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MOOC在混合式學習中的參與深度不夠,受教師信息處理能力、課堂測評設置環節的流暢性與有效性、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的融入度等具體維度的影響,學生在課前導入、相關性課程學習、預先性數據整理與環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比較欠缺,對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過程的深度參與還有待加強。
三是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和評估形式亟需完善。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重點不僅在于凸顯教學手段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充實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視聽覺感官,更在于老師將這種混合式學習方式融入傳統課堂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教學知識點鏈接、相關性問題討論等有助于進一步擴展和豐富教學計劃的精準結合。盡管MOOC混合式學習為學生與教師之間創設了數字化、信息化的教學情境,但這種網絡與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以及對教學文字、影音視頻與在線講座的有效運用成為一些高校教師突破傳統教學課堂局限的階段性瓶頸。
MOOC網絡在線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師和學習者之間提供溝通與實踐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共享性的數字化網絡資源,實現與國內外高校教師的知識信息互動。高效利用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教學可以創設出更具創新性與參與性的新型教學課堂,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路徑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化網絡教學資源,超越對原有教學計劃中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時俱進地在傳統課堂教學計劃中增設線上教學的新內容,打造優質“網絡教學課堂+傳統教學課堂”的新模式。首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體化差異。利用MOOC信息化網絡平臺中與本課程相關的音頻資料與前沿發展動態作為每節課教學內容引入的課堂導引。其次,教師應充分展現出MOOC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學習優勢,為學生布置傳統教學課堂課前預習、相關性知識鏈接、典型化案例分析、課堂知識主干與思維導圖、課堂小節練習等模塊化教學體系。最后,以MOOC網絡教學平臺為基礎,由授課教學創新性地研發個性化、具有地域性和指導性的網絡課程教學體系,使得學生在課后也能夠及時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獲取及時、有效的教學資源,也實現教師在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教學過程中獲得自身理論探索與實踐能力的提升。
改變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間單向度傳輸的教學關系,是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最大優勢。在MOOC線上教學環節,教師應在教學課程設置中多設計學生自主性學習和小組參與討論的活動性模塊,調動學生參與傳統教學課堂的積極性。尤其在知識拓展與就業能力鏈接等環節,應結合學習者自身的興趣愛好與實踐偏好,推出不同教學風格和實務方向的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同時,教師可以適當考慮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學形式,如利用翻轉課堂、自主性學習探索等方式改變傳統教學課堂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地位和心理狀態。在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課程設計中,通過微課堂、學習講座和教學視頻的引入,積極培養學生建構式學習的能力以及對專業知識的反思性理解過程。因之,傳統課堂中教師的內容講解應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線上網絡平臺的豐富資源應成為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的重要方式。
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不僅有助于建立教師與學生間的社會化聯系,更能不斷完善傳統教學課堂中的評價考核體系。首先,MOOC線上教學平臺可以充分設計多樣化、綜合性的的評價考核指標和考核內容。比如課堂小節結學生自測、單元章節測評、學生出勤率、線上與線下課程參與度、小組討論課堂表現等作為權重指標,并在學生期末考試中各自占據一定比例,均衡分配期末考試分數的考核能力與評估水平。其次,積極打造MOOC“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在實踐教學中的獨特優勢。通過情景化教學、學生實習演練以及數字化模擬實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傳統課堂教學之外的經驗化實練空間。教師可由課堂教學延伸至網絡空間的實際操作和實訓演練,進而提升學生的經驗實訓能力和實踐反思能力。教師可以在MOOC網絡教學空間中要求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自主完成一定的經驗性學習探索,尊重學生的首創性精神,從而實現教師教學能力與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協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