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惠
(來安縣農機化技術學校,安徽 來安 239200)
現階段開展水稻秸稈全量還田下油菜機械化種植,不僅能夠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質量,減肥減藥節工,降低環境污染和油菜種植成本,還能切實解決當前油菜人工種植勞動負荷大、勞動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等問題。推動油菜種植輕簡化、規?;a,為現代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途徑。
來安縣是皖東優質油菜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隨著城鎮化不斷加快,農村青壯人口轉移加速,農業生產用工難、用工貴日趨明顯,加之油菜種植效益比較差,全縣油菜種植面積呈逐年萎縮之勢。油菜的生產機械化程度已成為主導農民種植意愿和積極性的關鍵因素,油菜生產種植環節成為制約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2020年來安縣油菜種植面積1 570 hm2,較種植面積最多的2010年下降了近90%,較2019年增長20%,呈恢復性增長態勢,其中油菜機收僅為40 hm2,約占2.5%,油菜機播為零,說明油菜機播機收仍是油菜恢復增長的主要障礙,但仍不排除油菜生產用工量大、效益比較差是農民種植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來說,示范推廣油菜生產種收環節機械化技術,對降低油菜生產成本,提高油菜生產效益,促進農民油菜種植意愿,穩定油菜種植面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宜機化油菜品種是保證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可以大幅降低收割損失,提高產量。選擇品種時不僅要考慮種植區域的溫度、濕度、土質等情況,還要選擇具有“兩低”、高產、高抗、株型緊湊、適合密植、抗裂莢等優點的油菜品種。來安地區目前種植最廣泛的品種為秦油系列。播種前可進行曬種、藥劑拌種處理,提高出苗率,減少苗期病蟲害危害,為越冬壯苗打下基礎。
在進行油菜種植前,利用聯合收割機或半喂入收割機配套的秸稈切碎裝置,靠近地面完成水稻收割。在水稻留茬高度小于15 cm的基礎上,將收割的秸稈切成小于10 cm的小段并均勻拋撒。在水稻收割工作完成后,利用拖拉機選配鏵式犁或旋耕機將水稻秸稈翻埋入田,翻耕深度大于22 cm,旋耕深度大于18 cm,秸稈埋茬率達到85%以上。根據實際油菜播種機類型和技術路線,考慮是否選擇開溝機,為油菜種植預留合適的壟溝,便于后續油菜播種工作的順利開展[1]。
來安縣在稻油輪作模式中,應用最廣泛的油菜機械化種植技術模式主要采用油菜種肥混播機械化精量播種技術和油菜機械化免耕直播技術。機具配置為62.5 kW(85馬力)以上拖拉機+旋耕施肥播種機精量播種作業+同步化除作業,或62.5 kW(85馬力)以上拖拉機+精量播種機直播+開溝機開溝覆土作業。
2.3.1 技術路線
水稻收獲(留茬高度≤15 cm、秸稈切碎長度≤10 cm)→機械播種(種肥混播、免耕直播)→機械植保→油菜機收→油菜秸稈處理→烘干。
2.3.2 機械播種
(1)種肥精量混播。采用一次性完成滅茬、旋耕、播種、施肥、鎮壓、開溝等作業工序的復式播種機進行作業。每667 m2播量300 g,秸稈量較大時適當加大播量,基肥按要求施用。
(2)免耕直播覆土。采用稻板田前期施肥、機械播種、開溝覆土等工序進行作業。每667 m2用油菜專用肥12 kg、油菜籽300 g,基肥按要求施用。
(3)機具準備。采用精量播種技術,按照要求調好播量、播種深度;采用種肥混播技術時,應將播種箱內的排種盒隔行封堵,保證油菜播種行距在40 cm,調好播量和播種深度。
(4)播期播量。播種期一般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中旬,提倡早播,壯苗越冬。播種量根據播期和種子發芽率確定,一般情況下以4 500 g·hm-2為宜,播種深度10~30 mm,油菜成苗密度2萬~3萬株·(667 m2)-1,播種期推遲時應適當加大播種量。
根據農藝要求及土壤肥力,合理測算肥料的施用量。基肥施用量應為總施肥量的60%以上,氮、磷、鉀、硼肥應根據當地土壤特性進行配施。每公頃基肥施用量為45%的復合肥450~600 kg、10%的硼肥15 kg,或油菜專用配方肥600 kg。根據苗情可酌情追肥,每公頃施用75~150 kg尿素。
播種完成后,要全面清理圍溝、腰溝和廂溝,確保田間溝溝相通,雨停田干。根據當地土壤類型、氣候條件、作業習慣,適當調整溝深、溝寬,確保灌排順暢[4]。廂寬為2~3 m、溝寬約為30 cm,溝深在25 cm左右,并且對于田塊較大的耕地,為便于田間積水的排出,在田中每隔90 m左右的位置,設置一條腰溝,為后續田間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在開溝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運用機械設備能夠保證溝土均勻拋撒到溝兩側的廂面上,但受地形、線桿等因素的影響,耕地中部分地區可能無法用機械設備進行處理,此時就需要種植人員對其進行人工疏通,保證開溝工作的順利進行[2]。
3.3.1 化學除草
油菜除草可以采用一封二殺方式進行,在播種后1~2天,采用封閉式除草,可有效降低田間雜草基數,由于水稻秸稈全還田,雜草的數量相對較少,采用封閉除草可適當減少除草劑用量。噴灑機具可選擇植保無人機或自走式噴桿噴霧器,每公頃施用35%異松·乙草胺750 mL;核菌病高發田塊,可在封閉除草時,用盾殼霉孢子液與異松·乙草胺進行混合施用,達到一噴多防目的。
3.3.2 化學治蟲
幼苗期及油菜始花期是進行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油菜苗期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等??稍诎l現田間蚜株率在10%左右時,采用植保無人機或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噴灑適量40%氧化樂果乳劑1 000倍液或者70%的滅蚜松1 000~1 400倍液。在田間發現存在3齡前菜青蟲,可噴灑適量20%殺滅菊酯乳劑或者50%敵敵畏乳劑1 000倍液,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
3.3.3 化學調控
為避免油菜出現早花早薹的問題,在油菜出現早花早薹現象前噴灑適量多效唑,若油菜已出現早花早薹現象,可及時摘花摘薹,追施適量尿素。
在油菜角莢成熟度達90%時,可利用改裝過的收割機完成油菜的一次性收割、脫粒、清選等作業,節約收割時間[3]。
油菜角莢成熟度達70%左右時,可先用收割機將油菜割倒擺放整齊,在田中晾曬2~4天,角莢中水分含量符合脫粒要求的情況下,進行機械撿拾、脫粒、清選工作,達到降低油菜籽粒破損、提高油菜籽粒品質的目的[4]。
當前,油菜生產收獲環節日趨完善,開展運用油菜機械化種植技術,不僅可以突破油菜生產種植制約瓶頸,而且可使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快實現,全面推廣油菜機械化種植技術,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步伐,促進油菜恢復性生產,保障國家油料安全。