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威,劉小紅
(重慶化工職業學院,重慶 401220)
柑橘的最低種植氣候區為暖溫帶,屬于南方特色水果,浙南閩西粵地區、贛南湘南桂北地區、鄂西湘西地區、長江上中游地區多有種植,且種植種類略有差異,具體分為寬皮柑橘帶、臍橙帶、甜橙帶三個產業帶。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和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長壽區柑橘產業生產效率逐漸提升。但同時存在全區機械劃分覆蓋率低,適用的農機具較少,配套設施不完善,標準化種植區建設不健全等問題。因此,應加大科研投入和研究力度,促進柑橘種植的機械化、智能化。
根據《2020年中國柑橘行業分析報告》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柑橘市場需求呈現逐年遞增情況,年人均柑橘需求達32.43 kg,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市場總需求為4 093.1萬t、4 539.8萬t、4 726.1萬t,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國柑橘種植優勢主要體現在生態資源優勢、品種資源優勢、生產優勢、產業鏈優勢這幾個方面[1]。其中生態資源優勢體現在我國南方種植區域一般為黃紅壤丘陵區,土壤資源豐富,降水充沛、溫度適宜。品種資源優勢主要體現在柑橘品種優良,外觀富有光澤,果肉甜嫩,品質極佳。生產優勢體現在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平原地區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覆蓋率高,因此種植成本較低。產業鏈優勢體現在柑橘產銷已經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涉及到栽培技術、冷藏保鮮技術、加工利用技術和休閑旅游應用等多種層面。消費需求旺盛,發展空間廣闊。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長壽區柑橘生產和種植形式整體呈現向好趨勢,但其中也出現一些現實性問題[2]。例如機械化器具的“適地性”差,川渝一帶種植區域一般集中在山地丘陵區,可能會受到實際種植環境的制約,傳統種植習慣仍然存在,且種植密度高,農機農藝的規劃性差,機械化作業生產難度大,管理不規范現象仍然存在。其次機械化裝備不成熟,尤其在家庭式、小農式生產模式下,擔架式、背負式和手動式噴霧機較多,果枝修剪等工作仍然不能脫離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低,作業效率低,裝備更新換代滯后。
當前現行的柑橘生產經營模式并不完善,農業管理部門開展專業知識講座的頻次不夠,技術人員數量明顯不足,現有機械化生產設備和資源難以支撐柑橘大規模生產,服務體系不完善。其次種植戶管理水平不一,由于缺乏專業、獨立的柑橘現代化生產知識渠道,種植者難以充分掌握柑橘市場行情,對于需求總量、種植規模、合作生產等情況難以做到科學掌控,可能會出現種植密度過高、種植品種不優、適地性不強等情況,因此在實際經營中可能會出現“事倍功半”的問題。
提升柑橘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應用水平,首先應加大對生產技術的研發力度,探索技術路線。使用價廉物美的農用機械,全力解決技術難題,深化柑橘機具研發,滿足柑橘種植戶對機械化生產的需求。應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引進社會資源與資金,充分發揮農機推廣部門和農業農村局的組織功能,彰顯其社會價值和服務作用。積極宣傳機械代替人工生產作業的現實優勢,及時處理機具配件難問題。積極舉辦現場演示,選擇大規模的生產園區、示范基地進行農業機械技術和器具的推廣,使種植戶能夠親眼見證機械化生產的好處,通過對比演示法,將同一塊農田,分割成實驗田和標準田,并將傳統生產作業方式和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應用其中,公示作業結果對比,提供技術服務,彰顯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優勢。盡量滿足種植戶的需求,從而提升機械化設備的普及率和推廣率。
要想實現柑橘生產全程機械化,還應該充分發揮政策扶持作用,加大農機購置補助,加強資金補貼力度。借鑒和學習農業發達國家的種植經驗,對農業機械的購買和使用提高重視,科學安排項目資金。從宏觀的角度鼓勵各級柑橘生產作業園區加快全程機械化普及和發展進程,在必要時實行疊加補貼政策,根據柑橘生產規模、種植規模、產量、機械化覆蓋率等,合理設置補貼金額?;驅嵭卸ㄏ蛸Y金補貼策略,優化機械發展空間[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機械化生產應該體現出“全過程”性,不僅要注重種植前期的開溝施肥和耕整,也要包括后期枝條粉碎和采收,不能隨意亂丟亂放。因此農業相關部門應該從兩個方面加強支持,其一,發揮資金引導作用,降低經營主體生產成本,尤其應該將關鍵裝備納入補貼范圍,其二,充分發揮市場化金融手段的作用,提升全程“用機”熱情,利用短期市場租賃,解決果園經營的疑問,通過信貸購置,有效降低種植戶成本負擔。
針對當前長壽區難以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現狀,應該加快普及適地性農業機具的使用率。以“微型開溝機”的普及和使用為例,利用溝用微耕機,在開溝施肥過程中實行機械化管理,重復作業2次,可以有效實現農藝要求與溝深溝寬相適應,降低人工作業難度,提升機械化生產作業效率,提升開溝作業的精準性,最終實現“精準農業”。其次應該加大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的推廣力度,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加強物理防治方法的利用程度,降低化學農藥使用率,減輕化學藥劑對土壤、空氣、水源的污染程度,例如安裝害蟲誘殺燈,以此替代植保噴霧作業,實現機械化植保。也可以在抗旱灌溉中,積極推廣小型機械抗旱配套設備,利用小型電動水泵實現田園澆灌,還可以在大型橘茶園示范園安置噴灌設施,充分發揮節水灌溉技術的優勢,建設儲水罐、大型雨水收集儲備設備給橘園灌溉和施肥。在柑橘剪枝、運輸、枝干粉碎還田等階段,利用柑橘電動剪,代替傳統手工剪方式,改進修剪生產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在枝干粉碎還田階段,利用微型機動獨輪車進行巡回枝干粉碎還田,利用柑橘洗果打蠟機械,實現柑橘加工和提質。
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相結合,積極引進農業機具推廣和技術人才,引進柑橘生產機械化農具研發人才,各級部門、基層單位應該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提供技術服務,借助電視、電臺、“兩微一端”進行人才招聘,提升人才準入門檻的同時加大福利補助,提升工作人員待遇。也可以積極引進復合型大學生村官,引導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充實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實現柑橘生產機械化,促進種植戶改變傳統觀念,更新種植模式。
綜上所述,當前長壽區柑橘生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機械化經營模式并不完善,農藝農機適應性不高等。因此應積極研發作業機械,對生產技術進行示范性推廣,實行農機購置補助,加大政策扶持,利用適地性農業機具,實現精準灌溉和養殖,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工作人員待遇,充實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